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3-0050-02
零起點漢語學習者的課堂話語交際是一種特殊的話語交際,交際的參與者之間的語言背景和文化背景相差甚大,這一特殊性決定了比同一語言背景和文化背景中的話語交際要困難許多。因此,要達到最佳的課堂話語交際的第一步,就是要克服障礙,使學習者在意義表達上能夠進行流暢溝通。
一、交際障礙類型分析
作為一種交際活動,課堂話語交際的目的首先是要讓進行交際的雙方在意義上能夠溝通。針對教學中話語交際明顯的失敗現象,我們分析得出三種交際障礙:
(一)語言障礙
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對外漢語教學,課堂話語交際的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語言障礙就會比其他學科(如國內語文教學)明顯很多。
這種障礙的形成有三個方面原因:
1.學生的目的語水平不高、目的語知識缺乏:
例:
師:你去郵局嗎?
生:去。
師:去郵局干什么?
生:取錢。
教師想要的理想預期是學生回答“我去郵局寄信”,但很顯然,這個交際是失敗的。因為學生不理解“郵局”這個詞的意思,不能正確的回答,導致交際產生障礙。
2.教師沒有調整好話語,學生不理解:
例:
師:這些是“了”的四種用法,那大家想一想如果“了+不”的情況怎么用呢?“了+不”,我們說“不了”?……(等待了幾秒鐘)“了+沒有”。
上例中產生障礙的原因是教師對話語的選擇不明確,學生不知道教師提問的意圖是“了”的否定形式,所以不能與教師形成默契,最后教師只能自問自答。
3.學生話語不規范,影響其他人的理解:
例:
師:“語”怎么寫?左邊是言,你們見過什么字有言?
生:燕子(認識)。
因為學生在語音上的錯誤,造成了話語交際的障礙。
對于零起點漢語學習者來說,語言資源匱乏的情況常常發生,能夠表達出的信息也相對簡單。話語交際更多地是依靠教師的猜測來進行意義協商,使交際得以繼續。
(二)文化障礙
對外漢語課堂是一個小型的跨文化交際場所,文化背景的不同難免會產生交際的障礙:
例:
師:你有兄弟姐妹嗎?
越南學生:我有六個姐姐。老師呢?
師:當然就我一個!
越南學生:為什么是“當然”?
中國教師和越南學生有著不同的文化認知背景,學生不知道“計劃生育”是中國的基本國策,教師也沒有意識到這點,所以造成了交際障礙。
(三)指令障礙
課堂上,教師發出的指令不清楚、不規范,或者太難,也會造成交際障礙:
例:
師:你們知道“知道”的意思嗎?
上例中,教師沒有意識到自己發出的指令是在用未知講解未知,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難。
二、“越過”障礙
在課堂話語交際中出現種種障礙是在所難免的,最佳的話語交際是當出現障礙時,能夠及時發現、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話語交際中創造條件,引導學生“越過”障礙。
(一)補充日常用語,儲備話語資源
課堂上,很多時候學生具備了信息差和參與動機,但是由于能利用的話語資源太少,所以導致“無話可說”的狀況:
例:
(教師發起話題:“你理想的工作”)
生:老師,我想很多,可是,不知道怎么說,用漢語。用越南語說可以嗎?
對于零起點漢語學習者來說,他們急于掌握更多的交際用語來應對他們的日常生活。如果教師在話題開始前,先補充些相關的詞語,如:醫生、律師、老板、警察等等,那么學生就可以進入交際中,避免交際障礙的產生。
(二)形成互動模式,達成交際默契
在交際過程中,交際的參與者達成特定意義的交際默契,可以使交際進行的更加順利:
例:
師:大家說他說的好不好?
生:好。
師:好——
(學生自發地鼓掌)
例:
教師手心向上輕輕托起,學生自發地開始齊讀課文。
這些都是參與者之間形成的互動模式,有利于信息的傳遞,這種方法在對外漢語課堂上應該提倡。
(三)及時發現障礙,積極解決困難
既然話語交際中的障礙是客觀存在的,那么及時發現和解決才是重要途徑。教師不能對話語交際中產生的障礙采取“回避”策略,要積極應對。同時,更要培養學生在交際中用意義協商的交際策略解決困難的思維模式:
例:
師:尼泊爾天氣炎熱嗎?
生:什么是“炎熱”?
師:熱,非常熱。
生:哦,對,尼泊爾炎熱,非常炎熱!
上例中由于師生之間目的語能力的不同,學生對教師的提問不能理解,產生交際障礙,教師發現問題后,用意義協商的方式成功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三、結語
Canale和Swain提出交際能力主要包括:語法能力、社會語言學能力、話語能力和策略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策略能力。所謂策略能力就是指對言語和非言語的交際策略知識和運用,即交際者如何開始說話、修改話語、重新知道交際活動以及結束話語的能力。當今的第二語言教學界,教學重心越來越傾向于培養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這就要求學習者運用交際策略解決話語交際中產生的障礙。
最佳的話語交際應該是為語言習得服務的,教師要幫助學生越過交際障礙,營造真實的情景進行真實的話語互動交際,能夠充分利用信息差,讓話語交際變得有意義。
話語交際障礙的研究和教學密切相關,離開了教學的研究是毫無意義的,本文以教學為向導,對零起點漢語學習者的課堂話語交際中產生的障礙進行了探討并提出解決障礙的方法。為對外漢語教師提供反饋信息,以期促使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白朝霞:《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課堂語言的特點和組織原則》,《德州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2]陳庭云:《二語習得中回避現象淺析》,《重慶工學院學報》2003年第5期
[3]李建軍:《一年制零起點留學生漢語教學初探》,《昌吉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作者簡介:
苑洋(1988.12-),女,河南人,回族,研究生,三亞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