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素梅
【摘 ? ?要】中學時期要注重學生各項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感受到學習不只是接受新的知識,更是一種思維習慣和思維能力的鍛煉。在新課改背景下,也對老師的教學活動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老師不僅要做好最基本的傳授知識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能力,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接班人。本文根據筆者在教學中的經驗總結,提出幾點關于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的教學方法,希望可以對中學數學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數學 ?探究能力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044
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的發育上雖還不成熟,但已經擺脫了小學時期的稚嫩,對各個課程的學習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這個時期是加強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數學是一門理性學科,針對初中生的數學學習,筆者認為重在對其探究能力的培養,筆者依據在教學中的所見所聞,針對如何培養初中生在數學學習上的探究能力做了一定的思考和實踐,總結了幾點教學建議與大家共享,希望對教學活動有所啟發。
一、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好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老師就成功了一半。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是激發學生前進的動力,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催化劑。關于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相信每位老師都有過思考并且有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這里,筆者只是簡單闡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方法,希望通過交流與對比,能夠使我們的教學方法更進一步。
1.在學習新課程時,創設情境設計有趣的導入。富有新意的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帶動學生主動學習。情境的創設可以是生動鮮明的故事,可以是生活化的例題,也可以是活躍課堂氣氛的學生活動。如,在學習坐標系時,老師在上課之前可以跟同學們分享坐標系是如何被發現的,豐富課堂內容,學生聽了歐拉發現坐標系的故事后,緊接著引入正題,在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后,讓學生分組合作,自主探究。這樣是課堂教學豐富多彩,又能讓學生輕松學到知識,何樂而不為?
2.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操作,把課堂還給學生。老師要作學生的向導,而不是教學知識的講解者,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很容易將學生帶入到自主學習的環境中,積極主動思考,這些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探究能力。如,在學習圓的基本知識時,對“不共線三點確定一個圓”的理解,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實踐來深刻理解這條理論。老師事先準備好殘缺不全的圓,課上時讓學生畫出跟這個圓大小一致的圓形,學生有的準備圓規,有的準備量角器,有的拿出直尺,有的三五個湊在一起討論,課堂瞬間熱鬧起來,同學們也因為老師的問題而積極主動的思考,從而輕松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
二、鼓勵學生質疑
學會質疑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基礎,學生質疑的過程就是不斷探索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給以學生足夠的時間,鼓勵學生積極發現問題,尊重學生的想法,為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提供廣闊的平臺。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學生們在做完題后總是想尋求標準答案來驗證自己所做的正確與否,如果與答案一致那么就是正確的,就是權威,如果與答案不一致那么就是錯誤的,學生們就會按照答案來修改自己的思路。這其實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現象,會導致學生們過分的依賴答案,不利于他們探究能力的培養。在此,教師就應該跟學生講明,答案并不是真正的權威,有些答案也是不準確的,而且答案提供的只是一種解題方法,數學這門課程重在探索的過程,解題方法和思路不止有一種,只要能夠自己的思路解決問題都是正確的,是值得鼓勵的,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如,有這樣一道題目,拋物線y2=2px的一條弦直線是y=2x+5,且弦的中點的橫坐標是2,求此拋物線方程。其參考答案如下:
由y=2x+5,y2=2px得:4x2+(10-p)x+25=0 ①
由x1+x2=-(10-p)/4得:p=2
故所求拋物線方程為:y2=4x
但是通過驗證,會有新的發現:把p=2代入方程①,方程無實解,或方程①要有Δ=4p(p-20)>0,即p<0,或p>20,故p=2不合題意。因此本題無解。學生要是能夠主動發現此類問題,老師應該給以鼓勵和贊揚,這樣能夠激發他們不斷進取、努力鉆研的熱情,學會質疑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還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三、增加開放性題型的練習
所謂開放性題目就是指題目的條件不完備或者答案不統一的題目,需要學生根據已有條件,發散思維,找出解題角度和思路,增加開放性題目的練習,有助于激發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和靈活性,這些都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基礎。開放型題目一般包括以下幾種類型:不定型、多向型、多余型、隱藏型和缺少型,不同的類型可以鍛煉學生不同的思維,如,不定向型可以讓學生思維更加深刻,多向型可以讓學生思維更加廣闊,多余型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隱藏型可以讓學生更加縝密。而要想達到這樣的目的,都需要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如,多向型開放題目“甲乙兩隊合修一條長1500米的公路,20天完成,完工時甲隊比乙隊多修100米,乙隊每天修35米,甲隊每天修多少米?”,這道題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考慮,鍛煉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具體有以下幾種解題思路:
思路1.可以先求出乙隊20天修的,根據全長和乙隊20 天修的可以求出甲隊20天修的,最后就可以求出甲隊每天修多少。
思路2.可以先求出乙隊20天修的,根據乙隊20天修的和甲隊比乙隊多修100米,求出甲隊20天修的,最后就可以求出甲隊每天修多少。
思路3.可以先求出兩隊平均每天共修多少米, 再求甲隊每天修多少米。
思路 4.先求甲隊每天比乙隊多修多少米, 再求甲隊每天修多少米。
思路5.假設乙隊和甲隊修的同樣多,則兩隊20天共修(1500+100)米,求兩隊每天修的,最后就可以求出甲隊每天修的。
思路6.假設乙隊和甲隊修的同樣多,那么兩隊20天共修(1500+100)米,然后求甲隊20天修的,最后就可以求出甲隊每天修的。
思路7.假設乙隊和甲隊修的同樣多,那么兩隊20天共修(1500+100)米,也就是甲隊(20×2)天修的,據此可以求出甲隊每天修的。
通過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索在找出所有的解題思路后,老師要和同學們尋求最簡答的方法,既要鍛煉學生的思維廣闊性,也要告訴學生面對任何問題都要尋求最簡潔的方法。除此以外,老師還要讓學生在課外實踐活動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在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探究,有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