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金花
摘要:公立醫院的經濟管理工作涉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方面,為有效結合醫院的經濟性與公益性,對公立醫院的成本效益進行全面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文章以成本效益分析法為出發點,就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醫院經濟管理中的價值展開探究,并提出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應用策略,進而為公立醫院將來的經濟管理工作提供可靠參考。
關鍵詞:公立醫院經濟管理;成本效益分析法;應用分析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醫院得到了快速發展。然而,當前部分公立醫院在運行管理過程中存在資源浪費、經濟性與公益性失調等諸多不可忽視的問題。在此種形勢下,為確保公立醫院得到健康有序運行,將更為優質的醫療服務提供給廣大人民群眾,有效改善人們看病難的問題,加大對公立醫院經濟管理力度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概述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概念
作為經濟管理工作的決策性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通過科學比較項目的投入成本與可獲得的整體效益,進而有效評估工作項目具備的實施價值。通常情況下,將成本效益分析法應用在政府相關部門的經濟管理工作中,能以最小的投入成本獲取最大的收入效益。公共事業單位在評估社會效益時,通常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項目成本與效益在評估過程中可得到明確展現與具體的量化。
(二)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實施步驟
將成本效益分析法應用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具體實施步驟如下:首先,明確項目成本;其次,確定項目可獲得的額外收益,以及實施項目過程中可節約的成本費用;再次,制作出預期的投入成本與可獲得收入效益的對比表格;最后,評估并量化處理項目成本與收益。
二、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醫院經濟管理中的價值
(一)有助于公立醫院全面掌握各專科的實際運行情況
公立醫院可利用成本效益法對各專科成本與效益進行科學核算,醫院管理層也可以借此全面了解各??频母鞣N運行數據及指標,從而對醫院各專科具體的運行情況進行充分掌握。通過對這些運行數據指標進行深入研究,醫院管理層可采取符合醫院實際情況的管理措施,進而充分提高醫院的管理水平,在改善醫院管理現狀的基礎上,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有效控制醫院的醫療成本
公立醫院的經濟管理主要包括經濟活動的分析與評價、財務管理、醫療服務及資源利用信息的提供等多方面內容。為實現醫院經濟與社會效益的有效提高,加強其經濟運行管理水平意義重大。將成本效益分析法應用在公立醫院經濟運行管理中,不但可有效控制醫院各項經濟活動的投入成本,而且可促進資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實現資源利用率的提高,盡可能減少資源浪費現象的發生。因此,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醫院中的使用,可有效控制醫療成本,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
三、公立醫院在經濟管理中應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策略
(一)對公立醫院的經濟成本及社會效益進行綜合考慮
公立醫院經濟活動項目雖然包含一些難以用金額進行直接衡量的隱性效益,但在成本分析過程中,可通過對這類效益評估賦予某個權重,以間接方式將其體現出來。在以病人為中心的指標設計中,工作效率、質量、病人滿意度為其核心思想。醫院在以此標準為工作導向的情形下,社會效益將會成為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醫院經營項目的分析結果也將更全面、更客觀。因此,公立醫院在開展成本效益分析時,應對經濟成本及社會效益進行綜合考慮,同時政府相關部門也應加大公共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力度,建立一套完善的醫療保障體制。
(二)加強對醫療成本控制的關注,確保醫療資源的充分利用
公立醫院開展成本效益分析工作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對醫療成本進行有效控制,實現對醫療資源的充分利用。
我國醫療機構的建立及產權制度市場化已有而二十余年歷史,在中國醫療改革這一方面,一直存在比較大的爭論,國內在擴大醫院醫療服務還是發展醫院私營競爭這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分歧,逐漸形成市場化發展與政府主導兩大派。考慮到我國當前的國情,筆者認為擴大公共醫療服務更有必要。然而,我國當前人口眾多,為充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各級醫療機構必須對醫療成本進行嚴格控制,確保將有限資源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查閱相關報告得知,世界衛生組織曾建議中國開展成本控制工作,以便讓所有人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而不是僅僅依靠支付能力來獲得必要的治療,同時還建議中國應全面提升農村及貧困地區的醫療服務水平。
由此可知,我國醫療機構,尤其是公立醫院,應將關注重點放在醫療成本的控制工作上,這就需要醫院的經濟管理部門加強成本效益的核算與分析工作,實時督促醫院各臨床科室嚴格控制投入成本,在使有限收入可對成本進行補償的基礎上,促進公立醫院的健康、長遠發展。
(三)實時監控醫院經營數據,并向醫院管理層及時反饋
在公立醫院經濟管理中,相關管理部門需持續比較并分析醫院的各項收支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實施分析,通過對收支的異動因素展開深入分析,將醫院的實際經濟運營能力充分反映出來,通過向醫院管理層及時反饋,從而形成快速反應機制,在順利開展節源支流工作的同時,確保醫院的支出得到有效補償。對醫院各科室開展成本效益分析活動,加大綜合績效的考核力度,有機結合醫院管理制度與獎金核算標準,進而促進科學合理的約束激勵機制的形成,這樣不但可以將科室人員控制成本、提高經濟與社會效益的積極性充分激發出來,而且在潛移默化中產生了無形的醫院文化向心力,促進良性循環。
除此之外,利用經濟成本與經濟、社會效益等指標全面跟蹤、檢測并反饋員工個人及醫院整體的績效,進而促進員工不斷反思、改進自己行為,將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在將其專業能力水平及工作能力提高的同時,將醫院的運行管理水平及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進而促進醫院戰略發展目標的全面實現。
(四)重視社會效益,確保公立醫院的公益性
國務院在新公布的衛生體制改革方案中明確定位了公共醫療衛生服務,也應當以公益性質作為工作基礎,進一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將切實解決群眾看病困難的問題作為工作目標,加大覆蓋城鄉居民的完善的醫療衛生制度的建立力度,從而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可靠、價廉、方便的醫療服務。隨著政府對醫療衛生事業的逐步重視,將通過加強對衛生事業運行機制的完善,以及對公立醫院運行管理行為的規范,從而達到確保公立醫院公益性的目的。作為不以營利為目的,將為廣大群眾提供安全、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為運行目標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公立醫院擔負著公共衛生服務及社會醫療保障的重要任務,應始終維護并堅持自身的公益性質。
在堅持公益性質的過程中,公立醫院不可依靠“以藥養醫”、經營性收入占總收入大比重等方法。公立醫院如果僅僅依靠經營性的收入來謀求生存發展的空間,那么就難以充分強化自身的公益性,不論采取“以藥養醫”還是“以醫養醫”的手段,均屬于利用經營性質的收入來實現“養醫”目的。在此種情況下,醫院的運行管理行為便會遵循經營性資產的訴求,進而難以有效實現公益化。由于公立醫院實現公益性的程度由政府的投入與使用效益決定,因此政府的投入水平對醫院的公立程度及公益性質起著決定性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將成本效益分析法應用在公立醫院的經濟管理中,可有效控制醫院的醫療成本,將公共醫療服務的公益性充分展現出來。一方面,開展成本效益分析活動可加大醫院各部門對醫療成本的控制力度,實現醫院醫療業務效率的充分提高;另一方面,在將社會效益考慮在內的基礎上開展成本效益分析活動,可充分維護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盡可能滿足群眾的衛生醫療需求。
參考文獻:
[1]明莉.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醫院經濟管理中的應用[J].經濟師,2013,24(10).
[2]彭志峰.淺論成本核算在醫院經濟管理中的實踐應用[J].財經界(學術版),2010(04).
[3]胡宏波.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醫院經濟管理中的應用[J].企業管理,2013 (03).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