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藝
摘要: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的、和多媒體化的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來生機和活力,優化教學環境,而如何正確認識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功能特點,科學而有效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基礎課程的教學相結合、相融合,仍然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教師充分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積極應用,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最優化,才能真正有效地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使其最優化地服務于學科教育教學。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 教學
前言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已滲入到每個教學點,計算機進入每間教室,計算機像黑板和粉筆一樣,成為每位教師手中得心應手的教學工具。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為主”變為”“以學為主”,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迅猛帶來了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的深刻變革,作為教育第一線的工作者,我們將如何積極面對呢?以下是我對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教學中的一些見解。
一、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中帶來的深刻變革。
(1)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中將改變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傳統教學中,教師的主要職能是“教”即傳道,授業,解惑。它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通過講授、板書及多種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灌輸給學生。老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教學中的,使教師主要職能由“教”變成“導”,由原來處于中心地位的知識的講解員、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習資源的組織者、學生能力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學生則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知識的探究者和意義建構的主體,成為知識的主人。
(2)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中,帶來教學方式深刻的變革。
傳統的教學方式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能力的培養,不能把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很好地體現出來,學生缺乏主動的思考、探索能力,其自主性、積極性難以發揮,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創造性人才的成長。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必然會對教學過程產生深刻的影響。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現代信息技術為豐富教學方式提供了條件和依據。以往單純的基于歸納或演繹的教學方式轉變為基于“情景創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等多種新型教學方式的綜合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識面對面地傳授給學生,而是運用現代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宜的環境,并組織、引導、幫助、督促學生在其中學習。
(3)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中帶來學習方式更加靈活多樣
以往在 教師指導下進行課堂學習的方式將被“以學生為主”的探索性學習方式所取代。學生可以通過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在互聯網上了解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各種價值觀、各種知識結構和各種生活方式以及當前世界上任何流行的東西,得到比書本更豐富、更及時的知識和信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去選擇學習的內容或知識結構。
二、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教學中必須以先進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為指導。
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擺脫過去把現代信息技術設備僅僅作為一種播放工具,用來傳授知識的觀念,在新課程改革下的先進理念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通過學生的參與,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1)開展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教學中應該基于這樣的理念:計算機和互聯網是國際性信息交流的先進手段,是用于學習、研究的有效工具;數字化、交互化、網絡化的信息資源環境是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工具進行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前提條件;教師對學科課程內容的課題化或項目化處理,及其對學習環境(包括豐富的知識基礎、學習資源、情境、學習活動、接近生活的真實的問題等)的設計,是學生以研究、探索的方式學習并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證;學生的信息能力(指對信息工具的操作與使用能力、信息的獲取、篩選、加工、表達、發布的能力)是學生有效利用網絡資源環境進行學習、研究和創新的必備條件。
(2)在學科教學中有效開展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首先應該依托計算機、互聯網絡開發課程教學資源(主要是數字化的、交互性的和網絡化的);同時學科教師應根據課程內容的特點進行學習項目或研究課題的設計,以便開展研究性學習或發現、探究性學習,并根據項目學習或研究課題的需要創設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然后學科教師應充分利用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進行應用新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使學生能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工具和網絡信息資源進行學習項目(或課題)的研究與探索,以提高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3)現代信息技術有效應用于學科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必須研究和探討適合我國國情。利用信息工具和數字化網絡化信息資源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新型教學模式應該體現在:素質教育、終身學習的思想和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能力培養、主體性發揮與發展的教學目標觀;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學生是現實學習的主人;課本作為一種學習資源的教材觀;計算機和網絡是學生用于學科知識學習的工具和資源。
(4)開展現代信息技術在中學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應該具有明確的指導思想:應該借鑒國外的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以保證我們的應用研究具備應有的前瞻性;應該以我國目前某些有價值的研究為基礎,以保證開展的應用研究符合我國國情;應該立足實證研究,以保證我們的研究和實踐具有實效性。
三、科學而有效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最優化,科學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學生“因材受教”,促進全體學生索質的全面發展。
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促進了教學手段、方法、內容的重大變革,加快了教育信息化進程。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要緊扣優化實現教育教學目標這一中心,恰當選用、規范操作,克服和糾正一些意識偏差和操作缺陷,用好、用實、用活和用巧現代信息技術。
(1)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促進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不能“為用技術而用技術”,避免 “機灌”或其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不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
(2)正確處理人——機關系,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避免“電腦取代人腦”、“技術取代文化”的不良技術應用傾向,要讓機器為學生服務,而不是造成新的障礙。
(3)克服將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作為課堂教學的“裝飾”和點綴的形式主義。
(4)避免以媒體演示替代教材,杜絕“課本搬家”、“課堂搬家”,忽視教材對教學的支撐作用,和在學生系統掌握知識、實現知識的“內化”方面的主要作用。
(5)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觀念不僅僅是教學設備現代化,更重要的是教學觀念的現代化,教師素質的現代化。計算機作為輔助手段引入課堂教學,但計算機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需要一個較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還欠熟練。所以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新概念、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積極推進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6)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迅速,計算機輔助教學CAI課件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計算機交互性和CAI超媒體、超文本的表達方式與學生學習認知的信息組織結構關系、教學軟件的智能化等等,如何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仍有待深入研究。
四、要在教育教學中積極推廣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強大優勢,通過優化教學設計,對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合理選擇和優化組合,科學而有效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以解決教學過程問題。
(1)利用多媒體信息集成技術,創設和展示有意義的情境,提高學生的求異和洞察能力。傳統的學校教育,往往把學生與生活中的現實問題隔絕開來,這種隔絕對意義學習構成了一種障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創設一些對學生來說是現實的,同時又與所教的課程相干的問題,這些問題與情境包含有多種形式,包括事實性、意境性、示范性、原理性和探究性的情境,尤其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絡技術的優勢,創設生動的社會文化、自然情境。創設情境的目的不僅是告知學生“這是什么,”而是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比較、分辨,理解它有什么特點,幫助學生思考“為什么?”,比較事物的相似性和特異性,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
(2)利用大容量存儲技術,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利用圖形化交互界面技術,建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新型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教師應關注促進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在組織安排教學過程時,不是把大量的時間用于組織的講解教案上,而是應放在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上。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提供形式生動活潑、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學習資源??梢岳镁W絡系統,共享資源,讓學生學習如何從多媒體教學軟件中,從局域網絡或互聯網絡中獲取信息、得到多種學習材料,培養學生自主進行學習的能力,學習如何從資源中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的提出問題,學會如何進行問題探究,并利用資源材料解決問題。
(3)利用信息組織結構的超鏈接技術,建造符合人類聯想方式的超文本信息組織結構。培養學生學會利用多樣化的學習路徑,從多方向、多角度、多起點、多層次、多結果等多方面地思考問題,并在多思路的比較中,形成創造性的思路。
(4)利用軟件設計開發技術建立模擬實驗環境。計算機技術可以設計許多仿真實驗,通過輸入必要的參數,或者通過學生交互操作,進行模擬實驗,通過輸入不同的參數,觀察不同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比較,學習科學探究的能力。
(5)利用網絡技術,實現資源共享,實現協商學習。利用多媒體教室網絡系統這類系統,通過資源共享方式,使全體學生共同觀察一個典型事物,通過教師的調控,教師可以監看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師生之間可以互相通話、教師及時對學生給予指導。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分組討論,彼此之間進行交流,表述觀點。對同學的學習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引導學生學會通過互聯網絡對遠程資源的查詢、分析和利用,利用網絡、進行通信、交流,培養信息應用能力。
結束語
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現代信息技術空前發展,帶來了教育信息資源的極大豐富和教育手段的多樣化,同時,也正在促進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教育結構的變革,它將會大大改變教育的面貌,并且提高教育的質量。教育工作者應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學科教學改革的支持,促進教學手段的創新,全面推進教育改革,從而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所以,在學科教學中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數字通信技術,在先進的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情感的激勵工具、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并綜合地應用到課程實施過程中優化學科教學過程,這無疑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動力。
參考文獻:
1.何克抗《論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深化革———關于ME命題的論證》
2.高金嶺主編 現代教育技術與現代教育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3.王珠珠:《現代教育技術與素質教育的實踐探索》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年
4.《現代信息技術及其應用》 作者:郭英樓 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
5.《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學》 作者:劉群英 程全洲 出版社:河南大學出版社
6.《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研究論文集》 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
826862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