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芳 張華鍇

[摘要] 目的 對1995年1月~2015年10月中國期刊數據庫(CNKI)收錄的中醫診治甲狀腺結節文獻,通過頻次分析總結中醫方藥特點,以探討中醫辨證論治甲狀腺結節的方藥規律。 方法 對所選文獻中的方劑和藥物進行統計歸類,總結各方劑和藥物出現頻次和所占比例。 結果 甲狀腺結節成方62首,以祛痰劑、理氣劑和清熱劑為主。甲狀腺結節用藥共232味,按功能歸為19類;化痰止咳平喘藥、清熱藥、活血祛瘀藥和補虛藥使用頻次占60.10%。結論 中醫診治甲狀腺結節方藥規律的分析結果可為目前甲狀腺結節的辨證論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 甲狀腺結節;中醫;方藥分析
[中圖分類號] R25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17-0133-03
甲狀腺結節在臨床上十分常見,可見于各年齡階段的男女人群,但在中年女性中較多,可單發,也可多發,多發的結節比單發的發病率高[1]。自1996年我國實行食鹽加碘以來,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樓曉明[2]報道浙江省人群甲狀腺結節檢出率隨碘攝入量增加而增加,碘過量組甲狀腺結節檢出率明顯高于碘適宜組和碘足量組。臨床上多種疾病均可表現有甲狀腺結節,如甲狀腺結節的增生、惡性腫瘤以及先天性發育不良等,其中良性結節占大多數,結節性甲狀腺腫占80%~90%,甲狀腺癌占5%~10%[3]。因此,早診斷、早期防治十分關鍵。現代醫學對甲狀腺結節的病因和發病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治療上西醫對良性甲狀腺結節大多予定期隨訪、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或行手術治療[4],雖能夠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在甲狀腺結節的早期尚無較好的干預措施,遠期療效亦不十分滿意,且許多藥物經過肝臟代謝,長期服用藥物毒副作用較大,對患者造成嚴重影響。中醫治療該病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本文整理了近20年在期刊上發表的中醫診治甲狀腺結節文獻中的方藥,對中醫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辨證論治規律進行了總結,為該病的臨床治療用藥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1995年1月~2015年1月收錄的用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方法診治甲狀腺結節文獻中的方劑及藥物進行收集。
1.2整理方法
1.2.1 所選文獻 甲狀腺結節文獻中均含有證型名稱及完整方藥的文獻,證型名稱及方藥不完整者除外。
1.2.2 方劑統計 1個證型附1首以上方劑者,按數方統計;如基本方含有加減用藥者,則仍按1個方統計。
1.2.3 藥物整理 方劑組成中的藥物和方劑中加減的藥物均予統計;中成藥所含藥物不明確或不完整者,未予錄入;中藥名稱及功能分類均參照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藥學》[5]和《中藥大辭典》[6]所載標準進行整理。
1.3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方劑及藥物頻數分布進行統計處理。
2 結果
2.1方劑分析
見表1。從CNKI數據庫中選出的2000~2011年10年中出現的治療甲狀腺結節的中藥復方湯劑102首,成方62首,自擬方40首。頻次較多的方劑是桂枝茯苓丸、丹梔逍遙散、海藻玉壺湯、一貫煎和柴胡疏肝散等。自擬方方中藥物功能主要以軟堅散結、活血化瘀和清熱藥為主,因自擬方沒有明確的歸類標準,故未對其整理分析。
表1 治療甲狀腺結節方劑分析
2.2 藥物分析
見表2、3。統計出102個湯劑中最常使用的20味中藥、使用次數。總結出最常使用的藥物歸肝、脾、腎經,其功效多為清熱、消痰、疏肝、健脾、化瘀。由此可看出,甲狀腺結節是以肝、脾、腎三臟為主的功能失調。
3 討論
中醫對甲狀腺結節的認識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前3世紀,我國已有關于癭病的記載。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震亨以海藻等軟堅散結為主,配合黃連等清熱下氣。目前,從中醫藥探討甲狀腺疾病的防治具有極大潛力。本研究查閱了近20年發表的中醫及中西醫結合對甲狀腺結節辨證論治的文獻,對中醫治療甲狀腺結節的方藥規律進行了分析。
歷代醫家認為癭病的基本病理是氣滯痰凝壅結頸前。肝郁津血失于正常輸運,脾虛水濕不得轉輸,隨聚濕生痰,阻礙血運,痰瘀互生互結;或氣痰瘀血久而化火,進一步煉液為痰,痰氣搏結日久則血行不暢,瘀血內生,與痰氣相凝而生結節;邪侵日久,也易產生內熱,耗傷氣血[7]。從本研究中可看出,中藥治療甲狀腺結節多為清化痰熱、軟堅散結、疏肝理氣、清熱瀉火的藥物,方劑上多為祛痰劑、理氣劑和清熱劑為主,這些方劑與統計出的中藥治療甲狀腺結節的中藥功效相符合。本病的發展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隨著病機的轉化,在不同的階段具有不同的病理特點。所以在治療時應根據不同的病機施以相應的方藥。化痰止咳平喘藥位于第一位,頻次比較高的藥物有海藻、昆布、貝母、夏枯草、半夏等。古之醫家認為癭病大多為痰做祟,治療不離化痰散結法,《神農本草經》提出海藻“主癭瘤氣”,《本草經疏》中記載昆布“東垣云:癭堅如石者,非此不除”。 現代醫學認為二者是治療單純性甲狀腺腫最有效的中藥藥物。痰氣凝滯日久,使血液的運行受阻而產生血行瘀滯,則可致癭腫較硬或有結節,腫塊經久不消[8]。因此痰瘀互結是本病的一個基本病機,化痰祛瘀是其基本治法,所以活血化瘀藥也是其常用藥,頻次高的為三棱和莪術,此二藥常相須使用,既入血分,又入氣分,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之功效,適用于氣滯血瘀伴有疼痛者。“氣病多從火化”憂恚郁怒,痰氣壅結,郁久極易化火,熱毒與甲狀腺結節的關系最為密切,無論痰凝氣阻還是氣滯血瘀,都會郁久化熱,因此清熱解毒以消癭散結是其常用治法,夏枯草是治療甲狀腺結節的首選藥物,《本草綱目》言“夏枯草大治瘰疬散結氣。”其性辛苦寒,味辛能散結,苦寒能泄熱。本病日久不消,耗傷正氣,精血不足,形成虛實夾雜類癭病,所謂“久病必虛”。本研究中統計出補陰藥和補氣藥相對偏多,說明本病到后期出現的氣陰兩虛證,治宜益氣健脾。陳如泉教授認為,益氣養陰法是治療甲狀腺結節及甲狀腺結節術后復發的主要法則。常用黃芪、太子參、黃精等補脾肺氣,麥冬、沙參、玄參等補肺胃陰,生地、女貞子、旱蓮草、牡蠣、鱉甲等補肝腎陰[9]。
程益春教授認為甲狀腺結節的發病年齡日益年輕化,與工作、環境,飲食諸多影響因素有關,甲狀腺結節是由多種綜合因素形成的[10]。中醫藥在甲狀腺結節發現的早期就可以進行藥物干預,不僅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同時也能預防其復發,更易被患者接受[11-13]。甲狀腺結節除藥物治療外,應調暢情志,保持心情舒暢。因本病多由情志不暢所致,以氣滯為先,古代治療瘦病亦有“順氣為先”之訓,正所謂“善醫者,必先醫其心,而后醫其身。”不良的情緒會加重疾病,不利于疾病恢復。另外要注意飲食調節,合理安排膳食;合理飲食和充足睡眠對甲狀腺病的影響尤為重要,飲食要均衡,要做到葷素合理搭配,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最后要適當運動,平時應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防治結節的復發。
[參考文獻]
[1] 劉芳,余江毅. 抗甲狀腺結節中藥的研究概況[J]. 江蘇中醫藥,2014,46(3):80-81.
[2] 樓曉明. 不同碘營養水平人群甲狀腺結節檢測分析[J]. 中國公共衛生,2011,27(12):1564-1565.
[3] 孫鑫,高天舒. 益氣健脾法治療甲狀腺結節[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4(4):221-222.
[4] 魏萱,王娟,梁貴廷,等. 肺脾同治治療甲狀腺結節100例臨床觀察[J]. 中醫臨床研究,2014,(33):70-72.
[5] 高學敏. 中藥學[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0:453-456.
[6] 趙國平. 中醫藥大辭典[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3091.
[7] 張婷. 洪素蘭教授應用“治未病”理論防治甲狀腺結節病經驗[J]. 中醫學報,2012,27(5):568-570.
[8] 郭潔峰. 中醫藥治療甲狀腺結節的探討[J]. 醫藥前沿,2012,2(1):321-323.
[9] 趙勇,徐文華,陳繼東,等. 陳如泉教授治療甲狀腺結節的用藥經驗[J]. 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9(1):20-36.
[10] 孫世寧. 程益春教授治療良性多發性甲狀腺結節的經驗[J]. 廣西中醫藥,2011,34(5):44-45.
[11] 簡小兵,戴蓮儀. 甲1方治療甲狀腺結節臨床觀察[J].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4,11(1):72-73.
[12] 孔芳麗. 清肝瀉火法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3,(9):78-79.
[13] 鄒先明,黃琴. 養陰疏肝化痰祛瘀法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體會[J]. 中醫臨床研究,2013,(7):82.
(收稿日期:201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