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貞
摘 要: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是中國基礎教育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同時是發展農村基礎教育的基礎力量。筆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對農村小學教學存在的眾多問題及其實施策略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問題;解決對策
農村小學語文一直都是當代教學中的重要課程,也是當代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首要任務。
1.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自身的素質低。農村小學現有的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非常低下。大部分老師是文革中的初高中畢業生,沒有接受相應程度的真正專業文化知識教育,自然不會接受專業的系統訓練,知識水平有限,汲取知識非常慢、渠道狹窄,無法做到與時俱進,跟不上小學語文教材的變革以及時代的新要求。在教材改革中,很多教師不能透徹理解課程改革大綱與教材中對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求、目的、任務等,自然無法了解新課程改革的調整意見,部分老師盡管知道做出的調整內容是哪些,然而很難將調整內容與教學結合起來。
(2)教學理念滯后。農村,尤其是貧困山區的語文教師,大多數老師覺得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教學生識字,重視對基礎知識的不斷訓練,不關注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重視過程與方法,重視價值觀與情感態度。很多教師很難從語文教學的新課標高度,將教學的重點用來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提高整體素質。集中體現為過于單一的教學手段,格式化的教學思路。
(3)教學資源不足。在實施課程改革后,農村小學與城市學生相比,當前最嚴重的問題是資源非常匱乏。盡管農村小學近年來辦學條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然而與農村的實際需求差距很遠,達標的學校幾乎不多。調查發現,大部分農村語文教學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是最原始的:一本教材書,幾支粉筆,一本教參書,缺乏其他的先進電子輔助教學設備及其輔助性的教學手段。課程改革以來,城市學校的課外補充材料多如牛毛,媒體演示太多,然而在農村小學中完全缺乏這些設備,農村學校因為資金匱乏無法引進“先進教法”,或者有條件引進這些教學儀器的時候,鄉村學校卻無所適從,不利于語文教學的實際效果。
2.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改進措施
(1)加大教師的培訓力度。農村小學語文要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語文教師的素質是首要任務。首先,教育行政及其他相關部門要積極制訂與當地實際情況符合的教師培訓計劃,保證培訓的質量和時間。其次,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大力鼓勵小學語文教師積極參加在職培訓,廣泛參與調研活動,努力汲取知識為自己充電,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實際的教學能力。最后,還要促進語文學科廣大教師積極參與新課程的理論學習,積極培訓教材教法的學習,在業余時間要積極調查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依托跨學校的教學研究、校本研究等形式定期召開學科研討會,探討并妥善處理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2)大膽進行教學創新。農村小學教師必須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深入研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對教材內容要做到了如指掌,對教材的重難點內容做到有的放矢,將課程改革的精神落實到備課、講課的具體教學活動中。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努力轉變教學理念,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大膽創新,將科學教學方式、科學的教學思路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促使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自由飛翔,小學語文教師也在此實踐過程中使專業知識變得更加充實,同時,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從而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效果。
(3)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不同級別的政府部門要按照《義務教育法》,對農村教育加大投入,農村辦學條件要不斷改善,特別是關注鄉鎮中心小學一級規模比較大的學校,盡量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標準為農村小學配齊電教設備與教學儀器。各學校的領導同時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廣泛籌集資金,增添教學儀器,大力改善教學的手段。
(4) 建立骨干教師支教幫扶制度。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校應該盡力發揮學科帶頭人以及骨干教師在教學中的帶動作用,如可以采用“送教下鄉”的定期活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科學的教育理念和高效的教學方法輸送到農村學校,在邊遠山區的小學實行理論指導結合實踐培訓的培育模式,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上公開課,在課后要進行專門研討便于指出實際教學與新課程改革中不符合的地方,并給出改進意見。
參考文獻:
[1]鄭方平,鄭婷婷.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06).
[2]焦正強.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探索[J].文學教育(下),2014(01).
(作者單位:河北省廣宗縣前舊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