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敏
【摘要】新課改的航標首先指向了學生,而學生在課堂中的主人公地位卻需要在教師的輔助下確立,首先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趣味性,創新教學思路,讓學生的本位意識得到充分地發揮。
【關鍵詞】課改;小學音樂;本位意識
音樂給人帶來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于精神層次而言是一種無形的熏陶,小學時期是培養情感的關鍵時期,新課改實施以來,更多的關注傾向于學生本位意識的培養,培養起他們對于音樂的感悟和音樂創新能力,是對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的踐行,而在目前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在小學音樂課上只注重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忽視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讓音樂的涓涓細流流淌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生成對于音樂的無盡熱愛和精神感受,亦是素質教育對于學生本體的基本的尊重。
一、民主教學,關注每一個學生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離開學生參與的課堂便形似枯槁,沒有生機,新課程標準中明確地指出了小學音樂教學要在關注個性發展的同時,面向全體學生,深入挖掘出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并使其受到音樂的感染,在師生互動的音樂活動中,充分展現每個學生的風采,實現普遍參與與發展個性的完美融合,在形式多樣的教學形式中,探求學生本位意識的發展,讓民主的光芒照耀在課堂的每一個角落,給每一個學生獲得音樂體驗的機會。
例如在教學《幽靜的山谷》時,教師便可以采取民主的教學策略,關注學生本位意識的發展,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是我們必須要正視的,每個學生在課堂上會對同樣的問題產生不同的認知,這首歌曲是一首德國民歌,旋律上典雅、抒情,教師可以利用鋼琴為學生彈奏,在心靈上為學生帶來一種震撼,然后讓學生想象音樂的畫面美,談自己在聽完音樂后的感受,當然,在這樣的時候,就會有部分優秀的同學能夠流利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到一種幽靜的山林美。”“我仿佛看到了鳥鳴山幽的山林景色。”……但是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生個體的差異,即便是自己的教學程序被打亂,也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起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比如說“我期待課堂上的每一個學生都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這堂課我們不論對錯,只論勇氣,勇敢的孩子就是最可愛的學生。我們用掌聲給予他們最動情的鼓勵。”在這樣的情緒激發下,學生們很快就踴躍地參與到課堂中,使每個學生都對音樂有了自己獨特的感悟。
學生本位意識的培養,不是面向優秀生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只有民主的課堂、輕松的環境才是學生參與課堂的基礎,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用激勵教學策略,給予每個學生表現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將自己內心深處的音樂之門打開,獲得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活化教材,激發參與熱情
童趣是我們內心深處一直潛藏著的美妙感覺,使音樂課充滿趣味性是學生本位意識培養的前提,只有充滿童趣的教學內容,才可以讓學生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參與到課堂中來,實現思維與知識的碰撞,激發出學生的創新思想,故而,教師要以學生的心理特點為依據,給學生一種刺激的、挑戰性的教學情境,讓他們在任務和興趣的驅動下轉變自己的學習理念,將“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實現學生音樂教學的主體性。
例如在教學《美麗的星座》時,教師便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競賽的方式,說出我國的少數民族名稱以及熟知的樂器的名稱,知識競賽本身就會給學生帶來一種趣味性,因為小學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競爭意識,在知識競賽結束后,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少數民族優美的歌舞,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審美體驗,視頻帶來的愉悅性,會讓學生迅速地產生學習歌曲的欲望,在這樣的欲望驅動下,為學生播放歌曲,抒情活潑的音樂會給學生帶來一種美妙的感受,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整堂課在一種欣賞的、輕松的、趣味的環境中進行,學生產生了主動學習的欲望,培養了他們在音樂課堂上的主體意識。
趣味性是培養學生主體性的前提,每一個音樂作品中都蘊藏著一種趣味的力量,需要教師將教材進行積極地整合和挖掘,使其凸顯出趣味性,采取有效教學策略,激發起學生的興趣,進而獲得主體參與意識。
三、力求創新,展現個性光芒
學生的個性發展是在不斷地尊重中實現的,本位意識的培養,離不開對學生的基本尊重,音樂教學是一種主觀性特別強的欣賞性和體驗性的審美教學,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將自己的主觀見解強加給學生,要尊重每個學生的思想,實現個性發展,鼓勵創新。
例如在教學《空山鳥語》時,教師就要讓學生在自主感知音樂的同時,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讓學生在想象的世界中,展現自己獨特的音樂感悟,教師可以在播放樂曲后,讓學生自己去領悟其中的意境美,可以將語文與音樂學科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寫出自己對于這首曲子的感悟,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便發現了很多創新的主張,例如“人、鳥、山的融合是那么的自然”“曲子給人一種百鳥齊鳴于山谷中的愉悅感,在自然的和諧中,讓我們懂得了環保的重要性。”“音樂便是情感的宣泄,在鳥和自然的融合中,更聽到了人的聲音,富有情趣的生活值得我們去熱愛。”這些新穎的感受是學生對音樂深刻的、獨特的感覺,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及時地生成這樣的創新點,并對其進行積極地鼓勵,試圖為學生個性的發展作出努力。
個性的展示是需要機會的,在這樣的機會中,往往會使學生的創新思想得到有效地啟發,拓展開來,形成音樂課堂上一道必備大餐,將是對于素質教育的一種尊重。
總之,新課改的步履匆匆,卻留下了學生的腳印,在學生本位意識的培養上,教師要作出自己的努力,在課堂環境的構建上,學生情緒的指引上,都要積極地服務于學生,讓學生真正地享受音樂這份藝術大餐,徹底告別“食之無味”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李強.淺析音樂藝術之魅力[J].內蒙古藝術,2004(01).
[2]金梅.談音樂教育在審美和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藝術研究,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