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燕
摘 要: 為了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作者根據自己小學英語教師職業技能課程訓練課的教學實踐,詮釋了小學英語教學技能的內涵,提出了當前高職英教專業職業技能培養存在的問題,從提高師資隊伍素質、構建科學課程體系、利用微格教學和重視教學實踐方面,探討了高職師范生小學英語教學技能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小學英語教師 教學技能培養
新課程改革、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嚴峻的就業形勢,要求高職院校提高每一位師范生的學科教學技能,保證基礎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高效進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進而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探索小學英語教學技能的培養策略是每位英語教育者的職業責任。
一、小學英語教學技能內涵
小學英語教學技能指教師在課堂實施教學、調控和評價教學的過程中,用各種教育教學理論實現教學目標,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一系列行為的總和[1]。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在專業上必須得到英語專業技能和學科教學技能兩方面的培養。英語專業技能包括英語語言、英語文學、英語國家文化和翻譯等方面的語言知識和英語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英語學科教學技能主要指英語教學素養的養成和英語教學技能的訓練,如:詞匯教學、語音教學、句型教學和語篇教學等技能,同時突出訓練學生的英語板書、簡筆畫、歌曲演唱、英語短劇表演和實用教具制作等輔助教學技能。教育工作者經過多年的探索研究,把教學技能分為教材分析技能、教學目標設計技能、教案編寫技能、課堂導入技能、課堂講解技能、課堂提問技能、課堂調控技能、課堂激勵技能、教學媒體展示技能、練習設計技能和作業設計技能。這就需要未來的小學英語教師不僅要夯實自己的英語基本功,還應熟悉小學生的身心特征及認知結構和發展規律,掌握教學技能。
二、小學教師英語學科教學能力培養現狀
高職院校重視師范生教學技能的培養,實施“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加強師資培訓,重視實訓基地建設,提高師范生見習實習質量,但多數師范生在語言能力、教學設計、課堂實施、教學評價和教學創新能力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對院校師資隊伍、課程設置和小學英語教學實踐的分析如下:
1.師資隊伍的軟肋
習總書記說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課堂教學的決策者,是決定外語學習的最根本因素[2]。盡管多數教師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態度端正、忠于職守,但也存在教育教學觀念滯后、缺乏專門學科教學知識的問題。他們忽視了自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產生的隱性影響,另外,教師多數從高校畢業后經過短期的崗前職業培訓就開始任教,自身缺乏實踐教學,不了解小學教師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能,不能有效地對師范生進行學科教學能力的培養。聘任的兼職教師由于自身工作繁忙和松散的聘任關系而責權不明確,難以保障教學的持續性,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2.課程設置不合理
英語教育小學英語方向開設的課程缺少視唱練耳、書法、簡筆畫等培養教師基本功的課程,導致實習生或畢業生不能游刃有余地充分利用歌曲、簡筆畫、板書和游戲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動手能力和實踐課程較少,畢業生不能嫻熟地根據教學需要創造性地制作實用教具、課件和靈活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小學英語教材解讀、教育見習實習等綜合實踐課程比例偏小,理論知識多于實踐教學,致使實踐環節比較薄弱,不符合“能力本位”的課程觀,不利于高職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3.小學英語教學實踐薄弱
教學實踐包括教學實習和教學見習。為期3個月的實習期并不能馬上讓實習生成為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除去短暫的實習期外,指導老師對實習生教學技能的培養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指導老師對實習生的教學能力水平不能準確評估,有些指導老師認為實習生對教學常規的東西應該了如指掌,不用過多指導,殊不知,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都是實習生所沒有實踐過的,均需指導;還有些指導老師對實習生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堂用語和課堂實施嚴格規定,從而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實習生的自由發揮和創新能力。以上兩種做法都不利于實習生學科教學技能的培養。
三、小學英語教學技能培養策略
1.提高師資隊伍綜合素質
教師的言行舉動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要加強師德師風教育,提高教師人文社會科學素質,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通過開展各項培訓工作,加強師資隊伍內涵建設,積極倡導“請進來,走出去”的原則,鼓勵專業教師到合作小學,采取崗位培訓、見習和掛職鍛煉等形式,進行專業實踐鍛煉。聘用具有一線教學實踐經驗的教學骨干,讓兼職教師承擔課堂教學任務,擔任技能要求高、與小學用人單位緊密聯系的專業課的教學;參與實訓教學,指導學生完成實訓課程中的關鍵任務;指導見習生、實習生,在小學真實的課堂教學中對實習生進行指導和幫助。
2.構建科學課程體系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英語教育課程體系要本著“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基本原則來制定相關的課程體系,加大教育類專業課程的比例,將教育類課程分為顯性與隱性兩類,以及理論課、訓練課、實踐課、活動課四個部分[3]。對于學生學科教學技能培養的課程應該加大比例,增開書法、美術、音樂和手工制作等課程,這些教師基本功非一日之功,應從一年級起開設,并且要求學生堅持練習,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督促學生下苦工。小學英語課程與教學論系列課程如小學英語教材解讀、小學英語教師職業技能、微格教學、小學英語教學設計和教育見習實習等課程應開設在二年級和三年級,增強學生的職業技能,聘請兼職教師指導學生實踐教學,為培養能勝任小學英語教學的畢業生奠定基礎。
3.微格教學訓練學生教學技能
微格教學(Microteaching)是一種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培訓師范生和在職教師教學技能的系統方法[4]。微格教學的特點是訓練課題微型化、技能動作規范化、記錄過程聲像化、觀摩評價及時化。微格教學是把復雜的教學過程分解為許多容易掌握的單一教學技能,對每項教學技能進行逐一研討。師范生采取分組的方式,小組人數一般不超過10人,每人講課時間為5-10分鐘,微格教學的聲像設備把每位師范生的講課過程如實客觀地記錄下來,學生能及時看到自己的教學行為,獲得自我反饋信息,利于及時修正不太注意的教學細節,如多余的習慣性動作、口頭禪。
4.重視教學實踐,提高見習實習質量
教學能力的發展離不開大量的教學實踐,任何缺乏“實踐”的技能訓練都是不合格的[5]。實習質量的好壞決定了師范生能否成為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能否成為基礎教育的主力軍。師范生在實習過程中觀摩指導教師授課;與小學生溝通了解他們身心特點;模仿和訓練自身在語言表達、教學設計、課堂實施、教學評價和教學創新等方面的教學技能。教學實踐的重要性要求高職院校高度重視教學見習實習,提高見習實習質量;增多見習機會,保證頂崗實習和實習時間;根據實習學生人數給每位教師分配一定數量的學生,配合小學教師指導學生的實習工作,跟蹤實習進度,了解實習效果;實習期間,加大檢查力度,了解學生實習情況,加強與實習學校的合作交流,院校合作完成對實習情況的跟蹤、管理、考核和成績評定工作,確保實習的有效實施。
四、結語
基礎教育的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對高職院校師范生教學技能的培養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小學英語教學技能的培養非一日之功,高職院校要通過提高師資隊伍綜合素質、優化課程設置、系統的微格訓練方法和提高實習質量等途徑,加強英語師范生教學技能的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因材施教,挖掘學生的優勢智能領域,發現學生的特長加以引導,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系統訓練,注重訓練的質量,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為我國小學培養出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高素質、創新型英語師資。
參考文獻:
[1]王麗春.小學英語教學技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韓剛.課程與人:職前英語教師的成長[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3]魏飴.高等師范學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及培養模式新論[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2007.
[4]衛建國,張海珠.課堂教學技能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5]鄒為誠.外語教師職業技能發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本文系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4校級教研項目:小學英語教師職業技能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4015)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