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潔?王富國?王業干?王愛芹
摘 要:校園心理劇以藝術的形式來表現內心沖突和情緒波動以及處理問題的方法,形式生動活潑,易于引起小學生的換位思考,從而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本文根據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基于加深學生的角色體驗、促進其換位思考的理念,旨在分析校園心理劇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運用中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校園心理劇;小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一、校園心理劇的內涵
1.校園心理劇的由來及發展
心理劇(psychodrama)是一種團體心理咨詢和集體心理治療的形式,最
初是由維也納精神病學家莫雷諾(Moreno)于1919年創立。莫雷諾用兩個希臘字“心靈”(psycho)與“演劇”(drama)來命名心理劇,并為心理劇做了如下的定義:以戲劇的方法探索“真實”的一門科學,處理的是人際關系及隱秘世界。布拉特納(Blatner,2000)指出,心理劇的各種治療技術不但可以作為一種團體治療方式,也可以作為一種普遍使用的治療和教育手段。校園心理劇是指在校園環境中,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發地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再現出來,并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校園心理劇的結構
校園心理劇的構成要素包括人物、內容與活動的環境三方面。校園心理劇的人物主要有四種角色:心理輔導老師、當事人、參與者和觀眾。校園心理劇的內容往往是當事人的內心困惑和沖突,也可以是學生中常見的學習問題、人際交往問題和情緒管理問題等。
3.校園心理劇的過程
校園心理劇的過程有準備、治療與結束三階段。其中,校園心理劇的治療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暖身、演出與演出后的分享階段。
二、校園心理劇的理論基礎
1.校園心理劇的功能
校園心理劇可以幫助學生們適當宣泄內心情緒。通過交流、體驗和反思,使學生得到心智的發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了學生的自我成長與自我完善。
2.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
教育部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三、開展校園心理劇應注意的問題
1.校園心理劇的內容應關注普遍性問題
校園心理劇是一種團體輔導形式,它需要關注全體學生的內在成長需要,要讓每一名生活在校園中的正在成長過程中的學生都能在某種程度上有所受益。校園心理劇和心理劇的共同點是都使用戲劇作為媒介來實現自己的目標,但二者確實不是一回事,他們有著顯著的不同。我們必須明確校園心理劇面對的是普遍性問題,而原來心理治療當中的心理劇關注的是個別問題;校園心理劇強調的是使學生學會應對方式,而后者則更加關注患者心理障礙的解除。
2.不僅要展現問題,更要強化問題解決策略的引導
校園心理劇不僅要反映校園當中存在的普遍問題,表達學生的心聲,宣泄一下不滿情緒,尋求共鳴和理解。更應該使人受到啟發,使人學會如何面對和解決相應的問題。并且,要注重方式的可操作性。此外,心理健康教育更應該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教育,是一種發展性教育。校園心理劇必須基于學生尋求自我完善、追求自我提升、塑造健全人格的發展性需要,從這個角度開展校園心理劇活動是我們今后探索和發展的方向。
3.不僅要關注臺上演員,也要關注臺下觀眾
在校園心理劇的演出過程中,現場的學生觀眾也在思考劇情的發展,也會追隨劇中的主角內心的矛盾沖突,體會自己的內心體驗。在演出結束時,他們還能夠提供反饋,認同劇中角色的行為。校園心理劇的排演必須達到兩方面的效果:一是參與排演者內心的感悟和體驗,二是觀眾的感悟和體驗,特別是讓他們看到問題的同時,更要看到如何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
4.心理劇要與其他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相結合
校園心理劇的技術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它更適合普遍性問題的處理。對于一些個性化問題以及個別有嚴重心理困擾的個體很難起到疏導作用。因此,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更應該注意將它與其他心理輔導方法有機結合起來。
(作者單位:孫 潔 王業干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陸慕實驗小學;王富國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黃埭中心小學;王愛芹 山東省威海市溫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