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華
【摘要】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已經成為當前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核心課題之一,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需要不斷開展行動研究,探索出適合學生發展和各學科特點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 學生發展 新型 教學模式 開題研究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研究課題《基于學生發展的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 立項編號:GDJY-2014-A-b412
學生的發展是教育者的永恒追求,也是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更是教育事業實現內涵發展的必然要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然而,在當前學校教學實踐中,仍然存在學生厭學,或“課上熱熱鬧鬧,課下空空如也”的學習效率低下等問題.因此,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已經成為當前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核心課題之一。
1.1核心概念的界定:
“學生發展”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其內涵是不一樣的,它隨著我們的時代、社會發展的要求而發生變化。面對高科技、高節奏、高競爭、高壓力的21世紀,面對深圳教育國際化、信息化大發展的今天,基礎教育工作者需要清醒地去認識新的學生發展觀即協調發展、自主發展、持續發展。協調發展是指學生必須具備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自主發展指學生的主動發展;此外學生的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地過程,沒有終點,即持續發展。
“教學模式”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一套計劃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學理論而建立起來的較穩定的教學活動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種教學活動有機地連接在一起從而組成的具有動態性的過程。
1.2國內外相關研究評述:
自教學活動誕生之日起,教育實踐者和教育研究者就在“追求教學成效,降低教學所耗、增大教學所得”這一功利性動機的驅使下研究和探索它,不斷孕育、萌生和形成了豐富的有效教學模式思想。
國外的有效教學思想較為系統,從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學模式古希臘蘇格拉底、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到前蘇聯凱洛夫教育學的加工改造, 這種以追求“教學規模”的有效教學傳統基本發展成熟。后來,人們將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概括為“三中心”:“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杜威為代表的“進步教育派”應運而生,提出了以“學生”、“經驗”、“活動”為中心的“指導——發現”教學模式。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的教改理論和實踐方面,國外則表現為多樣化、綜合化的發展態勢,斯金納的程序教學模式,布魯姆的掌握學習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學模式等,他們都重視教學效率和尋求有效教學方法(模式)與途徑。
進入近現代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工作者在借鑒國外教學模式和總結自己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和探索出了具有我國特色的教學模式。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效教學模式有:“指導——自學”教學模式、“引導——發現”教學模式等。此時的有效教學開始朝著建構多元化、情境化、個性化教學模式的方向發展。目前國內影響較大的、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的課堂教學模式有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高效課堂,東廬中學的教學合一“講學稿”課堂教學等。
深圳市近年來在教學模式方面也在不斷創新研究,但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各種教學理論落實到實踐中都有地域性和文化等方面的差異,不能將理論照搬套用,要因地制宜、因生制宜。
2.1研究目標
本課題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實踐中的行動研究,探索出適合學生發展和各學科特點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校教學質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參與,樂學、會學,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打造一支愛學習、會研究的教師隊伍,促進學習型校園的創建和積極向上的校園人文氛圍的形成。
2.2研究的主要問題及難點
(一)新時期深圳國際化、現代化發展下學生發展觀的思考。以龍華新區中心小學學生為研究對象,探索學生現有的水平和對教育教學內容的思維能力、接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其學習興趣、動機、意志、情感等方面的發展方向。
(二)各學科課堂教學模式的現狀分析,發現問題。
(三)當前國內有影響的課堂教學模式特點、基本點、基本模式等,探索各學科具有特色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難點)
(四)立足龍華新區學情,明確各學科不同內容和課型,靈活運用新型課堂教學模式,促使學生高效學習。(難點)
(五)各學科具有特色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效果反思及完善。
2.3主要研究方法
本課題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將課堂教學實踐與研究結為一體,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效性。此外輔助文獻研究,課堂觀察研究,案例法等。
【參考文獻】
【1】董飛,趙建民,曠宗仁.現代教育技術支持下的新型教學模式建構[J]. 山東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1(03)
【2】鐘志賢.新型教學模式新在何處(下)[J]. 電化教育研究. 2001(04)
【3】潘克明.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探索研究[A]. 中國電化教育協會2002年年會論文集[C].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