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玲
摘 要: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實現有效教學是教師的追求。實現有效教學需要做到四個詞:用心,理清,盯緊,反思。
關鍵詞:用心;理清;盯緊;反思
每個人都無法預知自己生命的長度,每個人所能做的就是拓展自己生命的寬度。因此,有效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話題,有效教學也成為我們教師的話題。而對于有效教學,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體驗,從教十幾余載,我對有效教學也有一心之得,我覺得有效教學需要四個詞“用心,理清,盯緊,反思”
一、用心
常言道:用心做事就能把事做好。是的,對于教師來說,用心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以用心奠基,教師才會傾盡精力,激活智慧,達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名師魏書生、李吉林都為教育、為學生用盡了全部心思,所以他們能用最少的時間在身兼多職的情況下取得令人驚嘆的效果。具體來說,教學一系列環節,諸如對學生的了解,教師自身的準備,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過程的構建,課堂的管理,作業的設計、批改,課堂的評價,課后的反思都需用心。
二、理清
縱觀身邊教學質量較好的老師,無非有兩個原因:(1)“理”,老師課堂上理得清;(2)“盯”,老師課下盯得緊。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是我們教師的追求。一節課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要提高單位時間的教學質量和效率,這就要求我們理清幾個關系。第一,新知和學生原有知識之間的關系。比如在教授矩形的性質時,這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性質和判定之后的學習,這時的教學就從平行四邊形變成矩形,尋找矩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區別和聯系展開教學,學生易于接受新知。第二,重難點之間的關系。課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要放在重點之上。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的活動都應圍繞重難點展開。比如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的教學,大部分的時間用來探索結論、完成證明及應用,學生通過將三角形紙片剪拼成平行四邊形的活動來展開,通過操作活動發現定理輔助線添法的靈感。第三,教師講授與學生自主學之間的關系。在教學中,教師習慣于講授,課堂中滔滔不絕,課后卻總抱怨,這個題都講了十遍,學生還不會。這可能是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地位。曾經看到這樣一則報道:學生對所教內容記住的平均率為:教師講授5%,學生閱讀10%,視聽并用20%,教師演示30%,學生討論50%,學生實踐70%,學生教別人95%。事實上我們數學課中如果一節課講到最后,讓學生去練習,則學生大都不會。
三、盯緊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深知一堂課想上得精彩,若課上課下不去盯一部分學生教學效果也會不佳。上新課的過程中我們要盯學生的習慣,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比如在學乘法的平方差公式時,我們要盯一盯學生對公式的結構是否掌握,可以給學生出兩道計算題:(1)(b+2a)(2a-b);(2)(-x+2y)(-x-2y)。盯學生的計算過程,看是否把握了公式的結構,是否養成了套公式的習慣。習題課中我們要去盯學生的解題,一般解數學題按四個步驟進行,第一步:審題,要盯學生認真讀題,仔細推敲其中的字、詞、句,圈出隱含條件及出錯的地方。第二步:建立數學模型,盯學生學會尋找關鍵詞,找到切入點。第三步:求解求證,盯學生規范、嚴謹、條理清晰地表述題意。第四步:反問自己正確嗎?盯學生的解題經驗。復習課中,盯學生知識結構的形成情況和思想方法的掌握,復習課中盯住學生的知識系統化,并注重盯學生對函數與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化歸轉換思想、整體處理思想、特殊值法等的領悟。
四、反思
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積累經驗是必不可少的途徑,反思顯得必不可少。為反思積累素材可以記錄這些內容:(1)記課堂生成。記錄掌握學生的名單,他的學習特點,他的學習方法,這個過程教師的問題,記下未掌握學生的名單,他模糊的地方,什么原因導致的。(2)記下規律。記下課堂中突破重難點的方法,以及使用了怎樣的手段學生能很快接受,將成功的經驗內化成自己的教學方法。(3)記下精彩。記下在上課過程中學生的精彩表現,可以是精彩的語言,可以是精彩的解題方法,可以是學生之間精彩的對話,也可以是師生之間精彩的交流,也可以是精彩的發現;(4)記下敗筆。有成功,就有失敗。每節課可能都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可能是學生問題沒聽懂知識沒掌握,也可能是教學時間不夠,一節課沒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5)記下靈感。有時在教學中可能有那么一絲的想法,一閃而過的念頭記錄下來可能是將來的智慧火花。當然,反思不止記錄,記錄下來我們還要去感悟,用心改進教學實踐,并能力爭在下一輪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
有效教學,即用最少的時間、最有效的方法追求最優的學習效果,是我們每個教師生命中重要的課題,是提高學生幸福感和教師幸福感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楊榮娟.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J].學周刊:A版,2010(12).
[2]郭亞飛.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數學思想[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3(1).
[3]吳海蓮,董守聰.淺談初中數學課堂上的互動[J].教育藝術,2013(5).
[4]張天明,肖星明.歷史有效課堂教學的標準:歷史教師的視角[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1(8).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