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夕文
摘要: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指的是憑借更加包容與開放的思想觀念以及思維,在實際工作中對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進行控制的同時,還要對互聯網金融行業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更加規范化的引導,使互聯網金融行業能夠得到更加健康的發展。于此,文章從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規避、如何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管等問題出發,結合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對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的風險以及監管對策工作進行一定的探討。
關鍵詞:風險與監管;互聯網金融;對策研究
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互聯網金融以其快速、方便的特點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并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然而,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使互聯網金融得到健康發展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所謂的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指的是憑借更加包容與開放的思想觀念以及思維,在實際工作中對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進行控制的同時,還要對互聯網金融行業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更加規范化的引導,使互聯網金融行業能夠得到更加健康的發展。
一、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回避
互聯網金融在運行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參與者數量非常大,并且還帶有十分明顯的公眾性,在運行中極其容易觸碰法律法規,甚至還會引起系統性的金融風險。現階段,雖然我國的整個互聯網金融鏈條中的部分環節以及部分業態受到了一定的監管,然而從整體上看,整個互聯網金融仍舊處于無監管、無門檻以及無標準的狀態中。由于P2P等業務本身就具備民商法的合法性,在這里公法的介入是沒有必要的,在某些狀況下也是不合適介入。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業務本身同時還混合了許多其他的業務屬性,因此無法對互聯網金融本身的監管歸屬進行清晰的界定,因此,如何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管,使其能夠對金融秩序以及金融穩定進行有效的維護,是互聯網金融在進行監管過程中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投資者、政府以及互聯網金融行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對投資者來說,投資者需要使自身的投資管理水平以及風險意識得到一定的提高,認清互聯網金融的本質的真正內涵,在有了一定的認識后,不對企業所承諾的“零風險”或是固定收益率的宣傳盲目的輕信。在使用網絡時還要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使投資者的個人信息保護技能以及意識能夠得到相應的提高。現階段,大多數從事互聯網金融行業中的人員本身并不具備較高的素質,大部分從事互聯網金融的行業的人員都不是金融專業的。因此,市場上具有大量的通過互聯網金融的名義從事詐欺的金融機構,對于這樣的金融機構有關部門一定要做到嚴懲不貸。
同時,對于政府來說,需要政府中的有關部門對傳統的金融監管模式進行一定的改變,樹立起新的金融監管過程中跨部門的監管機制。對于互聯網金融企業要從審批制變更為備案制,同時列出與之相應的負面清單,進而促進金融對內開放的速度加快,這就要求互聯網金融在運行過程中必須靠自己的實際能力來取信大眾。由此可見,互聯網金融若想取得一定的效益,就必須在金融服務以及相應的產品的創新上下功夫,使自身所提供的金融服務以及產品可以滿足大眾在生活中對于金融的不同需求。在這里應該注意的是,政府在互聯網金融中起到的是引導性的作用,政府對互聯網的金融服務以及金融創新進行引導,使其能夠為我國的經濟轉型以及升級進行服務。
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來說,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加強整個行業的自律性,對于那些導致行業中出現惡性競爭并且對投資者的利益造成不同程度損害的市場主體要進行懲罰,進而形成本行業的懲罰機制。同時,還要使互聯網行業協會以及金融行業協會的不同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同時提倡互聯網金融行業能夠對本行業的競爭秩序加以維護,還要自覺地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監督與鞭策,對于風險進行自覺的防范與管控,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利益進行共同的維護,從而使它的競爭力以及影響力得到快速的提高。
二、如何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管
想要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有效的監管,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把互聯網金融歸納到現有的法律框架中來,對相關的法律規范進行強化,同時強調行業的自律。第二,可以使用的監管方法是強制性的信息披露以及注冊登記,將投資者與及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作為工作的重心。第三,發現問題的時候,涉及到哪一部門的監管職責就要由該監管機構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互聯網金融是一個新生的事物,所以,金融監管在履行自己的職責時應注意,要在總體上需要體現出一定的適應性、開放性以及包容性,另外,還要堅持規范與鼓勵并舉、防險與培育雙管齊下、整體的監管工作應由松到嚴的管理模式。與此同時,金融監管工作可以劃分成市場注冊、審慎、自律以及監督監管等幾個層次。
一是加強信息披露,對市場的約束進行一定的強化。這里的信息披露指的是互聯網金融企業將自身在實際工作中所涉及的管理信息、經營信息、風險信息以及財務信息等告知股東與客戶。在現階段,能夠使互聯網金融行業中的透明度得到提升的重要手段是使風險信息以及財務數據的公開透明得以實現。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信息透明這一重要因素,對于互聯網金融來說,目前出現的問題以傳統金融信息的相關信息無法得到對稱為主,一旦互聯網金融的有關信息無法做到透明,那么互聯網金融就無法取得市場,也無法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二是加強對于消費者的教育以及保護情況。對于金融監管工作來說,強化對于消費者的保護情況不僅是日常工作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目標,并且是大部分國家在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中的重點內容。對于互聯網金融來說,只要消費者不會被不良商家的詐欺行為所欺騙,網絡上那些憑借互聯網金融的名義來實行詐騙行為的機構就不會有機會實行詐欺活動,也不會有市場。所以,在對互聯網的金融活動進行監管時要把加強有關消費者的安全教育工作置于首要位置上。
三是加強對于消費者的信息安全的保護工作,注重對客戶的信息進行保密。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進行監管并嚴厲打擊。
四是加強對于互聯網金融的交叉監管。互聯網金融跨行業、跨市場的特征比較明顯,加強對于互聯網金融的交叉監管,可以使消費者的權益得到切實的維護。由于互聯網金融是新興事物,對于科技與新媒介的依賴性比較強,這在使新產品的協作互動能力得到增強的同時也使運行的成本降低,同時也使網絡風險對金融領域的滲透變得更加容易,這就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產生了嚴重的威脅,目前,互聯網金融的整體運行環境急需凈化,這不僅需要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還需要工信部等部門發揮自身的作用,加強與金融主管部門的合作,實行交叉監管,可以通過頒布相關的法律法規等方式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進行切實的維護。
五是建立統一的信用平臺。目前,在互聯網金融行業中,信用風險已經成為了一個無法忽視的風險,對此,有關部門可以將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作為基礎,把互聯網金融平臺在運作中所產生的信用信息歸入到居民以及企業的信用信息數據庫的信息采集范圍中,建立起一個包括了信息披露系統、信用系統、登記注冊系統以及征信系統等對各個領域進行覆蓋的相關系統,方便消費者以及金鷹主題進行查詢,從而避免由于信息的不對稱而致使消費者以及相關的經營主體蒙受不應有的經濟損失。
六是可以對互聯網金融機構進行“監管前置”。這里所說的“監管前置”,指的是將操作規則嚴格制定好后再對市場進行全面開放。我國可以對其他國家的先進的、有效的監管方法進行積極的借鑒,使我國的制度建設能夠得以完善。
三、結語
通過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其獲得更加健康的發展,這對推動我國的金融創新工作,并將原有的金融壟斷打破,從而使互聯網金融能夠更好地為我國的市場經濟的發展進行服務。
參考文獻:
[1]宏皓.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與監管[J].武漢金融,2014(04).
[2]劉師媛.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與監管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4(06).
[3]陳楠.淺析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與監管[J].時代金融,2014(14).
[4]魏鵬.中國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與監管研究[J].金融論壇,2014(07).
[5]屈援,李安.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特征、監管原則與監管路徑[J].學術交流,2014(08).
[6]鄧建鵬.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與監管[J].中國信息安全,2014(11).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