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光霞

摘 要:本文主要從“應用文寫作”傳統教學存在的低效原因等方面進行分析,探析目前高職院校的“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瓶頸,立足現實,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三大課堂聯動教學,即以學生的日常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三個課堂為背景所創設的實踐教學模式。
關鍵詞:應用文;實踐教學;改革
應用文寫作能力不僅是高職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社會對高職學生能力的基本評價因素之一。然而,近年來高職生的寫作水平卻不容樂觀,其主要表現在:錯字連篇、語句不通,而且格式也一塌糊涂……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此之差, 除了語文基礎薄弱、網絡抄襲之風盛行等客觀因素外,還與“應用文寫作”課程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以及這門課程的教學方式不正確等有關,為了提高高職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亟須對該課程進行改革。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應用文寫作本身強調格式的規范性,使得很多同學學習起來感到枯 燥;二是教師在教學方面往往使用傳統四步法“講解理論—分解格式-分析例文-仿寫例文”進行教學,也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大打折扣。傳統模式的教學本質是授人以“魚”,而非授人以“漁”。學生在這種狀態下只會“打開書感覺什么都會,關上書原來一片茫然”。總之, 在這種舊有模式之下,學生的應用寫作能力難以真正提升。為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了三大課堂聯動教學的新模式。
一、“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對策——三大課堂聯動教學
1.第一課堂——以項目為導向的課內教學
在以往的“應用文寫作”教學中,不管其內容、體例、名稱如何變化,都脫不了學科教育的窠臼。這門課程如何滿足高職人才培養的需要,如何建構符合專業發展的、與學生職業生活貼近的寫作課程,一直是困擾高職院校語文工作者的難題。為此,我們在不斷的學習和摸索中,尋找出了一條新的實踐教學模式——三大課堂聯動教學法,即以學生的日常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三個課堂為背景所創設的實踐教學模式。
三大課堂的第一課堂即為課內,在課內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主要以項目為導向設計任務進行教學,即以項目和任務作為載體來對整個教學內容重新設計,從而構建了基于工作過程和以項目和任務為載體的應用寫作課程。我們以一學期16周、每周兩課時來進行教學安排,共設計了八個項目,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教學效果也比較理想。(以旅游專業應用文寫作課程為例,如表所示)
由于我們以項目和任務為載體來進行教學,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教、學、做”合一,并且能有效地完成各項任務,通過完成任務來達到教學的目的,就成為了我們課程教學改革關注的重點。為此,我們明確提出高職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應圍繞“情景模擬”“項目載體”“案例驅動”和“任務演練”等教學模塊進行設計,對此我們也提出了一些要求。
(1)情景的設計必須真實,具有可操作性。比如“訴訟類”文書的情景設置,老師可以旅行社發生的糾紛為例,讓同學們去扮演法官、被告、原告。這樣學生的參與性大大提高,他們會主動地思考如何來寫好起訴狀、答辯狀等,變被動為主動,學習的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2)任務必須落到實處,由于每個班的學生質量參差不齊,學生人數也是有多有少。在設計任務時,我們就需要分小組進行,讓每個同學都有任務,都參與到其中來。
(3)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圍繞某一任務,小組成員需要共同協作完成。在完成過程中,小組成員需要集思廣益,共同經歷寫作的每一個環節,直到構思成文。
(4)任務的安排必須要涵蓋重要的知識點,本門課程由于一學期共32課時,8個任務。時間緊,任務重。在安排任務時,還得將重要的知識點涵蓋住,不能讓學生在做的樂趣中忘記掌握知識點。
2.第二課堂——校園生活
(1)要提高應用文寫作能力單靠在教室里紙上談兵是不夠的,必須在實踐中鍛煉提高。而學校作為一個工作場所,恰恰為學生提供了實踐的第一平臺。在行政公文教學時,可以帶學生到學校辦公室參觀,從負責撰寫文書的工作人員處,就公文的寫作、發文和收文的流程進行了解;在事務文書教學時,可以放手讓學生去參與一些活動的策劃,寫出活動方案,并為活動制作海報、廣告等。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應用文寫作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程序性有最直觀的認識,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據調查,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計劃和授課內容是針對所有專業的,所以講解內容的安排上就帶有普遍性,不具備專業性。這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滿足學生以后的工作需求,也一定程度上違背了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這種情況下,我們建議,可與專業教師聯系起來共同開展教學,在課堂上,可先根據學生的專業進行分組,并且結合專業特點安排任務。學生在接受任務后,就需要在課外做更多的準備工作。當然,這個過程不需要占用課堂教學時間,而是需要讓學生與專業老師聯系,在了解專業知識后再學習和寫作專業應用文。如建筑專業學生,通過參觀學習,讓他們掌握建筑知識中的結構、墻體、護欄的一些標準,了解施工技術和工程標準,然后讓他們學習設計任務書、施工說明等專業應用文。由此可見,校園作為學生們的第一實踐基地,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
3.第三課堂——社會生活
學生在校學習時,我們可以提供豐富的校園內部“應用文寫作”課程實踐教學平臺。在課外,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假期和實習的時間,建立多樣化的校外實踐教學平臺。
讓學生走出教室,在實踐中體會寫作的全過程。例如,帶學生到當地企事業單位,了解公文從寫作到報送過程;請負責撰寫公文的人員介紹公文形成的全過程;收集學校下發的公文,讓學生來辨別其寫作是否規范,對不規范的公文加以修改和完善。
這樣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成功轉型為職業人創造了條件,可以使學生在畢業前熟悉一般職業的概況,并在畢業后能在較短時間內適應自己所選擇的職業活動,有效地進行工作,同時也把“應用文寫作”課上得更生動、更多樣、更有成效。
二、“應用文寫作”配套資源建設
1.網絡課程建設
2011年本課程在廣安職業技術學院已成功申報為院級精品課程,同時也在網絡上建立了學習平臺,相關資源實現了共享。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自學、完成作業。
除了網絡平臺外,教師還可以在網絡上設置博客,撰寫與課程同步的輔導文章,使之成為課堂富有特色的一種延伸。博客內容是對課程的補充與拓展,也可以利用博客的留言和評論功能,進行師生間坦誠的交流。
2.打破傳統考試方式
考評方式必須細化。教學方法改革后,我們的考評方式也必須得跟上節奏。在試題結構中削弱理論試題比重,加強寫作試題比重;減少那些需要花很多精力背誦記憶的客觀題型,增加那些檢驗思維、表達能力和語感的主觀題型。打破一張試卷定乾坤的傳統考試方式。除此之外,我們必須加大對平時學習的考核力度,真正讓學生行動起來,既掌握知識,又增強了技能。
應用文在當今社會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應用文寫作能力已成為青少年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各種工作崗位中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重視,然而現實的應用文寫作教學卻不盡如人意。作為寫作教師,我們更應對應用文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應用文寫作“實踐式教學模式”也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地完善和提高,只有不斷探索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改革創新,使學生學以致用,才能使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得以真正的培養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張艷君.應用文寫作動態實訓教學法淺析[J].山東省青年干部管理學院學報,2008(04):139—142.
[2]李芬芳.應用文寫作“情境”教學法的實踐[J].寫作(高級版),2008(09):21—24.
[3]伍丹陽.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0(06):148—149.
(作者單位:廣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