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秋蓉
【摘 ? ?要】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教師的教學要求也越來越嚴格,高中生物學習已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教學設施的不斷完備,高中生物教學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地方需要我們改進。對此,筆者提出幾點教學建議,希望對高中生物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生物 ?教學 ?建議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2.118
在傳統的生物教學中,教師主要以知識的傳授為主,學生實際參與很少,不注重生物實驗,學生普遍表示對生物缺乏興趣,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差,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在此,就要求教師創新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構建積極高效的教學課堂。對此,筆者提出了幾點在新課改背景下轉變生物教學模式的建議,希望對高中生物教學有所啟發。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障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基礎,也是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積極性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缺乏實際交流,很多時候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只是一種形式,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實際狀況,教學活動無法與學生的思維接軌。除此以外,傳統教學模式,教師作為知識的最高權威,許多學生對教師有一種敬畏甚至害怕的心理,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距離感,學生在上課時遇到教師提問就會緊張,沒有良好的上課情緒,這些都不利于學生的高效學習,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厭學心理,危害其一生的發展。因此,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及時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活動高質量地完成。和諧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課上教師要轉變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尊重學生的想法,課下教師要及時與學生交流溝通,或者讓學生以小紙條的形式寫出自己的想法交給教師,讓教師增加對學生的了解,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與教師是同一平臺上的人,減少對教師不正確的看法,讓教學活動在和諧積極的氛圍中進行。
二、將生物教學生活化
據調查發現,很多同學對學習不感興趣是因為他們覺得上課所學知識沒什么用,高中生物也是如此,所學知識不僅僅枯燥無味,而且對生活也沒什么幫助。對此,就要求教師讓學生們明白,生物所學知識與我們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要將生物生活化,而且更要讓學生知道的是,學習不單純是知識的接收,更是一種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讓學生們切實感受到學習的作用,才能增強他們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創設生活化的情景
任何知識的來源都是實際生活,生物學也是如此,在課堂上創設生活化的情景有利于拉近學生與所學知識的距離,糾正學生以往認為所學知識沒有用的錯誤觀念,讓學生感受到生物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動力。如在學習“物質跨膜運輸”時,為了讓學生容易理解,并且深刻感受到生物與生活的聯系,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實例來解釋,教師可以提問“當我們在吃咸菜時,口腔黏膜會有什么樣的感覺?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學生紛紛思考起來,這就很容易讓學生理解由于細胞內外濃度不同,即因為細胞外的濃度高于細胞內的濃度而失水。教師通過創設同學們在生活化常見的情景,提出適當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讓學生自主動腦思考,感受到生物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活躍了課堂氣氛的同時讓學生輕松的理解知識,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二)舉例生活化
除此以外,教師在講解生物學知識時,應該多次用與實際生活相關的例題,幫助學生理解,就像上文所舉實例一樣,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實際生活情境,舉生活化的例子,化復雜為簡單,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如,在講解“在高濃度溶液中細胞會縮水”這一知識點時,通過“鹽堿地中不但長不好莊稼,越施肥越是長不好。”這一現象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再如,在學習了“光合作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解釋為什么大棚里種蔬菜時要使用透明的無色塑料;在學習了“呼吸作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解釋為什么人們劇烈運動后肌肉會有酸痛的感覺等等。現實生活中其實有很多事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相聯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讓教學生活化、生動化、讓學生們感受到生物學的奇妙之處,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和興趣。
(三)學生課外作業生活化
學習生物學僅僅依靠課堂學習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在課后及時鞏固,課后的鞏固一般以練習為主。學生最不喜歡的就是教師給他們布置作業,但是課外作業又是學生增長和鞏固知識的必經途徑之一,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教師可以改革作業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生物學是一門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課程,教師在布置課外作業時,不妨將作業生活化,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聯系實際生活來完成作業,如,在學習完“光合作用”后,教師可以以“秋天樹葉為什么變黃”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這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又可以引發學生思考的興趣,不失為教學的好方法。
三、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傳統的教學中由于教學設施不完善,在學習生物學時,教師忽視了實驗的重要性。現在社會生活不斷進度,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學校設施也逐步完善起來,很多學校都具有完備的實驗室,教師要將這些教學資源充分利用起來,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感悟生物學的偉大。比如在教授“微生物的培養”這一知識點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培養大腸桿菌,并在顯微鏡下觀察,增長學生的見識,通過這種方法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和素質教育的要求。
四、利用多媒體設備,豐富教學活動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教學設施的完備,多媒體成為了各級各類學校普遍使用的教學工具,多媒體可以滿足學生視、聽上的需求,同時還方便教師備課,豐富教師的上課內容,從而提高上課的積極性,如,在學習“染色體”一節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染色體和遺傳基因的視頻幫助學生學習。通過多媒體設備,減少了教師板書的時間,大大提高了上課效率,同時,可以將生物教材上的死板的文字解釋轉化為視頻或者動態圖片,更容易讓學生理解,開闊學生的視野,既能增長知識,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除此以外,教師還要注重因材施教,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讓班上的每位學生都有學,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