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媛媛?陶瑩瑩
摘 要:筆者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深入了解大學生兼職的現狀和成因,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詳細分析。筆者認為,大學生兼職應理性面對;家長要積極引導學生,避免上當受騙;學校應建立兼職信息平臺,開設普法課程,積極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
關鍵詞:大學生;兼職;調查
一、大學生兼職現狀調查
1. 調查對象
筆者在校園內隨機發放調查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6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93%。大學一年級學生72人,占38.7%,大學二年級學生36人,占19.4%,大學三年級學生40人,占21.5%,大學四年級學生38人,占20.4%;男、女生的比例為106:80。
2.調查結果
(1)大學生兼職的總體情況:調查中有78人未做過兼職,占調查人數的41.9%,有108人做過兼職,占調查人數的58.1%,可見大學生兼職現象普遍存在。
(2)大學生兼職方式:調查顯示,大學生在兼職方式中,從事家教的占20.6%,校園內兼職的占35.1%,發放宣傳單占19.2%,餐飲服務員占23.5%,其他占1.6%。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對校園內兼職比較感興趣。
(3)大學生兼職原因:在對大學生做兼職原因的調查中,有30.1%的學生是為了賺取收入,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有33.8%的學生是為了鍛煉能力,提高自身素質,有21.4%的學生是為了積累經驗,提前做好就業準備,有12.5%的學生是為了增長社會見識,充實大學生活,有2.2%的學生選擇其他。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從事兼職活動是為了鍛煉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質。但在大學生實際的活動中,由于在選擇兼職崗位時的被動性,學生獲得的經驗往往可能與將來的工作關聯性不大。
(4)大學生獲取兼職信息的途徑:調查顯示,大部分同學通過QQ、微信、微博等媒體獲得兼職信息,達到調查人數的29.9%;大學生獲取兼職信息通過校園廣告的占20.3%,通過中介咨詢的占14.8%,通過朋友、學長等介紹的占21.3%,通過學校機構或者學生社團的占11.6%,通過其他途徑的占2.1%。調查顯示,同學們獲得兼職活動的信息大多數來自于媒體,其次是校園廣告。隨著媒體信息的廣泛傳播,兼職信息的來源也日益豐富,聊天工具更為多樣和便捷,因此同學們很容易通過媒體獲取兼職信息,但其真實性和安全性都有待進一步考證。
(5)大學生兼職受騙情況:在調查的過程中,絕大部分學生表示在兼職過程中有過受騙經歷,其中亂收押金占20.9%,中介欺騙占28.3%,延長工時占21.1%,拖欠工資占16.4%,壓低工資占11.8%,其他情況占1.5%。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大學生從事兼職活動時遇到受騙的情況是常見的,主要原因是大學生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法律意識淡薄,不知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也由于我國在大學生兼職方面缺乏管理制度和法律文件。
二、探討
1.從學生層面分析
大學生首先在思想上應該理性面對兼職,不追風,不跟風,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是否兼職,或者從事兼職活動的時間。如果為了賺取收入,建議大學生選擇從事活動的時間周期短、經濟效益較好的工作,如果是為將來就業做準備,建議選擇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大學生在從事兼職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兼職前充分了解相關信息,選擇可靠的兼職途徑,做到防患于未然。兼職的過程中要學會和雇主有效地溝通,提醒雇主注意工作時長的薪酬,勇于爭取自己的勞動所得。如果在兼職的過程中受騙,要及時告知家人、老師和同學,及早采取正確的措施,與當事人和相關部門聯系并投訴,有效維護自身權益。
2.從家長層面分析
作為學生家長,在面對學生從事兼職活動時,一定要在思想上和行動上給予正確的引導,并進行理性的分析,及時、充分、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學生兼職的時間、地點和內容,并保持聯系。在與學生日常相處的過程中,也應該不斷提高學生的防范意識,避免學生上當受騙。
3.從學校層面分析
學校有關部門可以建立一個大學生兼職信息發布平臺,拓寬大學生兼職信息的傳播途徑。同時學校可以開設有關普法的選修課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識,培養自身法律意識,更好地保護自己。學校也可以加大與社會各企業、公司的溝通和聯系,爭取獲得更多大學生兼職信息。
參考文獻:
[1]經 素,吳亞予,趙 燕.大學生兼職情況調查報告——以南京地區高校為例[J].青年研究,2005(10):67—70.
[2]李琳雅,楊 琳,陳圓圓,等.當今大學生兼職現狀調查與分析[J]. 中國電力教育,2011(32).
(作者單位:范媛媛 鄭州大學護理學院;陶瑩瑩 鄭州大學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