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冉 李冬青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標準在企業的科研、生產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在標準編制及應用過程中發現標準的執行力度不強、適用性差、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通過在編制過程中立項論證、征求意見、送審、報批階段中設置關鍵控制點,實行里程碑控制,使編制過程的各個階段處于受控狀態,包括范圍、人員等因素,減少主觀因素的影響。使關鍵的經驗成果固化到標準中,從而適應當前日益快速發展的需求,從根本上提高標準編制的質量,保證武器裝備品質。
關鍵詞:企業標準,標準編制,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O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a)-0000-00
引言
企業標準作為企業技術的載體,是根據產品具體技術和需求制定的。同時,它也是參與競爭的技術基礎,是實現公正并客觀評價、規范競爭的技術規則,是實施監督的技術依據,是進行激勵的重要支持[1]。產品在研制、生產中都離不開標準的支持,在研制過程中,通過選用和實施適用的標準,可以降低產品開發的風險,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在生產過程中,標準是企業組織生產的重要依據,是衡量產品質量和指導生產的技術文件,在標準中引用新技術、限制采用過時技術,可促進技術提升。
1標準的重要性
標準質量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通過制定相應的標準,能為產品做好技術儲備工作,使設計人員在制定產品設計要求時有標準可依。隨這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標準使用者也越來越認識到標準編制質量的重要性,如何在編制過程中對質量加以控制,從而提高標準編制的整體水平,是值得我們共同研究的一個課題。
2我院標準編制現狀
多年來,我院十分重視企業標準的編制工作,每年都根據自身的需求制定計劃,每項標準都嚴格按照流程進行編制與發布,積累了很多標準編制的經驗。據統計,截至2014年2月底,我院共編制企業標準1373項,內容涉及產品科研、生產、管理等各個方面,這些標準主要是從產品研制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設計方法、加工經驗、技術訣竅和創新點等提煉和總結,所形成的標準/規范已在產品研制和生產過程的各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在組織標準編制的過程中,發現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影響標準質量的問題,比如標準的選題不合適、標準適用性不強、可操作性差、結構不合理等。為減少或杜絕這些存在的問題,通過在標準編制的各個階段,嚴格按照階段劃分實行里程碑控制,在每一階段的工作完成后進行評審,達到規定的要求后,方可轉入下一階段,讓每個階段的輸出作為下一個階段的輸入,以該思路進行質量控制是提高標準質量的好方法。
3標準編制控制
3.1標準編制的程序
GB/T 16733-1997《國家標準制定程序的階段劃分級代碼》規定了國家標準制定程序分為:預階段、立項階段、起草階段、征求意見階段、審查階段、批準階段、出版階段、復審階段、廢止階段9個階段[2]。我院將標準編制的程序分為立項階段、征求意見階段、送審階段和報批四個階段,編制程序見下圖:
標準編制各階段的工作主要內容如下:
1)立項階段:對標準項目進行征集,填寫標準項目申報表和標準化課題可行性論證報告,已有標準草案的可同時提交;
2)征求意見階段:成立編制組,編寫標準草案和編制說明,通過討論會的形式,向該標準實施的有關單位征求意見。會后,編制組針對會上反饋的意見進行修改,行程送審稿和編制說明;
3)送審階段:按要求準備送審的相關材料,并組織專家召開審查會,形成審查意見,編制組根據會上提出的意見,對審查通過的送審稿進行必要的修改和整理,形成標準報批稿;
4)報批階段:按規定的程序將標準送標準化部門審查并簽署意見,在主管院領導批準后,方可歸檔并頒布實施。
3.2標準質量控制關鍵點
質量控制是對標準編制質量的檢查和監控,是標準編制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標準編制質量的關鍵,通過標準編制過程中對各個階段設置質量控制關鍵點,對標準中是否把關鍵設計方法和加工經驗等提煉總結到標準規范中進行監督,從而提高標準的質量。具體各個階段如下:
1)立項階段的質量控制
在標準編制過程中,立項是第一步,只有切實做好了立項工作才能夠實質性的開展標準編制工作,可以考慮以下三點作為控制點:
第一點:立項申報范圍。在企業標準申報立項時,應緊密結合企業發展的需求,以頂層設計、系統規劃、成群編制為原則,主要從以下三個范圍進行重點征集和申報:
1、考慮型號研制、生產急需的缺項標準;
2、考慮在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制、生產和工藝攻關過程中,取得設計、制造與試驗等方面具有重大突破的新技術、新工藝;
3、考慮取得突破性的關鍵技術,對企業具有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等專業技術領域的標準。
第二點: 標準相關性查詢。對標準項目進行相關性查詢,可避免因項目重復或沖突造成的重復性工作 。
第三點:立項評審。對征集上來的項目,要對立項內容進行評審,評審時,注意標準的適用范圍,既不要讓標準所涵蓋的領域過寬,使標準沒有實際技術內容;也不要讓標準所涵蓋的領域過窄,造成對標準肢解,無謂的增加標準項目。[3]評審后的立項論證報告要履行總是審查、主管領導批準的手續。嚴把立項評審關,能確保論證項目的可行性,為后續標準編制奠定基礎 。
2)征求意見階段的質量控制
征求意見階段是標準編制過程的第二個階段,也是起草標準的關鍵階段,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質量控制:
1、編制組方面。編制組成員所掌握經驗的多少,對標準所涉及技術和實際經驗的認識程度,都對標準編制起著關鍵因素,它決定著標準的質量。因此,在選取編制組成員時,應盡量選取具有豐富專業知識和世紀經驗,具有較強文字處理能力的編寫人員;
2、標準內容方面。在起草標準時,要對標準進行充分調查和研究,注意標準所涉及的技術內容是否滿足既定的需求,如武器裝備研制和生產的需求,必要時需對相關內容進行研制和試驗。于此同時,在分析標準技術水平的基礎上,要對標準之間的協調性加以考慮,這樣可以避免編制標準的內容和法律法規、相關標準之間出現沖突,可有效把握標準的統一性,保證標準的協調性和唯一性。
3、重視征集的意見。征集的意見在會后形成意見匯總表,并對意見的處理情況進行認真記錄和歸檔。
3)送審階段的質量控制
送審階段的主要控制點包括:
1、審查會參會人員。審查會參會人員能保證標準是否具有專業的廣泛性和權威性,保證標準的準確性。所以,在選擇參會人員時,應客觀合理的選擇行業內具有代表性的專業人士;
2、重視審查會的作用。審查會是對標準送審階段的一個檢驗過程在召開送審會時,切記將過程流于形式。參會各方應對標準內容中形成的關鍵技術達成一致,并把握標準內容在技術上的相關依據和與其他標準之間的協調性。
3、會后應重視對審查會中提出的問題、分歧和建議進行歸零。歸零的情況需在意見匯總表或在編制說明中體現。
4) 報批階段的質量控制
報批階段作為標準編制過程的最后階段,是確保標準編制質量的重要環節,除按要求準備完報批材料后,要對標準進行形式和技術上的審查,在該控制點中將審查作為質量控制的對象,可采用互相審查的方式,以減少主觀因素的影響,保證審查過程不偏離目標,提升審查的客觀性。如果能制定出審查的標準作為審查的依據更為合適。
4結論
隨著產品研制進程和關鍵技術的突破,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科技含量的提高,對標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關鍵技術成果能否更好地固化成高質量的標準,適應當前日益快速發展的需求,通過強化標準編制過程的質量控制,使編制過程的各個階段處于受控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標準編制的質量,最終保證武器裝備品質。
參考文獻:
[1]辜希.國防科技工業標準化基礎知識問題[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3.8
[2]GB/T 16733-1997 國家標準制定程序的階段劃分級代碼[S]
[3]韓冬梅.技術標準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J].國防技術基礎,2008,12(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