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洋?蘇軍英? 權小勤
摘 要:本文論述教學過程中采用任務教學、問題教學、實踐教學等多種方法結合使用,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老師自身、教材等多方面著手共同完善教學環節,從而保證良好教學效果的實現。
關鍵詞:任務;實踐;教材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汽車作為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在社會建設和百姓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了順應新經濟時代節能減排的要求,未來汽車將使用新能源,也將朝著信息化、自動化方向發展,從汽車的發展變革來看,高科技逐漸被運用到汽車的制造與使用中,電氣設備作為新技術的載體在汽車中顯得更加重要,汽車技術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高職高專為社會培養汽車技能人才責無旁貸,為了能讓汽車專業的學生掌握不斷更新發展的電氣技術,如何進行教學是我們需要研究和探討的首要任務。
“汽車車身電氣系統”是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運用工程等相關專業的核心技能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術應用型課程,它是來自企業的特色課程,在實現汽車高速、安全、智能、環保方面至關重要。
該課程有大量的電學原理和機械原理,由于其抽象性導致課程內容晦澀難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覺得困難且不好理解,從而產生畏懼、厭學心理,老師在上課中往往也是反復講解教授,收效甚微,尤其高職高專學生普遍理論知識基礎較差,更使得教與學過程艱難,老師辛苦,學生也怨聲載道。雖然教學輔助手段不斷增加,如多媒體、平板電腦等,但老師們卻越發覺得課程難教,除了當今學生們已有了新的特點以外,現有的教學方法也已不能滿足汽車電氣技術發展的教學要求,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根據教學經驗、考察學習交流以及搜集的多方面資料,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提出以下見解。
1.任務教學,多種途徑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們對于理論學習往往興趣不大,看不到、摸不著,靠想象力學習使學生們學習吃力,但是對實物卻是很感興趣,汽車電氣系統離不開多種機械和電子元器件,例如,燈光系統,教師可事先準備好多種電路元器件,讓同學們自己來設計,選用電路器件,畫電路圖,先實現亮燈,再實現閃爍功能,由簡單逐漸深入復雜,教學過程由被動變主動,學生們積極性提高了,效果也會很好,教學過程中應多采用類似上述的任務教學法。
2.鼓勵實踐教學,配備專業教師
“汽車車身電氣系統”課程需要學生們多多動手才能掌握,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理論教學是以班級授課,班級授課的優點是可以節省時間,減少老師工作量,缺點是學生們的程度差異以及學習態度和興趣差異會導致學生接受程度有很大的不同,一節課下來,有的學生收獲頗多,有的學生卻猶如聽天書一般,高職高專學生則只有小部分同學才能跟得上課程,實踐教學則是以小組形式授課,4~6人一組,在實訓設備上邊講解邊操作,優點是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教與學的過程,老師可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進行指導,對于實物教學同學們學習興趣濃厚,效果也很好,但是實踐課卻得不到推廣使用,原因有幾點:一是分小組教學增加了老師工作量,一個老師很難在相同的理論課時內完成教學過程,往往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二是學校理論課與實踐課區分不夠明確,都以相同工作量來計算,會打擊老師上課的積極性。為了鼓勵老師實踐教學,實踐課應配備專門的實踐課老師來輔助,課時工作量也應多于理論課。
3.案例教學,合理安排教學環節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長時間講授理論知識,而應將理論知識穿插在案例中使用,更易于理解和記憶,比如講到空調系統時,教師可引入空調電磁離合器線圈屢屢燒毀的案例,先分析燒毀的原因:主要原因是空調壓力過高導致的,再分析壓力過高的原因:一是怠速長時間使用空調;二是水箱散熱有問題的情況下仍長時間使用空調;三是添加氟利昂過量。然后按原因進行檢查排除,通過高壓表發現是氟利昂過量。通過這個案例,空調系統的組成以及影響因素在這個案例中都呈現出來,學生們也能夠聯想記憶。
4.問題教學,師生互動
在課堂上,老師一味地進行獨角戲式的上課方式會導致學生精力不集中,最終堅持下來的寥寥無幾。對于這種問題教師可以將之前所學的和學生們感興趣的知識點作為問題提問,比如講蓄電池的時候,將特斯拉純電動汽車引入,以學生們所了解到的電動汽車的信息進行提問,以“電池容量、充電、類型、壽命”做問題,問題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能讓同學們稍加思考就可以回答,這樣會增加學生們的自信心,也能活躍課堂氛圍,這樣同學們學習起來才能主動不排斥。問題教學法不能在課堂上一直使用,要結合其他方法使用,否則學生們會倦怠,老師們對此應自行把握。
5.利用企業資源,互助合作
每年學校都會給老師們提供培訓的機會,但是由于培訓地點也是高校,同樣缺乏來自企業一手的資料和經驗,然而去企業培訓又缺乏資金和企業的支持。自校企合作提出以來,各大院校都將校企合作提出作為專業發展方向,我國也總想借鑒德國的職業教育模式,但是始終舉步維艱,我國的教育體系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需要教育部門和政府的支持和重視才能改變職業教育的大環境,在此之前,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能力范圍內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學校老師們掌握的理論知識往往多于實踐經驗,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沒有足夠的汽車設備來供老師們學習使用,二是書籍資料也都無法和市面上的汽車類型相匹配,三是缺乏相關政策支持老師們下車間學習培訓。學校的優勢是老師們上課經驗比較豐富,理論知識扎實,企業的優勢是可以提供資料和實際動手操作的鍛煉機會,劣勢是汽車維修工普遍素質較差,尤其電氣方面,企業內部培訓缺少合適的老師,那么首先可以從培訓進行合作,優勢互補。首先讓老師們得到第一手的實踐經驗才能更好地教授學生。老師們入企業學習培訓,應得到學校鼓勵支持,才能保證合作初衷。
6.因材施教,編著教材
我們這里所說的因材施教指的是不同學校的學生有各自的特點,每個學校所擁有的汽車電氣設備也不一樣,每個老師們所擁有的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也不同,老師們將自己擅長的方面互助合作,共同編寫與本校擁有的電氣設備相結合的難度適宜的教材,將理論課課本和實踐課課本分別編寫,編輯理論課教材時,應考慮到高職高專的學生理論知識差,在編寫教材時就不能理論知識太多,要加入實際車型的實際電氣設備,比如,編寫汽車燈光內容時,就可把一般車型的鹵素燈、改裝后的氙氣燈、奔馳車型的led燈作分析對比加入進去,多拍些照片,書做成彩頁。在做實踐課教材時,不必拘泥于只編輯紙質教材,將指導學生進行實踐的過程拍成視頻,把擁有的實踐設備所能做的所有實驗做成實驗指導書,這樣結合實際編著的教材才能將我們的老師、學生、設備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以上所述教學方法是筆者結合多年實際教學經驗學習思考所得,汽車技術日新月異,我們的教學方式也要不斷更新,本文是關于汽車電氣系統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不僅僅是老師在上課時使用的手段,而是為了達到好的學習效果,從老師、學生、教材、設備等相關人、物和各個環節全面入手,為了保證每個過程環環相扣,不單單是上課的老師,也需要學校的全面支持和配合。本文中觀點是筆者的一知半解,可能有不妥之處,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會不斷加以總結改善,古人有云,“活到老,學到老”,不僅僅是學生,所有人都適用,對于授道解惑的老師們,唯有不斷學習才能更好地擔任教師一職,共勉!
參考文獻:
[1](美)斯萊文(Slavin,Robert E.).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踐(第七版)[M].姚梅林,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07).
[2]周 麗.高職汽車電器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研究[J].大學教育,2012(12).
(作者單位:安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