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山
摘 要:現代社會的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使得人們需要接受的信息量越來越大,而面對不斷更新的社會,學生也需要更好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識來應對未來發展可能遇到的挑戰。而很多初中生由于缺乏正確的引導,已經逐漸失去了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只有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才能真正增強他們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培養;課外閱讀;興趣
電子產品的不斷更新與換代在沖擊著青少年們的視野,很多初中生較之相對枯燥乏味的書本更喜歡內容形式多樣化的互聯網,似乎已逐漸遠離了課外圖書。然而,課外閱讀依舊在中學生的全面培養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初中生的人格和精神塑造產生著積極影響。因此,培養初中生課外閱讀興趣,改善學生閱讀條件,增強他們對閱讀的理解境界,是教育工作者應該著實解決的問題。
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根據個人愛好擇優閱讀
1.逐步改變學生的盲目閱讀習慣,教授學生系統、優化的閱讀方法,使學生真正選擇到對自身成長、發展有益的書籍。在當下各種課外閱讀書目參差不齊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以針對學生的知識儲備需要情況適當地推薦一些能夠開闊學生在文化、科技、實踐等方面視野的書籍,如《求知與探索》《科學世界》;一些具有學習價值和提升精神境界的世界名著,如《小王子》《海底兩萬里》;或者一些展示當代社會風貌的雜志,如《讀者》《青年文摘》《中學生博覽》等,還可以推薦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文學原著,加深學生對課本內容的了解以及知識面的擴展。給學生創造一個內容廣泛的課外閱讀世界,繼而引發他們對閱讀的激情,讓他們主動閱讀,真正喜歡上閱讀。
2.把閱讀和實際運用結合起來,每段時間固定給學生布置適量實踐任務,如寫讀書筆記,讓學生自己總結閱讀后的心得收獲,加深對所閱讀書籍的理解;對于一些優秀書籍里的經典片段、語錄、名言等,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定期的摘抄,使學生在逐步積累中養成閱讀思考、記錄的良好習慣。
二、利用課堂教學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1.比較閱讀。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發現課文和課外作品在某些方面存在的相同或差異之處,在分解課文時,就內容、主題思想、寫作方法等方面與課外書本進行對比,結合課外書本中的一些精華部分評析,這樣可以在對課內課外書本的共同探究中提高學生的閱讀熱情。比如,學生學習了《月下獨飲》中人和月相互照映的寂寞,就可以聯想到《荷塘月色》里月色下荷塘的美麗景色,《宿建德江》月夜的清冷,《楓橋夜泊》月光的寥落,總結分析這些作品存在的關聯,能夠給學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2.啟發性閱讀。因為初中生所具備的閱歷和學識積累十分有限,所以在閱讀一些文章時,會存在理解和思考上的欠缺,看問題容易太過片面,不能系統、仔細地分析問題,并從中收獲益處。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心理特征、知識基礎和消化新事物的能力,采取實用可行的方法,使他們真正有效地接受教師所要傳授的內容。從一部作品表面描述的內容,一步步循循誘導講到這部作品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進而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對作品的文學價值和世界觀、人生觀等方面進行更深一步的思考和感悟。
3.誘惑性閱讀。在閱讀的開始時期,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一些“誘餌”,通過生動有趣的方式來向學生介紹一些優秀的作品,比如,可以選取一個經典片段,對其進行細節描述和表達來引起學生對其的好奇,對作品內容進行猜測和探尋,讓學生自動進入閱讀狀態。另外,教師還可以就文章的精彩語句描寫、寫作方式等進行分析、講解,例如,《小王子》是一部著名的文學作品,一直以來被奉為經典之作,教師可以就這部作品的獨特寫作方法和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語錄和學生進行交流探討,使學生在動腦思考中增強對課外閱讀的興趣,調動他們的求知欲。
三、進行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樹立學生現代語文教育理念
1.把課本中的內容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能夠調動學生投入閱讀的積極性。教師通過舉行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例如,角色扮演、情景再現,甚至可以到與所學內容有關的歷史遺址進行參觀、體驗,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作品的感知,也使學生在不斷切身體會中發現讀書的樂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話劇《漁夫的故事》《農夫和蛇》等的排練和演出,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和獎勵。還可以舉辦班級的文學知識競賽、師生互換等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展現個人魅力和風采,提高自我價值意識。
2.現代語文教育學不同于以往傳統教學單一強調的課本知識,而是包含更多綜合性方面的知識內容,比如,自然、人文、政治、社會科學等方面都應該涉及。而課本內容相對較為狹窄,不能適應現代語文教育的需要,因此,擴大學生課外閱讀的范圍顯得十分重要。教師可以在教學時多引用一些流行網絡用語,或者談論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再把這些東西和課本內容聯系起來,使學生能感受到知識和實際生活的密切關系,幫助學生形成廣闊、豐富的讀書觀念,讓他們能夠掌握、涉獵更全面的知識。
培養初中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不能急于求成,教育工作者必須依照循序漸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引導和鼓勵,樹立學生正確的閱讀觀,傳授一些有效的閱讀經驗和方法,實現課本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這是一個需要耐心、毅力和教學熱情的長期過程,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地研究與創新,才能使學生切實領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和益處,做到善于閱讀、樂于閱讀。
參考文獻:
[1]盧世忠.對中學生課外閱讀的思考與實踐[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2(12).
[2]唐穎蘭.怎樣抓好初中學生的課外閱讀[J].中學語文教學,2002(12).
[3]杜屏,趙汝英,趙德成.西部五省區農村小學寄宿生的學業成績與學校適應性研究[J].教育學報,2010(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