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星
【摘要】小學音樂教學不能固守傳統的教學方式,以為課改的春風與音樂無關,“學講方式”這種課改模式對于所有學科都是適用的,而且效果是良好的。文章從“學講方式”的背景和意義以及培養自學習慣入手,著重突出了學生學習時教師的如何走好對應的“五步”,以此探索“學講”在音樂課堂的運用。
【關鍵詞】小學音樂;“學講”;“五步”;策略
“學講”教學模式的核心是“五學”和“五步”。那么,教學中如何體現“五學”、運用好“五步”而有效開展“學講”呢?下面以蘇教版的小學音樂教學案例,談談具體的操作流程和可行性策略。
一、“學講”模式的背景和意義
江蘇省徐州市首次提出的“學講計劃”,在全市中小學教學中開展“學講模式”,是對新課改的創新,是對新課程理念的詮釋,為一線教師們如何改變課堂模式、構建學生會學、樂學的互動課堂而指明了出路、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模式。
學講計劃的實施、學講課堂模式的構建中,應注意學講是對傳統課堂的創新和改進,不是對傳統教學的顛覆和揚棄。“學”、“講”固然重要,但教師的“教”同樣不可忽視。“學講”教學模式的核心是“學進去”、“講出來”,如何學進去,再講出來,凸顯學講的“五學”,教師走好“五步”是關鍵。學生行為的“五學”凸顯學生的學習的主體地位,改變“接受學習”為“主動探討”。這和新課改的理念完全相同,值得推廣和使用。
小學音樂教學是實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徑,實施音樂的美育功能,讓學生自主感悟、合作學習是關鍵和核心,只有學生真正學進去,才可能受到美的熏陶、音樂的感染。因此,學講模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開展學講模式也是新課程標準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基本要求,更是新課改的“學生為主體”的凸顯。
二、課前有效預習,培養“自學”習慣
學講計劃的重心是“五學”,而自學居于“五學”之首,自主學習根據學習的時間和方式,又可以分為課前預習和課堂自主學習。而課前預習是教學重心前移的焦點。課前預習什么,對于小學音樂來說,可以是對歌詞的理解,詞作家、曲作家的了解,對歌曲的創作背景的學習和掌握等。如學習《同一首歌》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查閱相關資料或利用網絡資源,查詢《同一首歌》的寫作年代、創作背景,了解《同一首歌》的曲作者孟衛東和詞作者陳哲的生平,主要作品,以及這些作品的深遠意義,學習和演唱孟衛東和陳哲的歌曲,如《讓世界充滿愛》、《血染的風采》、《中國進行曲》等,甚至可以讓學生背誦歌詞,把握歌詞大意,和歌曲的意義。
三、課堂教學,突出“五步”
(一)教師慢一步,注重“自學”的效果檢查
學生在課前對既將所學內容的初步感知和把握,課堂上教師“慢一步”。如課堂伊始,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等電教手段展示陳哲、孟衛東的肖像圖片,讓學生看圖片說說是誰?主要的作品有哪些?這樣的自學,利于理解這首歌所表達的音樂情緒,理解這首歌曲中的所抒發的真摯的感情。
(二)“問學”時,教師緩一步
問題教學是新課改下常用的教學方式,但問題教學有時存在“即問即答”的普遍現象,如學習《同一首歌》時,教師讓學生聽歌曲,然后問: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歌曲嗎?這樣的問題,對于學生的探討學習、拓展學習意義不大,而“問學”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甚至實現“舉一反三”。如果教學中,在學生欣賞了《同一首歌》后,再引導學生閱讀歌詞,而再提出問題:這首歌曲分為幾個部分,每一個部分表達了怎樣的音樂激情?對于前一個問題,這首歌曲分為幾個部分等問題的提出,利于學生去思考、去討論、去感受音樂的美而理解音樂的內涵,以及歌曲的主題思想。
(三)“互學”時,教師“讓一步”
“互學”簡言之就是小組談論、交流展示的學習形式,通過生生互助而學習的方式。“互學”時,教師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對問題進行探討。如你對歌詞的“角落”和“渴望”是怎樣理解的?歌詞的主題思想是什么?等問題的思考和討論,需要學生相互合作,互相討論,而歸納出“渴望”的是“人間的真情”等,如果教師不給出時間,不給學生留出討論的空間,而純粹讀讀歌詞、唱一遍歌曲是沒法實現這一目標的。
(四)“悟學”“教”學時,教師“退一步”
教師退一步、停一步很關鍵,更見出教師的教學藝術。教師應樹立“生進我退”的理念,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學進去”之后,充分“講出來”,在“講出來”中感受學習的快樂,從而更激發學習的熱情和欲望。如學習了《同一首歌》,用不同的演唱版本,以不同的方式演唱這首歌,讓學生仔細聆聽,邊聽邊想邊思考分別采用了什么演唱方式等,讓學生體會到這首歌曲的重點在于哪些地方應唱得親切柔情,哪些地方應唱得熱情激動,再通過這首歌曲的學習,討論和交流這首歌曲的調式、節奏(2/4、3/4、4/4)和歌曲結構等等,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創新,講出來自己的所獲、所聞等。
此外,對于歌曲的較高層次的理解和把握,教師“停一步”讓學生充分體驗而感知:整個歌曲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抒發了人們辛勤工作之后,經過人們的辛勤勞動而獲得豐碩的成果,歡聚一堂,親切交流的真摯感情;而第二部分從高音開始形成全曲的高潮,抒發了人們激動、興奮的心情,與第一部分形成鮮明的對比。
音樂教學應體現趣味性、知識性、探索性等。如何有效開展“學講”模式,開展“五學”、把握“五步”是走好學講這步棋的關鍵,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堅持“學講”計劃,讓“學講”駐足小學音樂課堂,讓音樂教學因“學講”而魅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