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暉
摘 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自古以來是我國父母對子女的期望,社會各界對學校的教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初中是小學和高中的過渡階段,學生課業壓力大、升學壓力大,體育課能夠在繁重的腦力學習后,給學生一個腦力活動的緩沖,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于是社會和學生對于體育課產生了有效教學的需求。本文從此角度,討論了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方法
體育課是初中必修課程,隨著我國越來越重視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提高,體育課的教學有效性也受到了大量的關注。
一、體育課的有效教學概述
在教學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希望自己的教學勞動能夠獲得實實在在的效果,體育老師也不例外,所以產生了有效教學的概念。有效教學是指從學生的角度看,在學習過程中促進了學生的身心發展、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老師而言,是教學的過程中提高了教師的自身專業技能水平。
具體到初中體育課來看,有效教學就是指在進行初中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在滿足初中體育教學大綱的目的和任務的情況下,不斷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充分調動起學生對體育課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最終使所有教學對象都在體育課上獲得收獲。完成初中體育課的有效教學對于教師的要求比較嚴格,需要教師在備課中對教學材料、課堂上的自身行為、課堂中的教學模式設計、教學目標等方面做出充足的考慮和充分的準備;在課堂講授中,需要對課堂中教師的行為、教學模式、課堂管理等方面進行注意;在課堂完成后,還需要進行評判和審核。可見初中體育課進行有效教學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二、初中體育教學大綱的目的和任務
初中生一般正在經歷青春期,針對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點,初中體育課程制訂教學大綱的目的是:通過體育課教學過程和體育鍛煉過程,培養學生熱愛體育鍛煉的意識、熱情和習慣,增強初中生的身體素質。
初中體育教學大綱設立的任務具體有以下幾點:①讓初中生正確認識體育鍛煉,明白其優點,培養初中生對體育鍛煉的熱情;②讓初中生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和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③培養初中生能夠正確進行體育鍛煉的能力,提高運動技能水平;④養成初中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⑤通過教學,提高初中生的體能,提高其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三、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的教學方法
初中體育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是指在滿足國家的教育計劃和學校的體育教育大綱的前提下,為了能夠提升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采取了提高教學質量、創新體育教學方法的方法。具體教學方法有如下幾點。
一是講授的技巧。體育不屬于初中教學的主干科目,很多人認為體育教學就是教師做示范,其實不然,體育教學也需要教師進行詳細的講授,通過講授學生會獲得體育的知識、常識等。老師在課堂進行時,應當保證講授的邏輯性、動作技巧的描述性,并通過生動的語言使學生對課程產生興趣。
二是回答問題的技巧。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在練習體育技術動作時,往往需要多次重復練習才能正確,所以當學生產生疑問時,教師應該因材施教,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解答的方式應該也不同。有些學生思維敏銳,就應當細致回答,這樣學生就會牢牢記住;有些學生往往思維發散,采取啟發式回答方法就很好。
三是組織課堂討論的技巧。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提問、組織課堂討論的方法,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教師采取這種技巧時要注意,討論的題目應由教師選擇具有爭議性的題目,并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討論結束后還應有所總結。
四是動作示范的技巧。體育老師在傳授體育技術動作時,避免不了進行動作示范,在進行示范動作的備課過程中,應考慮示范動作的時機是否恰當、位置選擇是否恰當、示范動作的次數和成功率有多少、何時應讓優秀的學生進行示范,都是需要教師在課前就進行準備的。
五是運動游戲法的運用技巧。單純地進行課堂教學不易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引入游戲教學方法,使課程變得豐富和有趣,但也需要注意以下方面:①安全性;②趣味性;③合理性。
六是運動競賽法的運用技巧。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體育競賽來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相比于游戲法要更加注重學生的競技性,也一定要與體育課程息息相關。
七是因材施教的技巧。課堂是一對多的形式,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體能、性格等多方面都存在著不同,要想真正做到有效教學,教師應該非常細心地觀察學生的特點,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進度,靈活教育不同的學生。
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是社會對于初中體育課提出的新要求,也應該是一個優秀教師對自身提出的要求。本文列舉體育課堂中有效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采用,教師在形成良好的教學習慣后,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會慢慢地展現。
參考文獻:
[1]段麗英.基于課堂的教師有效教學行為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
[2]陳桂芳.高校田徑有效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2.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