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厚艷 劉明慧
摘 要: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發展趨勢,使得高校在校生數量不斷擴大,學生的層次與素質也出現多樣化趨勢,加之“90后”學生的思想特點不同于以往,使得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對于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高校輔導員必須要具備多學科的理論功底,才能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心理咨詢技能是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理論基礎之一,以心理咨詢技能為基礎,將咨詢技能較好地融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此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與實效性。
關鍵詞:心理咨詢;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9-0227-03
一、心理咨詢技能在輔導員工作中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受社會、家庭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心理都非常復雜。面臨學業、擇業、人際交往等一系列壓力時,思想問題與心理問題常常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單靠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和方式,很難實現對學生思想心理狀態的全面了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即要重視大學生的整體發展,也要重視學生的個體發展。高校輔導員運用心理咨詢技能,積極開展思想教育活動,通過與學生平等的情感交流,更全面地了解學生,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同時,高校輔導員運用心理咨詢技能開展教育活動,實際上就是在遵循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去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更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形成和發展完整的人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心理咨詢技能在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
高校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心理咨詢在運用主體、理念、方法等方面雖有不同之處,但最終都是要幫助他人構建合理情緒,健全完善的人格,而心理咨詢中“助人自助”工作理念又能夠對輔導員幫助學生自我成長,自我塑造,實現人生價值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心理咨詢中的多種技能在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一)參與性技術在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
心理咨詢中咨訪關系的重要性對高校輔導員開展談心談話工作有著重要啟示,輔導員要設身處地地體驗學生的內心感受,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表達支持,進行溝通。在談心談話中,應用心理咨詢中的參與性技術,有助于輔導員啟發、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探索與分析,從而澄清問題,有利于輔導員發現學生問題的本質。對輔導員工作而言,有指導意義的參與性技術有:傾聽、提問、重復與鼓勵、釋義、情感反應、具體化等技術。
1.傾聽技術。心理咨詢中則十分強調傾聽的作用,輔導員在與學生談話時,往往采用灌輸式的“說教”,常常忽視“聽”。輔導員在聽的過程中,要設身處地地體會學生的內心感受,不僅聽懂學生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內容,還要聽懂學生沒有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內容。傾聽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開始,輔導員要學會認真、有興趣地聽,做到不打斷、不厭煩、不排斥,并站在學生的角度互換思考,鼓勵其表達宣泄,幫助其澄清問題,分析問題所在。
2.提問技術。心理咨詢中的提問方式有“封閉式”和“開放式”兩種。封閉式提問用于澄清事實,明辨是非;開放式提問為了讓學生更詳細敘述,以便了解更多信息。在心理咨詢中,開放式提問通常使用“什么”、“如何”、“為什么”、“能不能”等詞發問,這種提問能促使來訪者主動、自由地敘述,講出更多的想法。輔導員在提問過程中,注意學生是談話的主體,通過開放式提問,鼓勵學生詳細敘述。在具體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輔導員要善于根據實際情況靈活使用各種不同的開放式提問,同時,盡量減少“是不是”、“對不對”等封閉式提問的使用,避免引起學生反感,陷入被動回答的局面。比如帶“為什么”的提問可以引出對事情原因的探討,對一個情緒低落的學生可以這樣詢問“能不能告訴我,你為什么不開心呢?最近發生了什么事情,愿意和老師談談嗎?”這種提問可以促使學生進行自我剖析與思考,使輔導員掌握更多信息,在隨后的談話中可以提出更加有針對性的引導。使用提問技術時,注意不要提問過多;注意控制學生談話的方向,不要離題,注意學生情緒的變化。
3.重復與鼓勵技術。“輔導員與學生談話時,鼓勵和重復技術同樣適用。在談話過程中,恰當地給學生以重復和鼓勵,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克服學生畏懼心理,鼓勵學生全面講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應把握學生所談的內容,根據經驗并結合需要有目的地選擇一個主題給予鼓勵和重復,引導學生的談話朝著某一方向進一步深入。比如:一個父親反對其在大學談戀愛的學生,因此而苦惱,不知怎么辦才好的談話。選擇“不知怎么辦才好”來重復。一方面抓住了學生的核心現狀,表達了理解;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對其困擾的問題做更進一步地描述和分析,并對此進行鼓勵,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4.釋義技術。輔導員在與學生談心談話中,運用釋義技術,可以以簡明的方式,幫助學生明確問題所在,反饋學生的思想。比如上述的例子可以這樣釋義:“你認為你談戀愛,你的父親不同意,是這樣嗎?”這樣的釋義,使輔導員簡潔明了地反饋了學生的困擾,使學生所敘述的內容更加明朗化,更有助于學生清晰地做出決定。
5.情感反應技術。情感反應著重于來訪者的情緒反應,進而推測來訪者的思想、態度。輔導員在與學生的談心談話過程中,最有效的情感反應是針對學生現在的而不是過去的情感。比如:“你此刻的情緒似乎對你寢室同學小張非常不滿”,比“你一直對你寢室同學小張很不滿”更有效。輔導員在談心談話中,要主動積極地去尋找學生的情緒性詞語,找到其對周圍環境認知的線索,找出其困擾中的矛盾情緒,然后給予突破。
6.具體化技術。具體化是簡言之,就是將來訪者不清晰的問題搞明白的過程。輔導員在與學生談心談話中,也常遇到類似情境。學生所描述的事情,闡述的觀點、所體驗的情感均是混亂模糊不清的。需要輔導員通過此技術幫助學生。比如,當學生談“我很自卑”、“我煩死了”時,學生不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去思考,其體驗到的感覺就是不確定的,模糊的。此時就需要使用具體化技術把該學生的這種寬泛的、模糊的想法具體化。輔導員可以說:“你總說你很自卑,你能舉例告訴我什么事情讓你自卑嗎?當輔導員幫助學生明白這一點,了解自己想法的真相后,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談話了。改變學生的認知方式,用合理的信念代替原來不合理的信念,而不是空泛地去談話。
(二)影響性技術在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
影響性技術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能否真正起到作用,但是該技術的使用一定要謹慎、適當。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良師益友,要注意給學生留有余地,如學生已經表現出了回避的意愿,就不要再進一步追問,以避免難堪。有指導意義的影響性技術有:面質、指導、情感表達、自我開放等技術。
1.面質技術。面質在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是有借鑒意義的一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認知。比如,一名女生自稱周圍所有人都不喜歡自己,感覺時刻都有人在背后議論她。輔導員可以這樣說:“難道你的父母也不喜歡你,你的男朋友也不喜歡你嗎?你感覺大家都在背后議論你,他們每天時時刻刻都沒有事情要做,就只有議論你這一件事嗎?”輔導員首先要對學生表示同情、理解,又要明確指出學生身上存在的矛盾,通過適當的面質,鼓勵學生放下心理防衛,激勵學生探索自我、認識自我,深層次地進行自我分析,從而做到更全面了解自己。
2.指導技術。指導是影響力最明顯的一種技巧。心理咨詢師指導是根據心理咨詢的理念或方法進行的,輔導員則是依據實際工作的具體要求,對學生進行指導。輔導員雖然是教育者的身份,但不能以權制人,強迫學生執行。如果學生不理解,不接受,仍要強迫學生去執行,不僅效果甚微,還會引起反感。在使用指導技巧時,在確保學生已經準備好接受信息和建議之后,適時地引導。比如輔導員可以向學生提建議:“我有個建議,你愿意試試看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做出決定,自愿地去做事。
3.情感表達技術。咨詢師的情感表達即可針對自己,也可以針對來訪者。如“我覺得你很坦蕩”、“我很抱歉我沒有聽清楚你剛才說的話”。輔導員在開展工作中,使用此技術,使學生感受到輔導員的形象,了解了輔導員的人生價值觀。也會積極地促進學生的自我表達。比如,一個因為在考試中沒有給同桌抄襲的學生,被同桌排擠而苦惱的談話。輔導員可以這樣表達:“我覺得你在這件事做得很對。老師為你感到驕傲。你這樣做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他負責……”輔導員做出的情感表達,不是為了反應而反應,或是為了自己的宣泄,而是所表達的內容有助于談話的進行,幫助學生表達。
4.自我開放技術。心理咨詢中的自我開放也稱自我暴露,是指咨詢師將自己的思想、情感、經驗等有關信息告訴來訪者。輔導員在與學生溝通中將自己的情感、經驗與學生進行分享,促進學生進一步的自我開放。輔導員適度自我開放,把自己面臨困難時的感受以及克服困難的過程,如何取得的成功告訴學生,使學生感覺到輔導員的坦誠和信任,有利于促進學生與輔導員的深入交流,促進學生進一步地自我開放。但要注意的是輔導員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同時輔導員的自我暴露要掌握適度原則。
三、心理咨詢技能在輔導員工作中應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輔導員的教育者身份定位要準確
高校輔導員作為教育者,處于主導地位。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即根據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規范去影響學生的認識,從而改變學生的態度、觀點、情感及行為方式。而心理咨詢師所遵循的工作理念,要始終保持中立態度。在心理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建立信任、平等、協調等的關系基礎上,通過心理的溝通,感情與思想的交流來分析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為來訪者提供行為的指導。輔導員非心理咨詢師,在運用心理技能時,目的不是為學生出主意,想辦法,而是幫助學生“助人自助”。
(二)解決好輔導員與學生的主客體關系
高校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即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地位是不平等的。學生通常是輔導員的說教對象,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教育效果往往不明顯。所以在使用心理咨詢技能的同時,要注意與學生形成彼此平等、朋友式的關系,在這種主客體新型關系的基礎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往往會很顯著。
(三)輔導員應深入學習系統的心理學知識,切忌盲目應用
心理咨詢技能雖然是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較好方法,但應用者必須要經過專業、系統的心理學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后,對相關的心理咨詢技能有所理解,特別要在經過大量的案例學習后,方可應用。切不可不經過深入學習就盲目應用,不僅達不到想要的效果,運用不當,反而會使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被動。
總之,將心理咨詢技能較好地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是未來高校輔導員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途徑,也是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將會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倩.心理咨詢技能在思政教育中的藝術應用芻議[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報,2012(3):111-113.
[2]王斐.淺析心理咨詢在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運用[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9),16-17.
[3][美]薩默斯-弗拉納根,心理咨詢面談技術[M].陳祉研,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2.
[4]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二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
[5]張超鋒.心理咨詢技術在輔導員談心教育中的應用[J].改革與開放,2013(1):117-178.
[6]佘雙好.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咨詢模式[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1).
[7]楊小潔.心理咨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時應注意的問題[J].華商,2008(4).
[8]葉國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咨詢的比較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