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坤維
【摘要】數學教學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從而使數學課堂煥發活力。本文擬從問題情境的創設、師生關系的優化、探究資源的挖掘等方面展開論述,試圖探究出讓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策略。
【關鍵詞】關注情感;探究;自主學習;策略
長期以來,在我國數學教學中,人們更多關注的是認知因素,而忽視情感因素的存在。實踐證明,這種現象違背了數學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抑制了學生在數學領域發展的廣度和深度。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認知與情感是緊密聯系的,作為非認知因素的情感在學習活動中主要起動力作用,承擔著學習的定向、維持和調節等任務。從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來看,需要教育從“為了獲取科學知識”轉向為“為了獲取科學知識的能力和態度”,也就是要鼓勵學生主動去探究,獲取知識,解決學習中的障礙。因此,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知識,從而煥發出數學課堂的活力呢?下面就此問題談一些粗淺的體會。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情趣-------引發探究欲望。
恰當的、誘發性的問題情境具有兩個特點:⑴處在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最近發展區,學生對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⑵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數學教學中要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
1.聯系生活實際及熱點問題,創設問題情景。
單純的數學知識往往比較枯燥乏味,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他們的學習情感。因此,要從現代生產、生活實際或社會熱點問題出發創設情境,給出一些新鮮的、生動的、有趣的、真實的數學問題讓學生解答,引發學生對真實問題的探究,進而誘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2.找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創設問題情景。
學生對數學的認知矛盾是激起求知和探究欲望的有利因素。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認知矛盾,甚至尋找契機制造一些矛盾,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引導他們探究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 “正方形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先出示長方形讓學生說說它的特征,然后把這個長方形逐漸收縮或擴大成正方形,問學生:“現在得到的這個圖形有什么特點,你能給它起個名稱嗎?”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又根據“運動”的觀點溝通了知識間的聯系。
二、優化師生關系,激發學習情感-------營造探究氛圍。
外部環境對個人才能的實際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愛的師生關系,創設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是學生主動探究的前提條件。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他的任務是激發學生自己去學習、探究數學,并與學生一起做數學。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發表獨立的見解,敢于與老師爭論,或指出老師講課中的失誤及教材中的不妥之處。這樣,課堂上就會呈現出一種積極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諧的新景象。
1、留出空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
在課堂教學中要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留給學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間,讓他們經歷知識的發現、問題的思考、規律的尋找、結論的概括、疑難的質問乃至知識結構的建構的過程。在豐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動中,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才能獲得充分的釋放。
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下幾個環節中留出“空白”,讓學生去探索、思考。⑴在尋找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時留“空白”;⑵在提問后留“空白”;⑶當學生對知識認識模糊時留“空白”;⑷在概括結論之前留“空白”;⑸在出現錯誤之后留“空白”;⑹在出現難題時留“空白”。
2.群體互動,提倡合作探究。
學會合作與交流是現代社會所必須的,也是數學學習過程中應當提倡的組織形式。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具有愛與人交往,好表現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探索材料,在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有計劃地組織他們進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體探究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探究、群體交流,不僅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更能培養他們和睦相處、協同學習、取長補短的良好品質,使他們逐漸養成具合作意識、又具有競爭意識的團隊精神。
3.激勵評價,使學生保持探究熱情。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蘇霍姆林斯基語)教師不僅要激發學生心靈深處那種強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成功能讓學生保持足夠的探究熱情,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以爭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從這種意義上講,成功是發展之母。
三、挖掘探究資源,激發學習熱情-------開展探究活動。
數學學科的任務之一就是探索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規律。因此,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講究教學策略,提出切實可行的研究目標,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引導他們進行廣泛的交流,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
1.挖掘教材資源,開展探究活動。
數學課本是供教學用的材料,但是,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僅憑借課本,而應認真鉆研和熟悉教材,針對教材中的知識點,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組織學生探究,以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精心設計的探究活動,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增強學生探索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
2.善用故錯效應,開展探究活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抓住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或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故意出錯,引導學生去探究、糾正。這對保護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很有好處。這樣的活動,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學的探究精神。
3.緊扣生活實際,開展探究活動。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因此,教學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布置實踐性的題目,引導學生參加探究活動,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通過這樣的探究活動,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逐步培養他們把數學作為觀察周圍事物、分析和研究各種具體現象的工具的意識,增強他們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做為新一代的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是一個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鼓勵者。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創設情境,挑起矛盾,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促使學生積極探究,并在學生研討時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使問題的研究不斷深入,層層推進,直至達到研究目標。從而引導學生在探究數學知識的同時,培養科學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