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吉麟
摘 要:該文基于人文關懷內涵探討了電視新聞采編人文關懷包含的問題,并制定了電視新聞采編中融入人文關懷的有效策略。對樹立電視新聞品牌形象,提升影響力,凸顯電視新聞采編人文關懷,贏得受眾全面認可,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電視新聞 采編 人文關懷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6(c)-0244-01
1 電視新聞采編以及人文關懷
1.1 電視新聞采編滲透人文關懷的內涵
人文關懷理念最早源自14~16世紀人文思想,核心在于肯定人性以及人本價值,對人的個性進行充分的發展。電視新聞采編滲透人文關懷同樣如此。由20世紀90年代電視新聞發展改革開始,便開啟了電視新聞行業的人文思潮,更多的受眾將目光投向電視新聞采編之中人文關懷的有關事件,因此,電視新聞采編如何體現人文關懷便逐步發展成為改革進程中的一個熱點內容。其內涵在于,電視新聞采編階段中,樹立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注重受眾生存狀況,符合他們的精神需要,并重視維護其人格尊嚴。即電視采編過程中重視人文關懷,始終應將落腳點選在人上,不僅要對自己關懷,同時要關懷其他人,該類關懷應體現深入性以及透徹性。
1.2 電視新聞采編體現人文關懷
電視新聞采編同傳統的廣播以及報紙媒體存在差別,其需要眾多文字、豐富聲音以及生動畫面的有效配合,傳遞的內容信息以及新聞價值體現了多元化特點,使人們產生了更多元化的體會。因此,電視新聞采編凸顯人文關懷更為豐富多彩。
針對電視新聞采編來講,其最大的特征在于聲畫同步,因此,該優勢也逐步成為傳輸正能量的有效途徑。不論聲音或是圖像語言、文字材料,均能有效的凸顯電視新聞采編人文關懷。例如:一些人們無法通過文字以及聲音闡述的信息,可利用畫面較好的展現出來。
另外,對新聞采編之中的弱勢群體給予關懷十分重要。弱者并非單純涉及表面層次,事實上是針對某一類新聞事件之中的當事人并沒有強弱之分,他們均為事件之中的弱者。例如:一期報道拆遷事件的新聞節目,采編人員恰恰抓住事件本質,以人文關懷視角,將搬遷居民以及釘子戶均視作弱者。記者選擇已經搬遷的典型代表,報道其由于無法及時回遷而帶著一家老小搬遷到較遠區域居住,孩子每天只能走很遠的路才能上學。釘子戶雖不用面對此問題,更大的問題卻是缺水斷電,老父親更是兩年無法下樓。恰恰由于該新聞采編人員施以人文關懷,令受眾了解到拆遷所形成的兩敗俱傷的不良局面,最終促成各方通過和平方式緩解對峙僵局,形成了釘子戶終于成功搬出的良好結果。
2 電視新聞采編人文關懷有關問題
縱觀當前電視新聞采編不難看出,其仍舊存在偏離人文關懷、不注重受眾承受力、注重事件高于關心人等不足問題。電視新聞采編階段中,采訪雙方均應成為關懷對象。即應注重他們的尊嚴、價值與人格完整性,慣性以及考量其精神層面有關問題。然而現實工作中,卻往往與人文關懷的核心本質發生偏離。特別是在報道弱勢群體過程中,一些新聞采編工作人員,通過鏡頭盲目的體現其貧窮的一面,該類過分暴露隱私以及對當事人沒有全面尊重的方式有其不可取的一面。
針對受眾來講,往往承受性不足,然而新聞采編人員恰恰在實踐工作中沒能注重這一層面。特別是在報道災難事件時,一些人員過分的展現刺激畫面,雖體現了一定的真實性,然而卻并不適合在廣大受眾面前展現,倘若尺度拿捏不到位還會導致受眾產生反感的情緒。
針對新聞事件,較多媒體更加關注其本身,而較少注重對人的關懷,這恰恰是電視新聞采編人文關懷的瓶頸問題。
3 電視新聞采編融入人文關懷科學策略
3.1 重視提升采編人員道德素質
重視提升采編人員道德素質,從工作人員主體本身來講,便是應積極主動提升全方位綜合素質。不但應強化采編人員針對電視行業有關知識的掌握學習,還應強化有關黨政方針層面內容的學習。特別是當前,我黨新一屆領導班子出擊重拳反腐倡廉、關注民生、開展學習型領導班子建設,整黨風、樹形象。該環境之下,更是需要電視采編人員提升群眾意識,形成良好的群眾觀念,思考受眾的真正所需,方能發揮更大的職能作用。當然該類群眾觀念以及意識的形成,針對新聞采編工作中更加凸顯人文關懷,反應大眾關心的新聞事件、社會問題,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3.2 注重新聞參與人享有的話語權以及隱私權
針對新聞事件之中各類參加人來講,采編工作人員均應對他們的話語權以及隱私權給予保護以及尊重。也就是說,采編人員不應以一種世俗的眼光對待反面人物,對其進行盲目的打擊,并將其所有的隱私曝光在大眾面前、人人唾棄,不給其絲毫便捷的機會。該類方式無疑是較為偏激的,不利于社會和諧,同時體現了一定的非理性。電視新聞節目之中凸現出來的聲畫同步特征決定,倘若應用不得當,便會對當事人形成極大的打擊傷害。為此,在電視新聞節目采編階段中,工作人員應做到全面保護當事者享有的隱私權,還應令他們具備說話發言的權利。還是以報道拆遷新聞節目為例,節目之中記者采訪已搬遷居民時,提及他們怎樣看待留守戶被叫做黑社會的,這時較多村民第一時間的反應是轉頭就走,恰恰體現出了村民們對此稱呼體現出來的厭惡之感,因此,并不想接受記者采訪。針對這一狀況,記者則步步緊追,通過不斷的努力就是想給廣大村民一個表達自身想法的機會,反映出了采編工作人員充分尊重有關當事人享有話語權的科學做法。
3.3 體現一定深度,確保新聞采編反映真實性
電視新聞節目采編階段中,為凸顯人文關懷科學內涵,便應對相應的事件做深度報道。當然,該種深度并不單純的表現在我們所要設置節目主題層面,還應表現在采編人員在選擇所要采訪的人員與表達話語深度層面。也就是說,僅僅單純的為了提升深度、凸顯人文關懷而將新聞事件真實性有所忽略是并不可取的。新聞采編一個重要原則便在于真實性。因此,在新聞采編階段中應密切把握該原則。
為在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中更深入的凸顯人文關懷,更加需要我們在深入報道的同時確保新聞采編反映真實性。僅有真實以及深度的良好融合,方能更好的發揮人文關懷。
3.4 采編角度應凸顯關懷色彩
針對電視新聞采編人員來講,在選擇采編角度過程中,應凸顯人文關懷色彩。只有如此,采編制作的電視新聞節目方能更佳的令新聞當事人同廣大受眾體會到人文關懷的核心色彩。例如:采編工作人員在聯系當事人進行采訪的過程中,應盡可能的避免提及容易引發對方反感或觸動其內心傷口的話語。而應在提問階段中或是拍攝進程時,令當事人體會到發自內心的關懷以及尊重。僅有當事人真正的感受到被關懷以及尊重,廣大受眾方能形成感同身受的體會,進而對人文關懷充滿期待。
4 結語
總之,人文關懷為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電視新聞采編體現人文關懷對縮短采編人員同采訪對象還有受眾的距離發揮了重要作用。電視新聞采編只有有效融入人文關懷,方能提升生命力、增加影響力,實現可持續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崔海鷹.從編前編中編后的管理策略談電視新聞采編的挖掘[J].管理觀察,2014(12):133-134.
[2] 冷曉汀.探討受眾時代電視新聞采編的創新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