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鳳
【摘要】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逐步深入和發展,各大高校都開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課程的學習。而當代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學習和掌握關系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建設。但事實上,高校大學生對這一課程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所以,采用恰當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興趣至關重要。
【關鍵詞】大學生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 教學手段
一.當前存在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際相結合,從而得出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在我們黨內,毛澤東最早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也就是說,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更進一步地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具體化。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則主要包括: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是中國共產黨的集體智慧的結晶。
當代大學生是學習和貫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主體,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建造者和接班人,也是我國實現偉大復興和繁榮富強的中堅力量。所以,高校開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課程是為了讓當代大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加強學生的理論知識,為以后的自身發展與實踐活動奠定理論基礎,以便為社會主義事業做貢獻。但是,現在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大學生對這一課程的學習興趣缺失,大部分學生不喜歡這門純粹理論性課程,覺得這門課程相較其他而枯燥無味。在學習上目標不明確,缺乏動力和熱情。所以也就經常能夠看到這門課上的學生睡覺,玩手機,看其他科目的書籍。因為對課本知識的了解匱乏,再加上平時懶于聽課,所以導致這門課程的最后成績不理想。面對此類問題,高校應該采取相關措施,盡早解決,尤其是老師應當采取適當合理的教學手段提高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課程的學習興趣。
二. 教師教學手段的運用:
1.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現在絕大部分高校教師都采用照本宣讀的方式授課,一節課只用一種方式教學,基本上是教師教學生玩的狀態。事實上,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師教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教師首先應該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正確的認識到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一種平等的關系,而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相互促進與發展的,在學習中共同獲取知識,領悟精髓。教師的責任不僅僅知識主動拋售抽象的難懂的理論知識,而應該誘導啟發學生自己探索學習,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只有在最開始的教學目的中深刻的明白領悟這一基本點,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知識。
2.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授課
現在我國自小學到高校課堂,除少數貧困地區沒有設置相關配置外,信息技術基本得到普及。但就大多學校來說,很多教師并沒有真正合理利用教室中的信息技術設備。很多時候,因為當堂所講課本內容比較簡單,教師就會放棄使用多媒體技術。盡管信息化教學在很多年前就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對于絕大多數教師來說,他們制作課件的水平與信息化教學的要求及教育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差距越來越大。從教師自身來看,除了教師本身制作課件的技術水平不夠部分教師的多媒體應用技術不過關,課件制作不完善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師在課件制作的過程中迷失了教學目的。比如課件元素雜亂,大多數教師制作的課件都能夠熟練使用各種元素,如圖片、聲音剪輯、甚至能夠制作很多復雜的動畫,這些繁雜的課件因素有時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內容產生干擾,學生會被有趣的課件內容產生興趣,從來忽略對課件呈現的知識掌握。還有課件思路混亂問題,大多數教師制作課件往往是同一課件內展現了很多部分的內容,而各個部分內容之間卻沒有緊密的內在的聯系。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恰當使用多媒體技術,熟練掌握,合理應用,把握好一個度。
3.借鑒儒家教育思想
儒家教育思想中特別推崇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在當今課堂, 我們的教師也可以借鑒 這一思想。要根據學生的興趣、能力、性格來實施不同的教育,要通過對學生的言論、日常行為進行觀察,來了解不同學生的特點。當然,要是逐個觀察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特點在如今的大課堂中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師可以根據所代課程的系別來實施不同的教育。比如,對于文科系學生來說,對理論性知識理解能力強,可以講多于練。比如藝術系學生,則通過趣味課堂展示更有利于學生學習。
4.師生互動
學習本就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師生雙向互動過程。課堂死板,毫無生氣,學生自然也不愿意學習。教師可以采取特殊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可以借用視頻音頻引起學生關注,采用辯論方式,讓學生模擬正反雙方辯論課題加強知識理解。教師在課堂多采用提問方式,以小組討論活躍課堂氛圍。
三.小結
本文通過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以及當前當代大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得出當代大學生在課堂中興趣缺失,學習目標不明確,教師教學手段單一的問題。而通過闡述教師教學手段在教學觀念,教學技術,教育思想及師生互動四個方面,給當前存在的教學問題提供了一點觀點。因為所闡述問題并不全面,所以不能得出定性結論,但希望能夠幫助解決這一問題,提高高校大學生對政治性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為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金蓉;儒家教育思想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重慶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1期
[2]聶小明;淺談如何提高德育的實效性[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
[3]時美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立體化”教學模式研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4]張學平;論師范學校政治課的教學創新[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5]宋瑤;淺談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A];中國教育技術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