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先海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廣泛采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使小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更為豐富的審美體驗,開拓小學生的視野。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當前在我國的教育教學領域普遍地應用到了多媒體技術,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小學語文的課堂內容得到極大的豐富,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技術可以以人的聯想思維方式為基礎,對教學素材進行非線性的組織和管理。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的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
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豐富課堂內容、開拓學生視野
與傳統的黑板相比,多媒體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用文字、圖片、視頻、音樂等各種形式向學生展示大量的與課堂內容有關的新事例和新知識,還可以將課堂教學與課外的信息資源緊密地結合起來,為學生補充大量的課外知識。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技術能夠極大地豐富小學語文的課堂內容,使小學生的視野得到開拓。
小學生正處于求知欲旺盛的時期,對新事物、新事例有著極大的好奇心,傳統課堂上教師只能用口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的信息量有限。而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極大的滿足,小學生可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積累更多的語文素材,為小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1]。
例如筆者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文成公主進藏》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就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展示了與文成公主進藏相關的歷史資料,并向學生展示了大量的圖片資料,激起了學生強烈的興趣。筆者還要求學生在課后查找與文成公主進藏相關的資料,在課堂上用多媒體進行展示,小學生的歷史文化知識得到了極大的拓展。
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對小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小學生學習活動往往受到興趣的指引,當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時就能夠得到提高,反之小學生就會出現注意力渙散的情況。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中,無論是黑板還是教師的口授都不能充分地激發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多媒體技術可以用色彩鮮艷的圖畫和悅耳的音樂使學生在頭腦中產生具體的形象,對學生的大腦皮層進行刺激,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處于興奮的狀態,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2]。
為了適應小學生的年齡階段特征,筆者在使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時經常使用色彩對比強烈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有趣的視頻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人教版四年級《生命,生命》這篇課文的教學中,筆者就用多媒體播放了小草發芽、破繭成蝶、竹筍生發等有關生命的視頻片段,讓學生談談從視頻中得到的感悟,成功地激發起了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
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審美體驗
多媒體技術多媒體功能非常強大,通過視頻、動畫、圖片、音樂的形式后將課文中描寫的自然景觀生動地展現出來,讓學生產生親臨其境的感覺,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觀賞體驗,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審美體驗,在語文課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感受。
例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夜鶯的歌聲》這篇課文的教學,由于城市小學生很少聽到各種鳥類的叫聲,因此對夜鶯的歌聲缺乏直觀認識。筆者通過多媒體收集了很多各種鳥類的叫聲和視頻,并配以優美的圖片和文字,在課堂上進行播放。很多城市小學生都是第一次聽到如此動聽的鳥鳴,在課堂上獲得了豐富的審美體驗,加深了對課文的了解。
4.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
小學生具有非常豐富的情感,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文中蘊含著很多積極的情感,例如愛國主義情感、革命英雄主義情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等等。只有讓小學生進入到課文的情感世界之中,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小學語文教育應該是一種生命的教育、素質的教育和情感的教育,而非僅僅是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多媒體技術在激發學生情感方面有著良好的效果,教師通過使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更好地創設生動感人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獲得更加真實的感受,與課文中的情感產生共鳴。
例如筆者在五年級上冊《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的教學中,就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了日軍侵略中國、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以及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等內容的視頻,通過這些真實的歷史畫面帶給學生強烈的情感沖擊,當小學生看到日軍在中國的暴行時無不激發起強烈的憤慨,此時筆者再加一點撥和引導,使小學生對抗日戰爭的艱苦有了更為深層次的認識,從而能夠對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跡更加理解和尊敬。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更能夠通過語文教學來進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
5.結語
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得越來越廣泛,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師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多媒體教學的特點,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需要更好地利用多媒體技術,使多媒體技術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 楊志敏. 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J]. 中小學電教(下). 2011(09)
[2] 王燕. 巧妙運用多媒體 讓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