宋小紅
【摘要】本文通過對所教教材的關注,梳理了一些對文化意識滲透的理解建議,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積累相關的文化意識方面的知識,多思考和不斷更新傳播中西方文化知識的途徑。
【關鍵詞】文化意識 教材 跨文化意識
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相互交往的愿望更加強烈,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日益成為眾多專家與學者關注的焦點,而各個國家由于歷史背景的不同,產生價值觀的差異,這就需要我們英語教學能跟上社會需要的腳步,為溝通搭建“橋梁”。因此,在我們英語基礎的教學中,讓學生僅僅學會英語的語音、語法規則和掌握一定量的詞匯并不意味著就能順利地進行交際,文化意識的滲透才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
本文擬從目前所教的仁愛版教材設計中對語言文化意識滲透的初步分析,拋磚引玉,使初中一線教師不僅教教材,而且理解教材,特別是在教學中加強對文化意識的關注和滲透,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一、 解讀教材
在七年級初始階段,仁愛版教材根據學生處于兒童向少年的過渡期,對社會的認識充滿好奇,多元文化在慢慢的影響著這個階段的學生,并指引著這個階段的學生去探究,特別是國外的文化等。因此,在七年級英語教材的文化滲透中,采用大量淺顯易懂的輸入方式,更多的題材是關于:學生的日常生活(打電話、交通標識、年齡的問候、時間、星期的來歷、生日的慶祝、英語書信的寫法);教材大多以對話 (學生易上口、易懂)的方式呈現,閱讀偏少,比較適合本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優化起始階段的英語教學。
在八年級階段,學生逐漸步入青春期,性格分化最大,個性張揚,思想開始向成熟邁進,因此,仁愛版教材在八年級的文化滲透上主要體現在:世界主要體育和娛樂節目;飲食習俗;服裝;中西方歷史文化介紹以及英語語言本身的介紹。而且,教材在呈現這些話題時,大多以閱讀的方式呈現,輸入的內容、信息量和方式要偏“難”一些,但少一些,適合這個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讓學生展現自我,獲得最大化的教學效益。在九年級的階段,學生在性情上開始趨于成熟,性格也開始趨于穩定,學生的一些世界觀、價值觀也在逐漸形成,分析、理解文本的能力提高,因此,仁愛版教材在九年級書中,文化滲透以較長段的閱讀材料形式給學生。
整個教材對文化意識的滲透和整體規劃大都能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個體差異、以及生活環境等方面進入,所選擇的文化意識方面的相關題材涉及面大、寬、廣,在教材中基本由淺入深的逐步植入且有一定的重復,讓學生在溫故知新的同時,又能進一步加深文化意識的體驗、認識和理解。
二、對教材中“文化意識”滲透理解的教學建議
通過對對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文化意識”課文內容的安排及其安排原因的理解,以及對教材中整體“文化意識”規劃的認識:
1.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避免只注重語言知識點的教授和濃郁的應試教育觀念。要有意識地不斷學習、積累和充實自己更多的有關中西方文化知識,提升多元文化素養,有意識地對跨文化交際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2.認真仔細地閱讀和理解教材中有關中西方文化知識,根據自己的積累和內在知識的儲備,對教材有關的文化知識內容加以擴充和創造性使用,使自己不拘禮于教材,甚至被動的教教材,而是能“跳出教材看教材”,那么,文化滲透教學的效果一定很大。
3.多思考和不斷更新傳播中西方文化知識的途徑。在實際的教學中,有些教師認為只要把相關的文化知識機械地念給學生聽,就是對學生進行了一種文化意識的熏陶,別的就不用想太多的方法,其實不然,如果教師在傳授學生中西方文化知識的時候,無任何情境、方法、情感的投入和創設,無任何有趣的教學方式,學生逐漸會“食”之無味,又何來學習之心呢?
于教師:(1)課堂的教學因為學生的主動參與而變得更輕松、愉快,有效性更強。(2)不僅傳授給了學生一門知識和技能,而且還傳播了一種多元文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打開了學生的眼界和培養了學生的國際意識,同時,因為輸入更多的非本國因素的文化意識,讓學生學會更全面的思考問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思維方式由單向性的模式向多角度思考模式遞進,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教育。(3)也是一種愛國、愛世界文明的教學活動。
于學生:(1)通過對中西方文化知識的了解,學會珍惜和愛護本國的文化瑰寶,樹立增重他國的文化意識,同時,不妄自菲薄,避免用一種狹隘的“民族中心論”看待其他文化,又盲目和不加分析地接受異國文化,忘記甚至拋棄本國文化中的精華,從而學會以寬容的心態接納不同文化的并存,形成良好的、正確的中西方文化的道德觀和價值觀。(2)文化視野的拓寬,加深了對不同文化意識的理解,提高了文化素養,增強了對不同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培養了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3)閱讀范圍打開,課外閱讀變得更加豐富,那么,主動參與學習就更強,厭學情結會減少。
文化為語言教學提供了背景知識,是語言學習的堅實土壤,但文化意識的培養也離不開語言教學,是促進全面語言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我們初中一線教師更是能通過顯性的教學活動和隱形的潛移默化,對學生進行中西方文化意識的培養和因勢利導,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逐步引導學生形成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劉寶瑩.關于初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滲透問題的反思[J].新教師教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