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鐵軍
【摘 ? ?要】當今社會所需要的技術型人才幾乎都來源于高職高專,對于大部分綜合院校而言,他們所培養的人才具有很強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但是沒有經過專門技術方面培訓,或許這部分人才的就業會很糾結,高不成,低不就,久而久之自信心將受挫。高中物理實驗課的功能或許會為這樣的困境提供有效的解決方式。本文分析了物理實驗教學中技術素養的培養途徑。
【關鍵詞】物理實驗 ?培養 ?技術素養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032
物理是高中學生的必修科目,物理實驗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它為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提供了了有效的途徑和培養方法,有趣的實驗教學材料為學生物理理論的研究增添了感性認識和興趣,物理實驗過程是學生手、腦結合,是培養、鍛煉全面素質的良好載體。通過研究實驗也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各種技術素養。例如: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和技能,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以此充分調動學生在物理實驗中的主動性,使其成為設計者,實現者和評判者。在實驗的思考和實踐過程中,增長知識、體驗過程、形成完善人格。通過物理實驗教學的實施可以讓學生獲得較強的實驗技能,提高實驗能力。
一、高中物理教學目標要合理且明確
1.教學目標的實現需要把握課堂的起點。實驗教學的學習起點分教材知識的起點和學生生源的起點。物理實驗教學的教材我校用書為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其實各個版本的物理實驗課本的起點都相差太大,學生生源的不同造成學生學習有很大的差異。比如物理實驗教材中涉及的例子有各個方面的,如力的分解一節課中“耕地體會力的效果分解方向”的案例,多數城市的學生沒有實際操作經驗,所以難以體會力的分解方向。對此,作為物理教師就可以不把這個例子作為課堂切入點,換用周邊熟悉的例子,使之形成感性的認識,通過改變物理實驗教學中教材編排的起點,最終使得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2.落實三維目標要到位。每年都有報道指出沿海城市或者重工業城市都會出現技工荒現象。究其原因是學生極其不愿意做藍領工人。因此,物理實驗教學應特別看中三個維度方面的夯實,特別是應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思想,以此為契機培養良好的情感態度以及正確的價值觀。物理實驗教學中課本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必修一》第二章自由落體一節中,一名學生自制了一把測反應時間的尺子的實例“在制作過程中以及使用過程中實現了自我價值”和《必修二》平拋實驗參考案例中的三個案例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并培養其努力奮斗的品質;在《必修二》圓周運動中,讓學生自己制作水流星,并按照之前的學習經驗感受完全失重等內容,類似這樣的訓練使得學生能夠留意身邊的事情,懂得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事件其實就在自己的身邊。第三節電學實驗章節中,以測待測電阻阻值為實例引導學生要自己設計實驗提出可行性方案,從而樹立自信以及克服困難,以及自己以后人生規劃的遠大抱負。在每一章節的學習過程中,其實都有一些實例,這些內容的設置都有其目的性,都是為了更加好的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二、挖掘物理實驗教材具備的內在思想,并揭示其核心意義
1.通過討論等形式提出改進的想法,逐步實現思想創新的再提升。并要求學生把自己所設計實驗的思路以及如何做實驗都留存好,從而形成自己的思維步驟,慢慢提升自己的思維方式。
2.逐步引導學生慢慢積累自己的實驗經驗。對于一個物理問題的解決途徑最好的辦法是通過實驗,教師可以依托課本所設計的實驗內容,也可以查閱資料自己設計實驗,不斷做實驗的過程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必修一》中探討牛頓第二定律實驗中實驗結束后物理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其他的方案,要求可行性較強。材料自己選定。在學生選定自己的研究方案后,同學間也對定性的實驗器材做了各種探討后,最后選定了一個比較好的方案,一個學生代表敘述如下: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我們知道當物體的初速度為零時,把兩個質量相同的物體同時釋放,通過對比兩個物體分別發生的位移與加速度成正比關系,之后可以與物體所受到的拉力做對照,就了解到質量一定的情況下加速度與力的定性關系,這一實驗操作中設計理念簡單明了,但是在學生實驗后發現,實驗的同時性并不好控制,而且只有木板光滑,才能與實驗的預期相符。所以很多實驗的想象并不能很好地實現。第一節實驗結束后,再讓學生利用氣墊導軌,重新設計,這次取材較容易。學生后續的實驗過程中,發現有以下問題:
①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較少,雖然在腦海里的設計有新意和創意,但實際操作較難。
②一些學生的設計思路雖然很好,但由于氣墊導軌的使用以及光電門知識缺乏且與已有的理論知識略有不銜接,實驗難度比上次實驗更加大。同時需要具備對氣墊導軌進行水平調整的一些相關知識。
③由于這個實驗的設計分成兩節課進行,在第二節課中,一些同學對實驗知識儲備的不夠充分或者某些細節不夠嚴謹導致第二節可得設計難以完成。
④第一節課使用的等時條件在在第二節課中就不需要,這個會影響第二節的操作,但通過自己或者教師引導的一些實驗設計,學生從感性上對實驗的取材、實驗現象都會留有深刻的印象,感受到從知識到實踐的實現是很艱難的一個過程,且對實踐是檢驗理論的標準,理論知識對實踐有一定的指引效果,需要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認知也將更加深刻,同時實驗經驗也在逐步的豐富,為后續的實驗進程提供有力保障,為日后的生活或者工作起到積極推進作用,也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提供學習的情境來提高學生的興趣
在恒定電流的實驗中,課本從生活實際出發提出測元件的電阻的設計,但學生的設計熱情很低,且認為沒有實驗的必要性。因為初中就講過歐姆定律直接就能算出,但是如果在課堂上用多媒體展示各種元件的不同,比如有金屬原件,半導體原件和合金材料,他們的電阻在不同溫度下阻值會有變化,因為原件的不同,生活中的需求不同,則我們的設計理念也會不同,通過展示的圖片或者實際應用等內容,學生對此內容就會激發興趣,從而愿意設計,且動手連接電路,這時教師的功能就是答疑和關注學生的設計步驟并與他們一起探討可行性或者改善實驗方案就可以了,這樣學生的實驗就在輕松愉快的情景中完成了,且完成的效率是很高的。
參考文獻
[1]趙利華.技術實驗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D].江蘇:南京師范大學.2005.
[2]孫眾.技術素養的組成結構與教學思考[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