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國
【摘 ? ?要】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不顯著,尤其表現在學生學習仍然不能真正掌握學習方法。怎樣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效性,讓課堂煥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初中思想品德課有效教學的幾點措施。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 ?有效教學 ?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021
一、端正態度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
由于學校人員配備、考試制度等因素的影響,在很多學校尤其是初中,思想品德課得不到重視,在很多同學眼中,思想品德是一門“副科”,可學可不學,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后復習更是無從談起,直到最終考試方才知道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而這樣的結果也會影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因此,引導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及時轉變思想觀念、端正學習態度,對思想品德課要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因為只有思想觀念轉變了、學習態度端正了,學生才能學好思想品德,并為有效教學作好鋪墊。
二、激發興趣是有效教學的途徑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對事物或活動所表現出來的積極熱情和肯定態度,并由此產生參與、認識和探究的心理傾向。興趣是引起和維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對感興趣的事物人們就愉快地探究它,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隨時注意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以便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
三、合理地使用教材是實施有效教學基礎
教科書是針對一個地區乃至全國所有學生編寫的教材,是教師授課的依據,但教師也要聯系本班的學生實際,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調整,對教材進行深入的了解和解讀,領會教材的精神,對教材的內容要融會貫通,對合理使用教材進行深入的實踐與探索。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意開發和捕捉教材中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素,特別是網絡資源,發現教材內容新的價值、新的意義,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的重要資源,改變過去僅僅圍繞知識說教的模式。因此,教師用教材教,把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的設計放到社會化、國際化的大背景上去,開發挖掘出教材內容本身的現實意義和新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四、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必然選擇
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是教師的一言堂,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而這種教學方法恰恰是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最忌諱的。因此,要實施有效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必然選擇。首先,要改善課堂提問體系,提高教學效率。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給學生創設特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培養良好的問題意識。同時,教師也要考慮學生學習活動的興奮時間,在此期間內,學生注意力相對集中,精神飽滿,思維活躍,教師在這一段時間集中講授課程的重點、難點,使學生對知識更好地吸收和理解。其次,要注重主講練結合,練在講之前,講要在關鍵處。再次,教師要以燃燒的激情投入課堂中,提高教學的實效。若教師對所教的內容富有激情,通過面部表情、聲調的抑揚頓挫、手勢及整體的動作來展示這種興奮,那么,此時此地此景就能產生良好的效果,教師的肢體語言會以一種信號傳遞給學生,這些都是教師與學生無聲的情感交流,這些都影響學生的自我效能與自我成就感。因此,教師時刻注意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是提高教學效率,使教學行為有效的催化劑。最后,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提高教學和學習效果,增強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性。一支粉筆、一本教材,教師一張嘴的傳統教學方式,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媒體課件能綜合采用聲、圖、文、動畫、錄像等多種手段,制成圖、文、聲、像并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能充分體現直觀性教學原則,滿足學生的感官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師還能根據學生當時的學習情況,靈活控制信息呈現時間的長短、反復的次數,學生也能直接參與到這一過程中,充分調動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五、認真進行教學反思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必要補充
盡管在上課前我們進行了認真的備課,把教學的各個環節考慮得比較周到,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總會發現一些不足、值得反思的地方。進行教學反思是我們專業成長和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徑,只有經過反思,才能看到教學成敗之處,只有認真進行反思,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以上是我對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有效性實踐的一些體會,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了培養新一代創新型的人才,我一直在努力著探索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了共同的目標,我們要攜起手來,共同努力探索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