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麗 范麗麗
摘要 基于微課的概念與形式,突出其短小精悍的優勢,認為微課作為一種新興教學設計模式和學習方式逐漸出現在現代教育者的視野中,成為現代高校教學改革的潮流。筆者將其引入到中醫藥膳學教學中,從而探討微課的設計思路,并以“幫林黛玉選藥膳”為例探討微課的應用實踐。
關鍵詞 微課;中醫藥膳學;設計思路;實踐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27-358-02
The Discussion and Practice of Design Idea of Micro-lecture Teaching Mode on the Course of Medicined Die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NG Yun-li,FAN Li-li
(Medicinal School,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Guangxi 530001)
Abstract As a new teaching design method and learning style, micro-lesson has gradually appeared in people's field of vision and become a trend of modern colleg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concept and form of micro-lecture. The success of the micro-lesson as a teaching method is decided by the design of micro-lesson. The writer has participated in the design of micro-lecture for medicine diet of trad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ants to take one of these micro-letures named “Help Lin Daiyu to Choose Medicated Diet”.
Key words Micro-lecture; Medicined die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sign idea; Practice
在現代通訊技術、社交媒體不斷更新的“信息化時代”,如何深入開展教學方法改革,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實踐新的教學形式,以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構建與利用顯得尤為重要[1]。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微課”逐漸出現在現代教育者的視野中,并因其短小精悍、重點突出、方法靈活等特點成為現代教學改革的潮流。為此,筆者嘗試將微課這種教學模式引入到中醫藥膳學教學中,并以“幫林黛玉選藥膳”為題完成微課的制作(此項目已獲得2014年廣西中醫藥大學教育教學研究微課制作專項資助)。筆者就微課在中醫藥膳學教學中的設計思路與實踐進行探討。
1 有關微課
1.1 微課的概念
有關微課的起源與概念,筆者查閱相關文獻發現并沒有明確的概念解釋,為此筆者引用《中國高校研究報告》總結的3種形式:教學視頻資源(類似于英文Micro-lecture),以微視頻為中心的資源包與構成微課程(Micro-lesson或Mini-course),以及一種微型的教學活動(相當于Micro-tesching)。從形式上來看,可以分別用微講座、微課程和微課教學來指代這3種類型。這3種形式在教育領域中均由來已久,而成為一種普及型、常態化的教學行為是近年才興起的事情[2]。
1.2 微課的優勢
微課呈現出一些特點,可以用短小精悍概括。
1.2.1 短。
微課制作時間一般在10 min左右,可控制在6~15 min,以符合當今微時代的學習模式,即網絡數字化閱讀和學習越來越傾向于片段化的短小呈現方式。
1.2.2 小。
10 min左右微課所承載的課程資源的容量較小,其特點恰恰是主題小巧,更有利于教學重點或難點的把握。同時,短視頻更便于網絡信息時代的傳遞與共享,有助于學生移動式學習和碎片化學習。
1.2.3 精。
要在短時間內實現某個重難點、疑點、考點或某個教學環節內容的講授,必須做到精選微課內容,細化教學設計。
1.2.4 悍。
微課短小聚集且交互性較強,這種新形勢的教學模式適用于不同對象、不同教學環節,甚至可以應用于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等多種學習情境中,達到較為顯著的教學效果。
2 中醫藥膳學微課資源的建設形式與模式
2.1 課堂教學
微課形式的引入主要是為了解決課堂教學中某個知識點(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內容)教學,或是反映課堂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1]。
相較于借助多媒體PPT形式的教學,微課則是以視頻為載體和核心,將精華片段展示出來。由于時間一般控制在6~10 min,整合了教案、課件、反思等內容,做到短小精悍。作為一種輔助手段來補充完善課堂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尤其是在課堂無法實現的教學步驟。例如在講授藥膳制作工藝的時候,由于時間空間等條件的限制,無法完整或形象地講授知識,此時除借助長視頻形式講授外,短小精悍的微課更能豐富課堂教學,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有疑問則通過課堂呈現及時解決。
與此同時,多種教學形式的選擇與豐富的教學資源建立將幫助學生獲得中醫藥膳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實現“高效課堂”。
2.2 實驗資源
由于實驗課程課時安排及開展場地的限制,目前僅在食品營養與衛生專業開展中醫藥膳學的實驗,課時分配有限,只能篩選其中最具代表的經典膳方。但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有計劃選擇不同劑型、不同功效、不同適應人群的多個膳方,規范操作以微課視頻的形式展示出來,這些實驗資源將統一放置在中醫藥膳學網站資源內,以供學生、興趣愛好者下載觀看,以更好更有效地推廣中醫藥膳。
2.3 集中答疑
目前廣西中醫藥大學有中醫藥膳學課程的主要是兩個食品專業以及應用心理學專業,這些專業的學生特點是:非中醫藥院校主流專業,中醫藥基礎知識相對薄弱,而中醫藥膳學是在中醫藥基礎理論指導下學習和實踐的,所以,筆者認為有必要針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理解環節出現的各類主要問題進行集中答疑,修復學生知識體系的“短板”,這樣既不會占用有限的教學實踐,又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對該課程知識的真正理解,這也是關注學生對其自學或教學過程形成的反思。
3 案例分析
根據課程的整體設計要求,在講授“辨證施膳”內容的時候,除了按照課程要求完成講授外,根據中醫理論的現代研究成果,引入“中醫體質學說”來指導真正的“辨證施膳”。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教授提出的“中醫體質學說”,將人按照平素體征特點總結出平和質、陰虛質、陽虛質、血瘀質、痰濕質等9種體質,致力于個性化診療、自主自助的健康服務,生命全過程的健康服務,慢性疾病的早預防早干預等,是現代人進行中醫藥養生的一個途徑。這些均和中醫藥膳學的教學目標一致。因此,如何將“體質學說”與辨證施膳有效結合成為中醫藥膳學教學實踐的重點。
3.1 微課設計
中醫藥膳學的微課設計關鍵是緊密結合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制定、學習者分析、內容需求分析、教學媒體選擇等方面,而如何讓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運用最恰當教學方法和策略講清講透一個知識點,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自己完全掌握和理解一個有價值的知識點,是微課設計的制作理念,確保微課程能夠滿足學習者的實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
3.1.1 微課內容設計。
作為微課設計的中心環節,微課內容的選擇非常關鍵。根據中醫藥膳學的教學目標,將“體質學說”與辨證施膳有效結合成為中醫藥膳學教學實踐的重點。初步設定微課內容是從“體質學說”入手指導合理有效選擇膳方。選取的體質是“氣郁質”,確定其特點包括癥狀特征、心理特征、癥狀表現及發病傾向,梳理辨證脈絡,確定膳方。
3.1.2 微課節奏調整。
微課內容確定后即可進行完整的微課設計,但考慮到實際情況需要做出調整,如單純介紹“氣郁質”這類體質的相關知識就顯得過于單調,所以做出調整,即選擇大家耳熟能詳的“林黛玉”作為氣郁質的代表,令學習者迅速達到共鳴,從而對氣郁質這類體質的基本癥狀特征做出判斷。因為導入的問題設計,在接下來的相關知識分析的過程中就需要增加一部分知識的補充,如除體質的歸屬外,還需注意到林黛玉的其他癥狀,如心脾兩虛、肺氣虛等癥狀也可以指導學生完成另外的“辨證施膳”。
微課設計過程需要兼顧到微課內容的選擇和制作技巧的運用,如何將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是微課制作至關重要的環節之一。
3.2 微課錄制準備
微課視頻的錄制可以借助不同的技術工具完成,一般可分為攝制型微課、錄屏型微課、軟件合成式微課以及混合式微課。筆者根據中醫藥膳學的內容初步確定微課視頻主要選擇攝制型微課和軟件合成式,考慮到這次課程設計主要圍繞理論部分,“幫林黛玉選藥膳”的微課制作主要選用軟件合成式,即“屏幕錄制軟件(Camtasia Studio)+PPT”相結合模式。先期制作好PPT課件,反復演練確保流暢,然后做好音頻調試、屏幕設置、燈光設計、環境調試等準備工作,熟練掌握Camtasia Studio軟件的操作技巧,即可錄制。當然,在錄制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可暫停,完成修改后繼續或重新錄制,最終完成完整的微課視頻錄制。
3.3 微課效果展示
胡鐵生認為微課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漏補缺,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的補充。
中醫藥膳學是在中醫藥基礎理論指導下應用,秉承中醫學基本原則,即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指導完成中醫藥養生保健的一門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辨證施膳”尤為重要。在該課程的講授過程中引入“中醫體質學說”理論,橫向完成中醫藥膳學的課程實踐活動,有助于幫助學生依據體質辨證結合藥膳完成辨證施膳養生保健知識體系的構建。而通過“幫林黛玉選藥膳”微課視頻展示,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中醫藥膳應用原則與特點——“辨證施膳”的內涵。
參考文獻
[1] 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 教育部全國高教師培訓中心.中國高校微課研究報告[EB/OL].(2014-01-16)[2014-03-03].http://weike.enetedu.com/report/news/pdf_0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