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興鵬 袁圣 葉建生 王加美
摘 要:根據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要求,《水產動物疾病防治》課程重點強化實踐操作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課程教學團隊在細化教學內容、深化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手段、強化實踐教學和加強學生素質培養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關鍵詞:《水產動物疾病防治》 高職高專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12(b)-0249-02
《水產動物疾病防治》是水產專業一門重要的職業技術課,主要研究水生動物疾病的發生原因、病理機制、流行規律、診斷技術、防治方法,它是在養殖生產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而來的又服務于水產養殖的一門課程。該文主要從技術技能人才出發培養目標出發,改革傳統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手段,從而提高水產養殖專業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1-3]。
1 細化教學內容
《水產動物疾病防治》課程發展歷史短、內容更新快、知識覆蓋面廣、與生產聯系多,課程教學內容與所有專業課程緊密聯系,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既要求學生靈活運用專業知識,又要求教師全面掌握最新教學內容和運用最新教學手段[1-3]。
隨著水產養殖業和水產病害防治研究的飛速發展,原來許多基本教學內容已有較大發展與更新。為了使課程教學與養殖生產發展相貼近,及時反映最新成果,在教材不能滿足課程教學的情況下,采取編寫補充教材或講義來調整教學內容。一方面,重點加強了教材中相對薄弱的理論基礎知識,對不同病害的病因、病理、診斷方法、防治方法等方面側重介紹;另一方面,以一些常見且危害較大的疾病作為各類病原的代表性疾病加以介紹,要求學生把握病原的主干線索,分別從宏觀層面講授各類主要病原、流行情況,從微觀層面講授各類主要病原的特點與防治方法[4]。
2 深化教學方法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為了不斷地提高學生課程學習興趣,常采用情景式教學,給學生創設問題情景,通過具體案例把教學內容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呈現出來,例如:水產動物發病有哪些特殊性?養殖魚類有哪些常見疾病?魚類缺氧浮頭有哪些癥狀?哪些環境因素與水產動物發病密切相關?幾種常見的給藥方法有哪些優缺點?如果一個魚塘鯉魚發病了,你應該如何去開展工作?針對對蝦WSSV,你有哪些好的建議?如何區分對蝦幾種紅體病?如何理解水產動物疾病防治中的“防重于治”?針對水產動物出口檢疫中藥物殘留和超標,你有何良策?
采用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明顯調節了課堂氣氛,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很多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參與意識,有效增強了學生對課程知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得到教育和啟迪。
(2)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學活動包括教與學,二者相輔相成。第一,改變知識呈現方式。教師將新知識、新圖片和有關音像資料添加到教學課件中,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抽象深奧、難以用語言表達或理解的文字信息,轉變成學生通俗易懂的圖象或動畫;第二,培養自我學習意識。在授課前列出該課程的參考書目和參考資料,指導學生查閱資料和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第三,提倡賞識教育。在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中,對敢于提問、勤于動腦、勇于創新的學生給予鼓勵,進一步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意識。
(3)開展交互式教學。制定教案時,緊扣教學目標,深化知識的內涵,注重知識與知識的聯系,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選取與教學內容相關案例,采用專題討論方式,如,集體匯報、代表發言、你提我答等,啟迪學生思維,鼓勵學生提出解決措施或方案,活學活用,在學生充分準備后,每個專題隨機確定幾個同學交流或匯報,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并提出疑問,共同分析問題,然后由教師總結歸納并深化。
3 優化教學手段
(1)講授、思考與練習相結合。制作了大量思考與分析練習題,利用課堂部分時間進行練習、講解,便于學生理解、靈活運用專業知識、提高思維分析能力。
(2)實訓指導和課堂講授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室和實訓室內擺出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大量水產動物疾病圖譜,授課教師一邊講解,學生對照圖譜進行對照學習,學生很容易接受,提高了學生學習效果。
(3)理論教學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將生產實例引入課堂,培養學生解決生產實際問題能力。安排學生直接到養殖企業和校內生產實訓基地,應用理論知識,鍛煉動手能力,如漁藥使用技術,提升學生專業素養和專業學習興趣。
(4)開展多媒體教學。課程經過國骨干專業建設,制作的多媒體課件非常完善,生動形象直觀,非常實用,有幻燈片、視頻、動畫等,富有層次感、立體感,對重點知識的講授很受學生歡迎。
4 強化實踐教學
(1)課程教學與社會實踐、生產實習相結合。該課程在原有理論課和實訓課外,還在每年的生產旺季集中安排了一周綜合實訓,并有計劃地在暑期安排學生到校內外實習基地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隊精神、創新精神和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鞏固和加強學生的專業知和技能,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地得到鍛煉[5]。
(2)產教結合建好校內外實訓基地。學院建設了水產實訓中心,其中200多畝養殖水面,開展名特水產動物養殖,同時建有魚類繁育中心。另外還建成20多處校外實習基地。緊密結合生產一線具體問題,讓學生接觸和掌握第一手的資料,通過生產教學的緊密結合,進一步提升學生職業能力。
5 注重學生素質培養
老師是教學的主導者,是學生最活生生的榜樣。老師一言一行不僅直接影響到課程教學效果,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國家對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5]。
(1)嚴格課程學習要求。在課程教學中做到言傳身教,一方面要求學生嚴格遵守課程學習要求,同時始終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如,在上課之初,開始嚴格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以及上課時間不玩手機、不睡覺等。
(2)做到師生關系和諧。首先,老師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營造“師生平等、相互信任”的氛圍,要求學生不做與上課無關的事情。其次,師生情誼融洽,積極營造健康向上、團結友愛的氛圍,可以使學生更易于接受老師教的觀點以及向教師表達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可以使學生產生真正發自內心的感動。同時也可以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與學生溝通與交流,拉近師生距離,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也提升了課程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登來.水產動物疾病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2]戰文斌.水產動物病害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3]黃琪炎.水產動物疾病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4]周永燦.優化海水養殖動物病害學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02(6):49-50.
[5]周本翔,楊東輝.《名特水產養殖》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10(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