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前
摘 要:《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中指出:中小企業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有利于滿足社會需要,增加就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生產經營規模屬于中小型的各種所有制和各種形式的企業。本文針對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分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從四個方面提出未來創新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管理 ;存在問題;對策研究
改革開放30年來, 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迅猛,規模越來越大,極大地推進了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已成為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當前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如籌資困難、管理制度不完善、產出規模小、資本和技術構成較低等。這些問題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將會影響到這些企業今后長遠發展。
一、健全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制度
財務管理貫穿于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作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本”,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其科學化勢在必行。由于受宏觀經濟環境和自身雙重因素影響,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著管理觀念淡薄、業務素質不精、籌措資金困難等問題,要想化解此類問題,除了政府出臺扶持政策、適應市場,優化價值鏈和供應鏈外,中小企業還應從自身方面探尋對策,不斷建立健全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優化財務管理體系。具體做法:① 拓展財務管理內容。除傳統的資金管理和財務管理外,還應向金融風險管理、稅金管理、保險管理甚至技術、人才、信息等知識資本管理方面拓展。②更新財務管理方法。除更多地應用定量預測、滾動預算等量化的財務管理方法外,還應對包含人力資本、知識資本的指標在內的財務分析方法加以重視。③改善財務管理手段。要不斷加強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逐步將網絡財務融入到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之中。④拓寬資金融合渠道。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可通過內部資本改造、發行優先股、向國家申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途徑進行融資,保證資金需要。
二、優化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由于中小企業自身實力不夠強大,用人機制不科學、觀念落后等歷史和體制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中小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的非資源化現象。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小企業員工工作積極性低下,人才流失嚴重;二是缺乏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因此,要解決上述問題,必須著力優化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
1.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
實踐表明,科學的激勵機制會使員工更加積極工作,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1)物質激勵。堅持賞罰明確,人人平等的原則,施以獎金激勵、財務激勵等。(2)精神激勵。主要體現為對員工所要實現的個人價值的激勵,它以滿足員工在企業想獲得的最高需求為目標,在激勵員工追求自身最高需求和自身價值最大化的過程中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企業要建立科學、公平的人才選拔與成長機制,加強對企業員工的教育培訓,特別要注重對年輕員工的培養,為員工提供平等的競爭機會,使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從而實現企業內部資源同外部社會資源有效的結合。
2.培養優秀的管理人才
中小型企業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高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必須進行合理的組織設計,科學分工,職責分明,以實現企業內部的規范化、科學化管理。實踐表明,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家的素質。高素質的管理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從容面對企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及時解決。因此,改善管理者的科學管理、觀念,提升管理者素質是工作中的重要層面。要著力建立適應當前經濟發展要求的企業家人才機制。
三、提升中小企業的信用意識
信用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基礎,良好的信用關系是企業正常經營的基本保證。沒有信用,就沒有秩序,市場經濟就無法健康發展。然而,當前我國的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缺乏完善的企業信用管理體系,信用制度建設十分滯后,企業信用狀況較為嚴峻,具體表現為企業名稱不實,資本空殼;制假販假,侵犯商標專用權及其他知識產權;拖欠貨款,抽逃稅收,逃廢債務;假冒質量認證,不實信息充斥。規范信用行為、加強信用管理、構建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可以彌補中小企業的融資缺口,從而降低中小企業的交易風險,改善它們的生存環境。具體可從法律政治、理論體系建設方面進行信用意識提升,如加強信用基礎建設、在企業開展信用教育建、建立消費者維權機構、加快信用體制轉換、制定信用法律等。需要指出的是中小企業信用問題的提升是一項持久而復雜的工程,需要不斷的探索與改革,并且不斷適應經濟形勢的需要,及時改變觀念,不斷開拓創新。
四、打造中小企業品牌文化
企業的品牌文化是一個企業同對手競爭時最有力也是最核心的武器,是中小企業在市場發展過程之中,為保障其核心競爭力的一種有效方法。它體現了一個企業的理念和態度,對于凝結企業內部力量,獲取外部幫助有莫大作用。然而,當前我國的中小企業大多數屬于家族所有型企業,產權集中于創業者及其家庭成員手中,企業的技術創新投入嚴重不足,企業的品牌文化薄弱,缺乏遠景發展目標。具體策略:(1)積淀企業文化。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一定有自己的文化積淀,要讓企業文化深植于每一位員工的心中,讓每一位員工了解企業的遠景目標,并為此感到驕傲。(2)增強技術創新。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企業競爭的成功取決于采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與開拓新市場等核心能力。作為中小型企業要有選擇地加大科研投入與技術開發力度,建立技術創新基金,引進其它企業先進成果加以消化和利用。(3)建立合作聯盟。可加強聯合協作,在中小企業中積極培育“小型巨人”企業和“準小型巨人”企業,推動各層次企業進行規模經營,并以上規模的企業帶動一般企業共同發展。需要指出的是企業品牌文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它是一個持續發展培育的過程。
總之,中小企業是社會經濟發展一種必不可少的力量。我國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關乎著整個國民經濟的長遠、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在全球經濟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背景下,只有關注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 結合企業實際不斷更新管理觀念,整個國民經濟才可能持續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韓曉梅;論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及對策[J];商;2012年18期.
[2]張宇翔;企業管理中財務與績效聯動機制的形成問題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3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