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摘 ? ?要】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學科,具有極強的知識性和技能性,在當代教育中愈來愈受到廣泛的關注,學生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也為適應社會發展打下了基礎。就本人多年來從事信息技術教育的教育經驗來說,本文提出了一些教學方法作為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 ?現狀 ?教學方法 ?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2.127
教育是為了培養人的優良習慣和品行、挖掘人的潛能,是每個人能夠公平自由全面的成長和發展的前提。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日益普及,在教學研究、經濟、醫學、軍事等各個領域都嶄露鋒芒,它已對我們日常生活、學習及思維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教育部將信息技術課列入必修課范疇,可見,信息技術作為一門知識性和技能性很強的學科在全面培養人才的教育理念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信息技術課教師的主要職責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和基本的操作技能,還要使學生能夠正確的使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來輔助其他學科,開發和啟迪學生的思維。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學習的特點,探討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使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真正能夠學以致用。
一、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現狀
要想改善教學品質,就要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現狀中存在哪些障礙呢?
(一)“硬件”設施不齊全
很多學校由于沒有意識到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又局限于升學和考試的壓力,不愿意投放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上面。首先是課程開設的學時沒有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有些學校甚至取消了這門課程。其次計算機的機房設施配套不完整,亦或是沒有網絡條件,導致老師對于講解學習內容很吃力,學生只能從書上獲取理論而不能動手實踐,學不致用,應付了事。
(二)教學模式單一,學生沒有學習興趣
由于課程本身的限制和外界因素的影響,教學模式單調無味,老師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講授這樣一門應用性十分強的課程,照本宣科、說教式的天涯教學導致學生對課程的內容提不起興趣,更多的時間是在“悄悄”的上網看電影、打游戲等等,學生把信息技術課當成了休閑娛樂的好時光。
二、改進措施
針對課程現狀,信息技術老師應該怎樣開拓創新、探索出合適的教學方法來達到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使學生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呢?
(一)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以多種形式組織教學
良好的情境,不僅能引人思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夠啟迪學生的智慧,發散思維。情境是想象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情境教學,使學生對知識舉一反三,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例如,教師在教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作用的時候,可以做一個比喻,向學生們提問,“我們常常說電腦電腦,計算機是人工智能的產物,它也是有‘思想、有‘主見的,人的大腦是人的核心器官,它是使人類區別于動物關鍵組成部分,那么計算機的大腦是什么呢?”學生興趣很濃,隨后就向學生引出了CPU中央處理器的概念,通過教材上文字、PPT展示的圖片,并且實時的拆機讓學生看到、摸到、感受到計算機神秘的魅力。
(二)創新學習,學科知識的靈活運用
通過網絡,查找、收集、加工、存儲信息,學生能夠自主的運用信息技術獲取知識。學習不是被動的接收,而是主動地建構意義,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因此,老師就需要幫助學生積累背景經驗,鼓勵學生創造性的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如講快捷鍵的時候,首先,告訴學生們Ctrl 是control的縮寫,意思是控制。Ctrl引導的快捷方式有很多,像是:CTRL+N新建一個新的文件,CTRL+O打開“打開文件”對話框 CTRL+P打開“打印”對話框 CTRL+S保存當前操作的文件 CTRL+X剪切被選擇的項目。可以用分別用英文 NEW、OPEN、 PRINT、SAVE輔助記憶,而“剪切”的英文是cut,為什么用“X”來表示呢?因為CTRL+C是copy復制的意思,學生可以通過聯想“X”就像是一把剪刀來記憶“剪切”的快捷方式的含義。
(三)多看、多觀察,增強實踐
及時學習操作的方法與理論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是通過對一個個對象觀察的認識來實現的。例如生活中常見的水杯、桌子、椅子等,它們具有不同形狀、屬性和性質,決定著它們不同的用途。例如。顯示器、鼠標、鍵盤等輸出設備,它們同運算器、存儲器、控制器、輸出設備等一同構成了計算機的硬件系統,是看得見的,可以通過實踐操作組裝來增進學生對計算機構造的了解。在軟件的應用上,也需要多看、多觀察,學生學會看老師是如何操作常用的應用軟件的,然后進行類比總結,找出相似的地方,對知識的遷移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例如辦公三件套Microsoft office套裝中的world文檔的編輯和使用,其菜單欄的組成和項目的作用和編輯幻燈片的PowerPoint、制作表格的Excel都有相似之處,它們的文件—保存等菜單的操作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關鍵是學生要多去觀察、嘗試、操作來提高對計算機的熟練程度。
(四)廣泛的指導學生,促進發展,擴展知識面
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目的是為了教會學生認識和操作計算機、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應當在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上,為學生們介紹信息技術發展的前沿,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熱愛科學、不斷探究的精神。信息技術教材中的知識有限,并且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更新速度快,培養學生長遠的眼光和創新的思維看待這門課程。充分利用計算機工具和軟件,讓學生學會加工處理所需信息,能夠滿足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需要,如圖像制作與美工、聲頻視頻的處理、Flash動畫等,拓寬這些知識面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使用工具軟件的能力,如圖形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動畫制作軟件Flash,視頻編輯軟件premiere等。拓展工具軟件的學習,給學生介紹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前沿知識,不僅能夠能鞏固所學知識,促進各種基本操作及應用能力的發展,而且能夠引導學生拓展視野,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跨入豐富精彩的計算機世界的大門。
(五)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育是為了發展人的潛力,教師作為輔助學生健康成長、學習和生活的指向,應當充分將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信息技術課程中也不例外。使學生在親身參與實踐中嘗到成功的快樂,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好習慣,這是信息技術教學的關鍵所在。
計算機技術普及的今天,信息技術課程作為知識性和技能性較強的學科,在學生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科技的成長過程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探索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最大限度的發揮課程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