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時俊
摘要:我國的聲樂藝術是最具有民族個性和特色,也是基礎性和直覺性最強的一門藝術。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聲樂藝術依然保持高亢的熱情,對此也產生了很多形式不同的舞臺聲樂表演。但是無論哪種表演的形式,都是通過作品將情感進行表達,從而豐富舞臺表演的氛圍。對此本文就聲樂藝術中情感表達與舞臺表演藝術的結合,聯系歌唱中的虛與實、道德修養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見解,希望可以促進國家聲樂藝術的發展。
關鍵詞:聲樂藝術 情感表達 舞臺表演 結合 虛實 道德修養
聲樂藝術指通過人發出的聲調結合語言并通過人們的歌唱表演表達音樂性質、音樂情感的藝術化形式。情感表達不僅是聲樂藝術的初衷,也是塑造聲樂藝術形象的關鍵,離不開觀察生活、基礎技能、肢體動作協調以及舞臺經驗,只有這樣聲樂藝術中的情感表達和舞臺表演藝術才會完美的結合,帶給觀眾更好的聲樂表演和心靈互動。
一、善于觀察生活體現真實情感
(一)融入生活
歌唱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表演形式,除了旋律沒有真情實感的融入、認真表演的態度是不會得到認可的。所以歌唱就要情感豐富,只有情感情表達到位,才會在舞臺上完美的表現。這就要求歌唱者善于發現和觀察生活,并積極的融入生活,因為聲樂藝術最開始就是受到生活的啟發并來源于生活,體會自然和人情事故,感受生活的豐富、真實和多彩,在舞臺上利用多面化的情感轉換,帶動觀眾的情緒,從而達到表演的效果。
(二)豐富語言情感
語言是人們之間傳遞信息的工具,同時也是傳遞情感的直接方式。所以聲樂表演作品中的歌詞就成為了傳遞感情的通道,歌唱者要想在舞臺上充分帶動觀眾心理變化,就要完全的體會演唱作品中歌詞所表達含義和的思想,融入其中調節情感變化,才能在舞臺上利用情感很好的駕馭作品。
例如,呼斯楞演唱的《鴻雁》,是作者在不舍兄弟情義和思鄉的情況下寫的,而演唱者根據作品中的歌詞“鴻雁向南方,飛過蘆葦蕩,天蒼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充分感受到大雁南飛不舍故鄉的情結,對此歌唱者在舞臺上演唱的過程中,利用深情、婉轉、細膩的情感,以及悲泣的語調,與觀眾不斷產生共鳴的同時,也充分體現出蒙古民族的生活特色。
二、增強基礎技能展現藝術文化
(一)歌唱技術技能的重要性
舞臺演唱離不開基礎的演唱技能,基本技能不牢固,在聲樂表演中不僅會缺失情感表達,還會出現聲音不穩定甚至出現音調錯誤的現象。而扎實的基本功,會不斷提升歌唱者的自信心,使其可以輕松的掌握并參作品的含義,靈活的轉換情感,對此基礎技能對于歌唱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韓磊演唱的《唱響春天》,激情高亢、嚴謹認真,并全在舞臺上的表現自由,聲音沒有一點瑕疵,可以看出演唱者扎實的基本功。同時韓磊充分的利用內蒙古豪放、熱情的態度,將作品中的萬里江山、長城以及人生等情感轉化并表達得活靈活現,使聽眾完全投入,仿佛置身于春色盎然的意象中,對此可以看出基本技能對于演唱的重要性。
(二)文化修養的作用
歌唱者的道德修養也是體現文化藝術的關鍵和重點,由于每個人自身的文化水平和邏輯思維不同,導致作品演唱的效果和風格也會不同。對此就要在不斷掌握基礎技能的同時,增加自身的文化修養,使其在舞臺上運用獨特的情感和文化修養展示自己個性的演唱風格。
例如,作品《駝鈴》是一首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歌曲,曾被多位著名的歌唱家演唱,其中蔣大為利用獨特的人格魅力和藝術修養,利用自身富有磁性和通透的聲色,將作品展示得明亮自然富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不斷展現自我個性的風格;而吳增華演唱的風格,情感表達更加的強烈和渾厚,使其作品更加的膾炙人口。每個人的文化素養不同,造成的作品風格、情感帶動效果等也會不一樣,但是都將情感表達與舞臺表演完美的結合。
三、形體表演與情感結合
歌唱者在舞臺表演時,除了基本技能之外,還要注意形體的協調性,尤其是眼神的互動和手部的擺動,歌唱者的形體動作與音調不僅可以很好的詮釋情感,對于整體的舞臺表演也起到加分的作用。歌唱者對于作品的創作背景和含義要完全掌握,并結合自己的演唱風格,快速融入舞臺表演中,恰當的使用形體動作,將真實的情感進行表達。同時歌唱者在投入情感的同時,還要根據作品的形象塑造積極進入角色,根據不同的情況恰當的轉換不同的肢體動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詮釋聲樂作品。
四、結語
綜上所述,聲樂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音樂,也是抒發情感最為直接的藝術。舞臺上的聲樂表演不僅需要結合生活中的真實情感,對于演唱者的基礎技能、個人的文化素養、肢體表達、演唱的風格以及舞臺經驗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對此演唱者才能在舞臺上輕松駕馭作品的同時,情感表達到位。將聲樂藝術演繹得淋漓盡致,給觀眾帶去更好的聲樂作品,我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聲樂藝術會不斷的融合新形勢下的先進元素,使其聲樂藝術更加的優化和國際化。
參考文獻:
[1]滿欣玉.談聲樂藝術中情感表達與舞臺表演藝術的結合[J].音樂時空,2015,(09).
[2]張強.新中國初期民族歌劇表演藝術研究(1949-1966)[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2年.
[3]謝穎.論聲樂表演藝術的形體語言[D].甘肅:西北民族大學,2013年.
[4]黃新超.從音樂審美教育視角談聲樂藝術之魅力[D].武漢:武漢音樂學院,2014年.
[5]鄒微.聲樂表演藝術中的虛與實[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