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燕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和初中數學教學存在著較多差異,不僅包括教學方法和內容、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考慣性均有差異。假如初中數學教學和小學數學教學不能夠完全銜接,則導致部分小學新生升入初中之后,無法適應數學學習,感到學習難度較大,學習質量下降。從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三方面進行分析,以期全面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水平和學生成績。
關鍵詞:學習方法;學習方法;認知規律
數學作為一門主科,備受教師和學生的重視,而小學新生從小學升到初中,中間有一定的跨度,無論是學習環境、生活環境都發生了重大改變。因此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工作,就成為眾多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重點。
一、教學方法的銜接
對于小學數學,教師都講解得比較詳細,學生練習也較多,具有較強的直觀性。而到了初中,數學教師講的都是重點部分,學生練習得較少,并且內容也與小學數學內容相比較為抽象。由于小學數學較為容易,一節課四十五分鐘,十分鐘教師用來講課,學生練習十五分鐘,十五分鐘用于寫課堂作業,最后五分鐘是批改課堂作業。現在不少小學實行托管制,會出現抄襲作業現象,數學知識缺乏越來越多,從而影響學習成績。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師必須改進教學方法,做好銜接工作。
1.新舊聯系,強化概念銜接
根據心理學研究表示:學習者需要主動讓新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這樣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能夠鞏固舊知識。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新知識的時候,必須重視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這就要求初中數學老師對小學內容有所了解。例如,有理數除法法則與小學數學除法法則的差異,主要在于有理數除法法則:除以一個不等于0的數等于乘以這個數的倒數,重點在于倒數上。
2.激發興趣,進行學習心理銜接
學生從小學步入初中,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發生了較大變化,這一特殊時期學生在學習方面,依賴性與獨立性、被動性與主動性同時存在。所以初中數學教師一定要注意這幾方面。首先,要使師生關系和諧。小學生剛升入初中,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都發生了重大改變,對教師既信任又害怕。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該消除這種阻礙,去感受學生的內心,在講課的時候,應形象講解,講話幽默,讓學生感到民主。其次,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合理采用課內外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數學游戲,提升學生對初中數學的興趣。
3.針對重點,重視認知規律銜接
小學時期,學生的思維往往比較直觀,他們是在看到、聽到和感受到的同時進行思考。而初中數學則需要教師去啟發學生的思維,發揮其抽象思維能力,這就需要采用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學習技巧,采用模型、圖片和實物等啟發學生思維。例如,初中數學教師在講解三角形的內角和時,可以拿一些具體的三角形物品,像三角形教具、三明治等,讓學生見到實物,然后再將相關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
二、學習方法的銜接
在小學,由于學科較少,知識層淺,再加上學生年齡不大,又十分重視及格率,為了取得短期速效成果,小學數學教師往往給困難生進行學習內容輔導。而到初中階段,學科陡增,學習內容也由淺到深,要想使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就必須在學習方法上做好銜接。
1.重視預習,指導自學
預習在小學數學學習階段,往往不受重視,所以不少初中新生不會預習。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就應該給學習布置預習內容,加強提前預習。
2.專心聽講,勤于思考
小學生在上數學課時一般不重視思考,所以,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必須得有思考價值。
3.強化訓練,規范作業
從書面練習來看,小學時期重視結果而忽略過程,在初中階段,數學教師應讓學生從思想方面重視作業,避免不規范現象。
4.及時復習,溫故知新
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復習意向,對于所學的知識,要經常復習,牢固知識。
5.注重學習習慣的銜接
學生的學習習慣在小學時期就基本養成。但是在初中時期,僅靠這些基本學習習慣遠遠不夠,必須進一步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像善于認真思考、不懂就問、學以致用等習慣。假如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都養成的話,初中數學學習起來就會事半功倍,這對做好初中數學和小學教學的銜接工作也有所幫助。
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一點是要善于挖掘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初中新生對很多東西都比較好奇,對于初中數學教師來說,應合理利用這一特點,支持學生敢于挑戰和提問,增強自信,提升自己,趕超別人。讓所有初中新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和魅力,努力學好初中數學。
參考文獻:
任金紅.農村小學與初中數學教學銜接問題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