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等
摘要:考慮到當今環境現狀,資源面臨枯竭,污染日趨嚴重。在再生設計、綠色設計的理念基礎上,研究城市公共設施的發展與設計,論述未來新能源公共設施建設的必要性。同時,結合新技術和遼寧地區特色,探索研究適用于遼寧的新能源公共設施。
關鍵詞:綠色設計;公共設施;新能源
隨著時間的推移,近幾年來,遼寧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增長速度已高出全國的平均水平。200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上升為13%,在國內生產總值提升的同時也引發了能源問題困境。如何擺脫能源日益匱乏的制約,已經成為振興遼寧經濟的當務之急。新能源的開發,為遼寧的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遼寧新能源資源的構成和特點
位于我國東北地區唯一的既沿海又沿邊的遼寧省,風能資源極為豐富,同時,遼寧省在技術方面還具備開發價值的風能源資源豐富區和較豐富區,占全省面積的40%還多。遼寧省是我國為數不多的臨海強壓型風能源豐富區;除此之外,遼西北附近,尤其是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地帶,更是風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主要是因為兩側丘陵的約束,形成了天然強大的風力收縮區。其中,以沈陽康平、法庫兩縣、阜新、朝陽和鐵嶺為代表的遼西北地區占遼寧省風電裝機容量的75%以上,規劃容量近1500萬千瓦。所以,遼寧省將新能源開發都集中在風力發電上。
太陽能是一種節能、高效、安全、清潔的綠色能源。現在,遼寧省運用太陽能主要表現在太陽能熱水器一體化建設和設計方面,以及建筑工程方面,同時,在城市道路的路燈也是運用的太陽能蓄電照明。也有開發太陽能電瓶車的企業,可是,因為這方面的技術水平限制,太陽能電站在規模上實現了突破,可以增加很多電力。
位于我國遼東半島南端的大連,面朝大海,所以,主要是進行海洋潮汐能源發電和氫能發電,沈陽地區主要是運用地熱能發電,同時,這兩個地區都在研究一些新能源發電的科研項目,并不同程度創建不同規模的技術示范工程。
遼寧省的農村,每年秸稈的產量就高達180億公斤,農民會將70%的秸稈作為生活燃料進行燃燒,僅不足6%的秸稈進行能源轉化,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在《遼寧省基礎設施建設“十一五”規劃》中已經進行了明確的規定,針對秸稈這一寶貴資源應該進行大力開發。在“十一五”期間,我國遼寧省大力發展秸稈發電、垃圾填埋發電、沼氣發電以及垃圾焚燒發電等項目。主要運用秸稈發電來認證行為的可行性,同時秸稈發電還納入了遼寧省新能源開發規劃中。
生物質發電中垃圾發電也是重要項目。遼寧沈陽的人口為740多萬人,所以,年產垃圾量也非常大,將70%的垃圾進行發酵制氣,年發電量就會達到2億千瓦時,還可以生產堆肥。沈陽市老虎沖垃圾發電廠已在2006年10月份奠基,并開始運行,可供3萬多居民生活日常用電。
二、新能源公共設施的發展現狀
實現城市公共設施的可持續性發展的設計理念為新能源的開發以及利用。世界上最綠色環保的可再生能源為太陽能、風能。目前,有很多候車廳或者是報亭都是在運用風能或是太陽能進行供電。同時,還可以對景觀設施、交通設施、信息設施進行供電。
在2012年,國家明確了“自給式太陽能等新能源產品進入公共設施和家庭”。此項目的確定保證了可再生能源前景廣闊。
關于新能源公共設施的產品設計也逐漸增多,技術成熟,由圖1可以看出,此路燈的主要原料為竹子,燈體主要呈螺旋狀進行排列,這種形式可以提升風能的利用率,同時還可以起到裝飾和照明的效果。雖然說是因為沒有進行預接電纜,但是,風能螺旋燈的問世,也成為了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圖2是小型的風力發電裝置,提供給路燈、電腦等電量。
有了技術的支持,材料的支持,政府的支持,我們對新能源公共設施設計的展望不再是空想。

三、以遼寧大連為例研究新能源公共設施設計
沿海城市的發展突飛猛進,人們更多地重視城市生態美學判斷準則。沿海城市的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的利用也就明顯優于許多城市,此類環境設施發展前景優越,而且可利用資源也比較豐富。大連三面環海,海洋性特點的季風氣候,冬季季風長達7個月,夏季風也很強,風力資源非常豐富,大部分地區年有效風功率密度在80W/m2以上。風力發電將在大連得到很好的應用。
環境色彩是公共設施必須遵守的條件,公共設施的色彩要與周邊環境色彩相協調,公共設施的主色彩為環境的同類色,局部可以運用鮮艷的顏色進行裝飾,從而突出公共服務設施的空間位置和物質特性。我們對點綴色占用物理投影面積發現,點綴色比例僅為10%。比如星海廣場,星海公園主要色彩為白色、藍色、綠色、黃色。
大連是一個時尚浪漫的城市,星海廣場是亞洲最大的城市廣場,依據現有公共設施的風格特點,可增加貼近環境特征的公共設施,增加休息區范圍,使公共設施更好的為游人服務。對于這項新能源公共設施的設計,不但要利用風能,還增加了更多概念性設計,使公共設施有更多的功能,滿足現代人們不同的生活需求。
隨著經濟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廣泛運用,人們對電量的需求也逐漸提升,無線充電等的需求逐漸提升。“這項技術為手機集合緊湊型無線充電功能以及同時為多個便攜式設備充電鋪平道路。對多個設備充電時,設備相對于充電器的位置沒有任何限制。”
由此,本課題考慮將風能與公共設施相結合,充分利用大連地區的新能源環境特點,以“風影”為設計主題,設計了一系列公共設施。具體將風力發電裝置本身形態與發光體結合,形成動感光帶,以渲染環境氛圍。將無線充電新技術融入公共設施,給游客提供便利和綠色的充電服務。是集照明、景觀、休息、充電于一體的多功能公共設施。如圖3,是三種設計方案。
四、結論
公共設施是城市至關重要的一部分,體現著城市的精神與文化,而環境危機下,新能源的利用將緩解資源緊缺和城市污染,所以,研究新能源公共設施設計是一項具有現實意義的工作。
如果能利用遼寧的新能源優勢來設計具有遼寧文化特色的公共設施將會代表了城市空間的形象,反映了一個城市特有的景觀風貌、人文風采;表現了遼寧的氣質和風格,顯示出遼寧的經濟狀況。
參考文獻:
[1]劉曉楓.金融危機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J].浙江金融,2009(10).
[2]布林.淺議公共設施的人性化設計[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8(08).
(作者單位:田甜、薛剛、崔春京、孫冬梅,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南峰,大連工業大學現代技術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