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正華
【摘 ? ?要】化學這門學科有著豐富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教師在傳遞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要加強學生興趣的培養、學習方法的傳授、能力的鍛煉,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成績的提升,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學化學 ?方法 ?提升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3.180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中學化學的教學中,除了知識的傳遞,科學的學習方法的傳授也尤為重要。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但成績仍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是沒有掌握科學、正確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進行科學學習方法的傳授。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重聽講
高效地課堂學習效率是擁有優異成績的基礎和前提。學會聽講,重視聽講,對學生的學習起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師要向學生講述課堂聽講的重要性,讓學生在聽課時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加快思考速度,跟上教師的步伐,教師講到哪里,學生也要想到哪里。其次,教師要讓學生在聽課的同時做好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筆記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要通過筆記記錄老師上課的思路、講課的內容、重要的知識點,以便于課下進行復習和糾錯。當然學生也要掌握記筆記的方法,不能將老師講的一字不差的記下來,需要記錄的是老師講課的思路、推理的過程和重要的知識點,學生要做到的是聽與記的完美結合,實現高效的學習。最后就是學生要高效的利用課堂時間,做到聽講與記憶的完美結合。上課并不僅僅是聽老師講課那樣簡單,要充分的利用有效的時間記憶,這樣既充分的利用了課上時間,又節省了課下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進行有色金屬的學習中,學生便可以在教師介紹有色金屬的性質的時候記憶一些簡單的知識點。如鐵粉是黑色的、固體鐵是銀白色的、單質的銅是紫色的等等。當然,學生也要注意精力的分配,不容易記憶的知識點就要放在課下進行記憶,不能因為記憶而忽略了課堂,分散注意力,得不償失。做到以上幾點,課堂就會被學生高效的利用,從而能夠達到促進自身知識的吸收的目的,教師教學工作也就能高效完成。
二、會實驗
實驗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種直觀、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中學化學教學工作中要加強對學生實驗操作、觀察、通過實驗進行學習的能力的培養。
第一點,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實驗的目的決定了實驗的重點和實驗結論的得出,通過明確實驗目,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方向性,從而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的效率。例如,在進行鎂的燃燒實驗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學實驗的目的是觀察鎂條燃燒時的現象,從而讓學生更有目的性的觀察,能夠得出更加準確的實驗結論。在進行鎂條燃燒實驗中,通過明確實驗目的,學生能夠更加直接準確的觀察到鎂條燃燒時會發出耀眼的白光、散發出熱量、產生白煙并且生成一種白色固體。這就是通過明確實驗目的而產生的一種更加高效的學習方法。
第二點是重視實驗步驟的觀察和實驗操作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一些危險。重視實驗步驟的觀察,能夠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例如強堿性和強酸性一類的具有腐蝕性的物質帶來的危險。再比如,在進行一種氣體在另一種氣體中的燃燒實驗時,將一種氣體放入燃燒氣體時,要避免碰觸集氣瓶壁,防止發生爆炸現象的出現。實驗的操作和實驗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尤為重要,學生在進行實驗觀察中,要注意教師的操作步驟,聽取教師對實驗的講解以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并且學生在觀察教師實驗操作時要做到眼、耳、腦、手的協調運用,用眼睛仔細的觀察實驗的過程與結果,用耳朵詳細地聽教師講解,用大腦快速的思考和記憶,用手將重要的過程和知識點記錄下來,從而達到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最后一點是實驗結果的總結。除此之外,教師要做好實驗總結,讓學到的知識得到升華,同時教會學生如何做實驗總結。
三、必糾錯
中學階段要學習很多知識點,如果不通過反復的記憶和糾錯,就難以深刻的將知識點記在心中,難以很好地運用知識。因此糾錯在中學的化學的學習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糾錯也是發現自己錯誤的好方式,通過糾錯學生可以舉一反三,通過一道題學會一類題的處理方法,更好的運用學到的知識點,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學生在聽教師講解題目和錯題時,要詳細的記錄和思考教師的推理過程,推理的過程和思考的思路是正確的處理一道題的關鍵之處,這是學生主要需要學習和掌握的內容。學生可以建立一個糾錯本將自己在學習和考試中的錯題記錄下來。在進行改正時通過自己的思考,教師的講解,將題目再做一遍,通過又一遍的練習加深自身的記憶,徹底的搞懂這一道題和這一類題。與此同時,學生要注意在進行糾錯之后并不是將做過的錯題束之高閣,而是要經常的拿出來復習,檢驗自己是否真正的弄懂了這一類題。通過糾錯學生會發現自己的糾錯本越來越薄,自己會的題目越來越多。
四、常復習
教師在中學化學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復習能力的培養。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復習的重要性,知識點在長時間過后,會有遺忘和疏漏。因此學生需要經常的復習來彌補這一疏漏,學生可以在教師講述完新課時進行基礎復習,在這一個階段的復習中,主要是對基本知識點的記憶,在一個單元或者是一部分內容學習之后要進行一次復習,將學到的知識點穿起來或者進行分類,將相關的知識點放在一起復習能夠更加有效地記憶。在半學期或者一學期的學習結束之后要進行總復習,首先拿出一部分時間來進行知識點的查漏補缺,然后就要學會梳理自己學到的知識點,自己建構知識體系,將相同相似的知識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要做到將書先變厚,再變薄。第一遍的復習要將細枝末節,邊邊角角都納入復習的內容中,將書本變厚,做到知識點的無缺無漏。再一遍的復習是要整理出整本書或者是幾本書的知識脈絡、梳理知識點,將書變薄,能夠熟悉的在腦中回憶和運用知識點,真正的將書本上的知識和教師講授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最終達到的是知識點的無缺漏,題目的快速作答,學生經過復習能夠鞏固學到的知識,從而為下一學期的學習能夠打下堅實的基礎。
重視課堂聽講,學會操作、觀察實驗,時常復習,做好糾錯,這四個看似簡單的要求卻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師要通過學習方法的傳授,讓學生學會學習,利用正確的方法,逐漸提升成績,培養能力,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