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付瓊
【摘要】新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內施行了,初中英語教師的角色轉換是其中的一個亮點。初中英語教師從過去的角色中走出來對于初中的學生進行英語學習是關鍵的。在新課程改革的適應階段總結過去英語教學的缺陷,展望改革的美好前景,并從實際出發開始改革。
【關鍵詞】新課程 英語教師 角色轉換
一直以來,教師被喻為辛勤的“園丁”,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教師教書育人,園丁培育花朵。園丁培育花朵時,傳統的培育方式有放任不聞不問,讓其“自生自滅”,或者是不衡量花兒的生長狀況而給予大量的營養物質。無論是前一類還是后一種培育方式都不適宜社會高度發展、信息高速流通的今天。優秀新型的園丁在培育花朵時有準則可遵循,初期要澆水施肥驅蟲,后期要讓花朵經歷陽光風雨,獨立成長。初中英語教學正處在培育花朵的中期,是一個承接轉換的階段,所以初中英語教師要恰當適宜地轉換角色,培育出適合新時代生存的優秀人才。
一、新課程改革的現實背景
近年來在初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其具體表現如下:課業負擔沉重,英語作業及其他學科的作業繁多;理論實踐脫節,只注重英語語法,課程所學的知識不實用;評價標準單一,以期末成績分高下;目的手段倒置,學習英語的目的是運用英語,現實卻是為完成期末考試而學習英語;學習能力欠佳,學生靠死記硬背來完成學習任務;學習熱情缺失,不活潑的教學環境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新課程改革中初中英語教育的前景展望
1.新課程改革中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思想。在初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初中英語教師要確立明確的育人目標,有了清晰的育人目標之后方能付諸實踐。英語是一門實用性的課程,學習英語的目標是掌握一門外語,能聽懂英語、讀懂英語、可用英語來交流、會用英語寫文章。但現實是學習英語只為了平時測試、期末考試、中考等。為了完成考試的學習,著重于英語語法、詞匯,忽略了從實用性的角度出發而該學習的許多東西。
2.新課程改革中初中英語教師的實踐活動。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比較沉寂,教室布置單調,教學內容枯燥,英語教師授課方式單一。學生長期在如此環境中學習,學習效率會降低,學習質量不佳。反觀外國的教學環境,那學習氛圍十分活潑。例如英國教師在介紹圣馬可里克節時,在3月17日把教室按傳統的習俗布置一番,老師穿著綠色的衣服喝著啤酒給學生們上課。新課程改革中初中英語教學的環境是活潑的,教室可以按照學生教師的綜合意愿進行“打扮”;教學內容不局限于教材,可以以教材為主導,輔以與英語相關的一切有趣的內容;教師授課不再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下面聽、記筆記,而是老師引導學生學習,老師與學生交流,學生們小組討論學習。學生與教師的關系有了新的發展,傳統的師生關系中教師與學生是不平等的,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教師與學生只是社會角色不同。
三、新課程改革中初中英語教師的實際行動
1.從語法復述者變成會話交流者。雖然大多數學生是從小學甚至幼兒園就接受了英語教育,但是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英語啟蒙教育是從初中開始的。這一階段的英語教學需要幫助學生們篤實基礎,學會交流。此時應該引導學生將英語學習為“語言工具”而非“考試利器”。剛結束小學的學生們對于系統枯燥的語法,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教師應該從一個語法的復述者轉變為一個語言的交流者。反觀學生們對母語的學習,母語的熟練使用不正是得益于每天的實際交流嗎?若語文課只分析句子成分,講講語法結構,背背漢語詞匯,但課下完全不用漢語交流,漢語的應用情況會不盡人意。當然,我們不能否認語法對于一門語言的重要性,我們所要強調的,是在實際應用的前提下去掌握一門語言。
2.從“一對多”教學變成“一對一”教學。新課程改革中初中英語教師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追求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個性,那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同樣如此。在“一對多”的教學模式中,忽略了學生的個性,要求所有學生按照一個模式學習一個內容,這樣會抑制學生的個性發展。“一對一”不是一個老師教授一個學生,而是在老師的指引下每個學生都有適宜自己的學習方向,發展自己的個性。“一對一”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更讓學生體會到英語學習的獨立自主。
3.學習型的教師。一般情況下,提到學習,大多都會想到是學生學習,而今教師也要學習了,向別人學習,終身學習。向別的老師學習,不同的教師授課方式不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習別人優秀的地方,不斷完善自己,讓自己的教學方式更出色,更適合學生。明確終身學習的意識并不斷實踐。在互聯網十分發達的今天,老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在信息更新換代極快的今天,老師踐行終身學習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初中英語教師在關注英語相關的知識同時還要廣泛涉獵,不斷大量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在授課時跟上時代的潮流綜合教授知識。
古代夫子授課時,讓學生把課文背熟即可,隨著年齡的增長,見識的增多,學生會逐漸理解其文;而今教師授課的模式是教師直接講授大量的知識,學生努力接受教師傳輸的知識。對于第一類方式,學生學習知識耗時較長;第二類方式,學生被動地學習,學習效果低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淡化。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國家進行了教育改革。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創新,在新課程改革的潮流下將會出現一種新的教育方式,即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學生主動探究,教師與學生相互學習,學生能獨立自主愉快地學習。
參考文獻:
[1]喬艷冰.不做保姆式教師[J].山東教育,2012(3).
[2]王迪.讓師生在互助合作中共贏[J].山東教育,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