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鑫
摘 要: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興起,作為黨的宣傳工具的新聞媒體界,走在整風的前列,也成為全黨整風的關注焦點。因為當時主觀主義,教條主義,黨八股盛行,不僅在黨內掀起了不小的不良風氣,在新聞領域也加劇了不正之風的傳播,嚴重影響了中國無產階級報業的發展。《解放日報》為了將報紙辦成黨的機關報而進行了改版并取得了成功。通過改版,對文章編排作出調整,內容也更加豐富,尤其是規范了黨報的發展,《解放日報》改版中總結的全黨辦報、走群眾路線、對不真實新聞的批判等重要思想遺產對現代的報業改革也有著深刻啟示。
關鍵詞:延安《解放日報》;改版;啟示
中圖分類號:G2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5)02-0125-02
一、《解放日報》的改版
(一)《解放日報》改版的背景
1942年起,中國共產黨在全黨范圍內開展了一次“反對主觀主義,反對宗派主義,反對黨八股”的整風運動,核心是反對主觀主義。1942年初,毛澤東在延安先后作了《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的重要報告,揭開了整風運動的序幕[1]。在黨中央的通知下,《解放日報》走在新聞界整風改革的前列,改版目的就是要使《解放日報》成為真正的黨的機關報紙,1942年4月1日,《解放日報》宣布實行改版。
(二)《解放日報》改版后的變化
1.將反映各抗日根據地的新聞放在要聞版,充分體現密切聯系實際聯系群眾的作風。2.順應黨的工作,積極發揮黨報的宣傳作用,從側面幫助黨的工作的開展。3.開辟《黨的生活》專欄,專登整風文件,又開辟雜文專欄,登載短小精悍、生動活潑的雜文和小品文,創刊《學習》專刊,專門登載有分量的理論文章。4.用大量消息和通訊全面報道群眾運動的開展,宣傳典型,推廣經驗。5.大大加強軍事宣傳報道,出現了不少反映部隊生活,描繪軍人英雄形象的通訊和報告文學。6.發表一系列理論文章,系統論述黨報的性質作用、黨報的工作原則、黨報的群眾路線、全黨辦報思想、黨報的文風等基本問題,初步奠定了中國無產階級報業理論的基礎。7.特辟《新聞通訊》專欄,為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報紙上最早出現的新聞學研究專刊之一,該刊對新聞學基本問題進行探討,用無產階級黨報理論對黨報建設等一系列問題進行研究,豐富了馬列主義的黨報理論[2]。
改版后的《解放日報》增強了黨性、組織性、群眾性和戰斗性,對其他黨報的改革起了模范帶頭作用[3]。但是,應該指出的是,由于種種原因,在報紙改革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正確的做法,如報喜不報憂。另外,這一時期報紙也沒有對文章應該清新活潑、尖銳潑辣的文風做出提倡,導致當時整個的報紙風格都是以宣揚解放區的成功建設,人民的先進事跡,很少出現批判性的文章[4]。
二、《解放日報》改版對中國現代報業改革的啟示
(一)我國現代報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報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通過市場化轉型,我國報業已經初步呈現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目前,一批實力雄厚、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黨報集團正在崛起,一些服務于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行業類報紙以及滿足目標受眾需求的專業類報紙開始出現。此外,近年來報業體制機制改革也不斷深化和改革。目前,我國已有上千種經營性報刊完成轉企改制,40多家報業集團實現事企分開,面向市場經營,在整體轉企和上市融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國報業發展雖然取得了顯著進步,但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首先是在報業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對于報業市場的運行規律和運作機制,無論是管理部門還是在一線的新聞從業人員,普遍缺乏正確認識;其次,由于市場監管體系不健全,行業協調不充分,造成了報業市場的惡性競爭;再次,在新媒體的沖擊下,一些報紙并沒有充分發揮作為傳統媒體的優勢,報道不力,經營無方,造成了大量穩定受眾的流失,失去了公信力和競爭力。
(二)延安《解放日報》改版對現代報業改革的啟示
1.黨報理論對現代黨報發展的指導
《解放日報》及同時期其他黨報的改版,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新聞學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對黨報的性質、特征、作用、任務,黨與黨報的關系及黨對黨報的領導、黨報的工作方針及編輯方針和編排原則、黨報的群眾路線、黨報的文風等重大問題進行了研究和探討,進一步豐富了馬列主義的黨報理論,成為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和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5]。我國現代報業的發展格局是以黨報為主體、晚報都市報、行業專業報、生活服務類報紙等多門類報紙共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報理論的編排原則對現代黨報發展的指導作用仍不可小覷。隨著時代的發展,報業競爭加劇,黨報以前生硬的、嚴肅的表現形式已經迎合不了讀者的需求。現代黨報的創辦以整風運動時期遺留下來的黨報創辦思想方針為基礎,對黨報的編排做出極大的調整。現代黨報欄目版塊增多,不僅有對政府政策的直接宣傳和解讀,還有大量的地方實際的行政案例的報道,使讀者能夠加深理解。而且,黨報在維持應有的嚴肅性的同時也設置越來越多的副刊,專門刊登一些小的生活、刑事案例及休閑性文章,使黨報整體的風格逐漸多樣化。馬克思主義觀點對黨報建設的理解深入整個中共報業的發展,文章風格謹慎、全面,不再過分夸大方針政策的作用。
2.以群眾路線為基礎,關注民生新聞報道
自整風運動之后,報業發展大多以走群眾路線,為群眾辦報,明確讀者受眾的具體需求成為報業發展的主流價值觀[6]。但是對現代報紙發展來說,走群眾路線已經不是光報道群眾的的先進事跡這么簡單了。現代報紙則更多地將眼光放在解決群眾生活中的種種實際問題中去。現代報業中,晚報、都市報的大量崛起并占據了較多的市場份額,擁有眾多的讀者群。之所以這些報紙能迅速走紅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辦報者以受眾的具體需求為出發點,關注民生,創辦專門的社區新聞版。民生新聞、社區新聞的報道使報紙大受歡迎。因為老百姓最關心的就是自己身邊的與自身利益切實相關的事情,加強民生報道,解決受眾的實際困難,是現代報紙發展的不二法寶。用高姿態,單調的、灌輸式的宣傳式語言報道新聞,只能讓讀者敬而遠之,并產生假大空的弊端。這樣只會導致報紙在競爭中失去群眾進而走向“破產”。
3.加強了新聞工作者的黨性修養,確立“人民公仆”的思想
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后,報業發展開始走向市場競爭化,媒體工作者在日漸松散自由的運行氛圍下,開始出現諸多問題。媒體職業道德下降,為己謀私,大搞有償新聞,虛假新聞等成為現代報業發展的阻礙。自1942年《解放日報》的改版,遺留下來的關于加強新聞工作者的黨性修養原則,確立“人民公仆”的思想發揮了重要作用[7]。這些思想時刻規范著媒體從業者的工作行為,使媒體工作者能夠站在群眾的角度去搜集素材,報道新聞,以追求群眾的利益為己任。因此“人民公仆”的思想成為中國報業發展的思想基礎,也是媒體工作者的基本職業要求。
4.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解放思想
改革開放30年以來,廣告業得到迅猛發展,廣告通過電視、報紙、網絡來進行相關產品的信息傳播。報紙則通過廣告刊登來獲取費用,為報紙發展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現代報業的發展經費也大多來源于此。因此,報紙對廣告的依賴性日益增加。于是有部分報紙為了取得相當數量的廣告刊登量,專門為廣告撰寫新聞稿,用軟新聞的報道方式夸大實際產品的使用效果,混淆讀者的注意力。正是因為這一現象的加劇,公眾對新聞媒體陷入巨大的信任危機。新聞報道最基本的也是最為重要的就是要保證新聞的真實和客觀。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報紙發展的基本生存之道,也對規范調整報業市場起到巨大作用,使中國報業發展能邁入新的時期。
三、結 語
《解放日報》改版是延安整風時期黨中央對報紙應該做什么進行整頓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8]。黨、群眾、報紙之間的關系逐漸定性,黨報理論逐漸成熟和完善。時至今日,《解放日報》改版所開創和完善的黨報發展理論仍舊深深地影響著黨和政府對報紙功能、報紙定位的觀念,這點實際上只要翻開今天的黨報就能看到。而且這種報紙發展理論不僅影響著黨報,也影響著黨和政府對其他報紙的態度。如何管理報紙,如何對待商業報紙等都帶著《解放日報》改版的影子。這些都是人們現在能夠體會和發現的。不過這種黨報理論并非是全然有道理的,因為從根本上它也帶來了目前黨報發展所面臨的困境。這些都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
參考文獻:
[1]戈公振.中國報學史[M].北京:中國新聞出版社,1985.
[2]卓南生.中國近代報業發展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3]王敬.延安解放日報史[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
[4]吳廷俊.中國新聞史新修[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5]郎勁松.中國新聞政策體系研究[C].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
[6]陳力丹.試論黨報工作傳統的調整[J].新聞愛好者,2004(6).
[7]匡瀅.1942年《解放日報》改版與1956年《人民日報》改版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
[8]劉繼忠.論延安《解放日報》改版的政治邏輯[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2(2).
[責任編輯: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