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立君?余華珍
摘 要:當前學生社團已成為高校文化中具有重大影響的群體。在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中,各類學生社團活動無疑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學生社團在高校校園文化中顯然起著重要作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現存的管理體制的缺失,其弊端正日漸顯露,因此高校學生社團在其今后的建設與發展上顯然還有諸多問題需要探討與解決。
關鍵詞: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發展;思考
一、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在學生社團中的作用
共青團是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也是黨聯系青年群體的橋梁和紐帶,具有先進性和群眾性兩重屬性,高校共青團在參與大學生社團建設及管理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肩負著不斷鞏固和擴大黨執政青年群眾基礎的重要政治任務,要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從社會組織動員、青年分類引導、服務青年成長、利益訴求表達等角度,積極探索做好青年群眾工作的有效路徑,積極發揮主力軍和突擊隊作用。社團活動不但能夠激發學生求知欲,更體現通過活動載體塑造學生個性,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樂于助人、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高校共青團應積極倡導和組織開展學生社團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參加社團活動。
二、學生社團存在的問題
(1)社團物質條件不足。很多高校的學生社團普遍存在活動經費不足,缺少活動場地、社團辦公場地,社團指導教師配備不夠等問題。
(2)社團活動層次低。近年來,學生社團如雨后春筍般地發展起來,但很多學生社團在建設項目上沒有具體的規劃,沒有明確的發展目標。許多學生社團活動缺乏整體策劃,缺乏專業指導,使得一些學生社團的作用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以致社團活動在低水平上徘徊。
(3)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主要體現在缺少必要的管理機制,分工不明確,管理無規范,組織過于松散。
這些情況嚴重影響和制約了學生社團的健康發展,也是有些學生社團曇花一現的原因所在。對此一些學生社團除了及時補救上述問題,還必須要苦練內功、夯實基礎,把社團的自身建設提上日程,作為最首要的項目來建設。
三、對學生社團的思考
(1)尋找依托點。學生社團的薄弱點是社員(會員)流動(流失)較大,專業性較弱,活動內涵不強。學生參加某一社團一但學不到東西、提不起興致,必很快游離其社團。所以社團一定要自覺增強功底,提高含金量。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尋找一個依托點,比如以第一課堂為依托,以第二課堂為延伸,由此來建設社團的內涵。
(2)抓住凝聚點。社團是一個即松散又嚴密的組織,而組織是否有凝聚力,社員是否熱愛社團,將決定社團能否辦得成功。所以要努力尋找凝聚點和抓住凝聚點,以及加強成員之間的情感交流。
(3)利用閃光點。一般而言,一個學校學生社團數目至少有二三十個,如何在眾多社團中站穩腳跟,除了靠學校主管部門的支持和全體成員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社團要有其本身的閃光點,社團的獨立之處能夠讓社團與眾不同,從而吸引他人的關注,這往往是該社團的立身之本。
四、讓學生社團走向社會
首先要說明,走向社會并不是把大學生社團社會化,而是指其本身具有的社會性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那么應該怎樣讓高校學生社團走上社會呢?走上社會后又要注意些什么問題呢?
(1)尋求與大學生社團自身特點相匹配或相近的社會團體的支持及服務社會。大學生社團走出校門,接觸社會,才能開闊眼界,獲取有利于大學生社團進一步發展的一切有利因素,同時,在互聯網時代要順勢而行,充分利用新媒體獲取信息及展現自我魅力,實現個人價值、集體價值以及社會價值。
(2)利用大學生社團自身資源優勢緩解社團活動經費瓶頸問題。大學生社團活動經費嚴重缺乏是個普遍現象,社團要發展,要結合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不斷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積極探索做好大學生工作、參與創新社團管理的有效路徑,積極主動作為,根據社團自身資源優勢服務社會的同時獲取經費贊助。
學生社團走向社會的方法和途徑是多樣的,但走向社會所要注意的問題亦不少:第一,在走上社會的同時也應保持自身的純潔性;第二,應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切勿成為某社會團體的附體;第三,應保持學生社團的良好信譽;第四,應把自己和某些社會團體區別開來,不能把營利作為根本目的。
高校學生社團作為高校文化重要載體,需要通過規范管理,多元開拓達到社團規范化、民主化、信息化。不管是社團管理機構還是社團自身都應從健全制度、探索科學管理,走社團自治與學校管理相結合、社團發展與社會相結合之路。與時俱進,創新理念,努力建設成為繁榮可持續發展的高校學生社團。
參考文獻:
[1]劉文菁.加強學生社團建設的思路與方法[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03(02).
[2] 姚啟和.高等教育管理學[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江西應用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