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枝 李正林 李玉紅
摘要:為了培養更多更好的會計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改革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勢在必行。通過對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生和在校生開展有關課程設置的問卷調查,了解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革建議: 調整課程設置結構及時間安排;落實“雙證融通”課程教學內容;改革課程考核方式;校企合作開發會計類仿真實訓教材, 探索開展多種形式的會計實踐活動。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 課程設置
一、調研背景、目的及意義
課程設置是指各級各類學校開設的教學科目和各科的教學時數,由于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發展歷史較短,部分課程設置重理論輕實踐,難以跟上社會對會計人才需求的新變化。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會計電算化專業辦學歷史不久,人才培養目標主要面向中小型企業及基層金融機構,培養能夠勝任會計核算工作要求的會計技術人才。通過對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生和在校生展開有關課程設置情況的問卷調查,了解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優化建議,順利實現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二、調研對象及方法
調研對象主要為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11級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生、12級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和13級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采用訪談與調查問卷相結合的方法。
三、調研情況結果分析
(一)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生問卷調查情況分析
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對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11級會計電算化專業部分畢業生開展問卷調查,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40份。
從回收的調查問卷結果統計看,已就業的有130人,占所調查畢業生的92.86%, 未就業的有10人,占比7.14%。畢業生就業崗位中從事會計工作的有105人,占就業的75%,其中出納崗位占33.33%,會計核算崗位占76.19%;從事與會計專業無關崗位的占25%,主要從事文秘、銷售、采購員等崗位;畢業生的工作單位性質主要以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為主,工作所在地主要集中在惠州、深圳、東莞、廣州四個城市。
有53.57%的畢業生認為目前最欠缺的是工作經驗或職業資格證書;有21.43%畢業生認為最欠缺的是專業知識和能力;有17.86%畢業生認為最欠缺的是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對于認為最有用的實踐技能,有46%的畢業生選擇計算機、英語及寫作能力,有28%的畢業生選擇會計電算化技能,有20%的畢業生選擇財務管理技能,還有6%的畢業生選擇審計技能。
由以上畢業生就業情況問卷分析可知,我校會計電算化畢業生主要在中小型企業和會計服務機構中從事會計核算、出納、辦稅員等崗位,這與我院的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相符合。
(二)會計電算化專業在校生問卷調查情況分析
2015年1月至3月,對我院12級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和13級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開展問卷調查,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回收問卷264份。根據問卷調研內容分析如下:
1. 學生對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設置滿意度的分析
對所學專業課程的滿意度方面,有20%的同學選擇比較滿意,68%的同學選擇一般;僅有1%的同學選擇非常滿意;對于課程學習中最不滿意地方,有45%的同學選擇實訓實驗條件,有25%的同學選擇教師隊伍,有18%的同學選擇教材,有12%的同學選擇課程考核方式;對于使用的專業課程教材,有84.29%的同學認為教材偏重理論實務操作性不強,有15.71% 的學生認為教材整體質量不高,只有1%的學生認為教材既注重理論又注重實務操作;學生認為對以后的就業和工作幫助大的課程主要有《稅法》、《財務會計》和《會計電算化》;學生認為對以后的就業和工作幫助不大的課程主要有《經濟應用數學》和《財政與金融》。
2. 對學生會計考證情況的分析
學生參加過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比例為87%,已通過會計從業考試的比例為32%;在會計從業考試三個科目中,學生反映最難通過的科目是《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其次是《會計基礎》;對于《會計電算化》課程每周2個學時的安排是否合理,有75%的同學選擇不合理,有25%的同學選擇非常不合理。
3. 對學生參加會計技能大賽情況的分析
對于是否聽說過會計專業技能大賽,有60%的同學選擇聽說過,有40%的同學選擇未聽說過;對于參加技能大賽對所學專業課及技能是否有幫助,有64%的同學認為有很大的幫助,32%的同學認為幫助一般;僅有4%的同學認為幫助很小;對于如果有機會你是否愿意參加會計技能大賽,有35%的同學愿意參加,25%的同學不愿意參加,還有40%的同學選擇聽從學校和老師的分配安排。
綜合以上調研情況,說明我院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設置對會計崗位技能訓練還比較薄弱,課程設置結構和教學安排不太合理,課程教學內容還未實現“課證融通”,學生對參加技能大賽的積極性不高。
四、調研對改革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設置的啟示
(一)調整課程設置結構及時間安排
課程設置第一學年應注重開設會計從業資格證方面的課程,加強對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教育,適當增加《會計電算化》課程學時,提高學生考證通過率;第二學年應強化《財務會計》、《納稅實務》等專業核心課程的實踐教學訓練;第三學年應開設專業方向的選修課,如增開《營改增稅務專題》、《財務軟件應用》等課程。
(二)落實“課證賽融通”課程教學內容
課程教學內容應與會計職業資格證書考核要求緊密結合,同時把會計技能競賽項目融入到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實訓項目中,采用項目教學法,以工作任務驅動增強學生崗位勝任能力。
(三)改革課程考核方式
改革專業課程的試題考核方式,考試內容要具有靈活性和實用性。如對專業課程的考試, 將選擇判斷題改為靈活的案例分析題,采用填制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等幾種形式的上機考試。對《會計基礎》、《會計電算化》等課程實行以證、賽代考(免考),提高學生會計考證的通過率和參加會計技能大賽的積極性。
(四)校企合作開發會計類仿真實訓教材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采用的教材很少結合會計工作過程進行編寫,教材內容跟不上現實的步伐,比如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會計業務處理很少有教材涉及。學校應與企業緊密合作,結合會計業務領域的新變化,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仿真實訓教材。
(五)探索開展多種形式的會計實踐活動
將會計實踐教學時間由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鼓勵和要求學生利用寒、暑假,參與社會實踐和調查活動,探索開展公共實踐、崗位實訓、綜合實訓、頂崗實習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例如每學期開設《創業教育》、《攝影藝術欣賞》等人文素質選修課,開設會計精英班,讓優秀的學生參與到企業進行代理記賬、納稅申報、財務策劃等活動,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總之,在設置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時,應以會計職業崗位技能培養為核心設置專業課程,根據會計職業資格證書考核要求整合課程教學內容,以會計職業技能大賽優化課程教學效果,實現“崗課證賽”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曹揚,穆成軍.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特征、問題及其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12(35).
[2]劉洪海.課證賽融合機制下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33).
[3]明光蘭.基于職業資格考試的高職高專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研究[J].財會教育,2013(08).
*本文為2014年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基于“崗課證賽融合”的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設置現狀及優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4LXB-03。
(作者單位: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