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章永
摘 要:作業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鞏固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是教師檢驗教學成果的有力手段。但是,當前各科教師在作業的布置和設計上存在諸多問題,如缺乏明確的目標和必要的思考,存在盲目性和隨意性,對所有的學生“一刀切”等等,它導致的后果就是既使學生浪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效果也極不理想。因此,廣大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必須依據各科的學科特點和學生學習實際來進行,使其做到科學、合理,進而使作業發揮它應有的功能和價值。鑒于此,以初中物理為例,并以“作業的優化設計”為主題,談談物理教師該怎樣設計出符合本校物理教學實情的初中物理作業。
關鍵詞:優化設計;實踐型;層次型;實驗型
結合自身實踐,嘗試從以下三方面對初中物理作業的優化設計進行詳細說明和闡述,以供其他同仁參考和借鑒。
一、注重作業內容的應用性,設計實踐型作業
物理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基礎課程,與人們的生活實際有著密切聯系,教材中的很多物理知識,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物理課程應注重與生產、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通過學習和掌握物理學科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將其運用于實踐。”所以,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我們不僅要在課堂上做到物理教學的生活化。在設計作業時,也應盡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多設計一些實踐型作業,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會,感受到學習物理的意義和價值,意識到學習物理的最終目的是要將其應用到現實生活問題的解決中,從而對作業產生興趣,并積極完成。
比如,在學習九年級物理第十二章第五節“全球變暖與水資源危機”這部分內容后,我們就可為學生布置這樣一項作業:調查自己家中每天用水量和每周用水量,進而估算出每月的總用水量;四人為一組,對學校的用水狀況進行調查,如果學校周邊存在水污染狀況,嘗試找出水污染源及污染原因。然后,小組成員一起總結出一份調查報告,報告中要詳細寫出解決污染問題的建議和家庭、學校的節水措施。這樣,我通過為學生設計實踐型作業,加強學生對水資源的相關體驗,一方面使學生意識到了物理知識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對物理課程產生親切感;另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合理利用與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節約用水、科學防護治污意識的形成。
二、注重學生的學習基礎,設計層次型作業
不同學生,由于自身的智力水平、興趣愛好、學習基礎等不同,所以對所學知識表現出來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也就不同。若我們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就會出現有的學生吃太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情況。《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我們應意識到學生之間存在的這種差異性,并依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基礎,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從而讓班里每一位學生的物理能力都得到相應提高,并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比如,在學習了八年級第五章“質量與密度”有關“密度”的知識內容后,我們就可依據學生學習基礎,設計出與“密度”知識點相關且具有不同層次的物理習題,如針對學習基礎較差的學困生,我們可側重于設計一些簡單的模仿型作業,如對密度的概念、單位、水的密度等進行回憶和鞏固的作業;對于學習基礎一般的中等生,可側重于設計一些基礎性作業,輔以綜合作業,如密度概念的形成過程、密度公式的計算等;對于學習基礎較好的優秀生,則可側重設計一些綜合實踐應用作業,如密度的綜合分析表格題等。這樣,我通過依據學生學習基礎設計層次型作業,做到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使班里每一位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都得到相應程度的發展。
三、注重物理課程的學科特點,設計實驗型作業
物理是一門注重實驗的自然科學基礎課程,開展物理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與創造性思維能力。而且,《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出:“通過物理課程的學習,應使學生具備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以及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精神。”因此,在設計物理作業時,我們還應注重物理課程的學科特點,設計實驗型作業,讓學生通過自主設計、操作和分析,弄懂實驗原理,得出實驗結論,并由此掌握專業、必要的實驗技巧。
比如,在學習了“光的傳播”這部分內容后,我們就可讓學生依據所學的光的直線傳播的知識,到學校操場測量旗桿的高度;在學習了“物體的浮與沉”這部分內容之后,可讓學生做探究雞蛋的浮沉與液體密度關系的實驗。這樣,我們通過設計實驗型作業,既深化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使學生掌握了專業的實驗操作技能,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一舉兩得。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我們要認識到作業這一環節對物理教學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且在設計時避免隨意性、盲目性、一刀切,要以物理課程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學習實際為依據,使其達到最優化,進而使作業的功能與價值得到真正的彰顯和體現。
參考文獻:
[1]沈科峰.新課程標準下怎樣進行初中物理作業設計[J].考試周刊,2014(10).
[2]儲立明.論初中物理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2(12).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