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龍
【摘 ? ?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網絡技術進程的迅速推進,以及新理念、新思維、新方法的不斷涌現,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文章就如何優化信息技術課程談幾點思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 ?任務教學 ?主動參與 ?合作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2.157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集知識和技能于一體、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既要學好理論知識,又要掌握實際操作技能。同時信息技術課內容更新換代很快,又要求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思想。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按照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地進行教學,學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可能學生剛接觸信息技術課程時興趣很大,可沒多久,興趣就沒有了。究其原因,在于現行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不適應信息技術課教學。在我們的教學中卻常常發現同學們上課時百無聊賴、無所事事或是千方百計地找機會上網、玩游戲,根本不愿參與到教師們精心安排的課堂活動中來。本文就如何優化信息技術課程談以下幾點思考。
一、靈活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
(一)結合學生情況,精心設計任務
在教學過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設計一個大任務,同時再將大任務分為若干小任務,每一節又由一個或幾個小任務組成。例如,學習“文字處理Word2000”一章時,給同學們布置一個大任務,即要求每一位同學完成一份非常精美的班級小報。此任務中隱含著本章的幾個知識點:(1)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編輯文檔。(2)文字、段落的編輯。(3)Word的表格功能。(4)圖文混排的方法。(5)頁面設置及文檔的打印。把這5個知識點又隱含在5個小任務中,每一節課完成一個小任務,可以分別把任務設計為學錄課文、學排小論文、學做文摘卡、學制賀卡。又把一節課的小任務分成更小的幾個任務。如第一節課的任務是按要求對現有文檔精心修改。要求中隱含著3個知識點,即:(1)Word的基本概念。(2)文檔的建立、打開與關閉。(3)編輯文檔。這3個知識點分別設計在3個更小的任務中。每一個任務的確立都根據學生現有知識狀況,教學內容的統籌安排而定。
(二)引導學生分析任務并提出問題
每一個任務中都包含著新、舊知識,學生接受任務后首先想如何去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會遇到哪些不能解決的問題。當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時,也是他們想要知道的知識點,此時老師再將新知識傳授給他們,這就調動了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
例如,講EXCEL電子表格時,要求學生完成一份漂亮的全班期中考試學生成績匯總表。給出任務后不要急于講解,而是讓學生討論、分析任務,提出完成任務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問題。這個時候應該是課堂氣氛最活躍的時候。提出的問題中,一些是以前已經學習過的,如數據的輸入、格式設置等,這些問題學生自己就會給出解決方案。另一些是沒有學習過的,如函數的使用、頁面設置等,即隱含在任務中的新知識點,這也正是這個任務所要解決的問題。
二、運用類比法講授知識
教師在講授新知識時,結合學生心目中比較熟悉的事物,進行適當的類比,可以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不僅復習鞏固了已學的知識,而且更有利于對新知識的學習掌握,事半功倍。例如,教學FRONTPAGE 2000制作網頁時,可以和WORD的進行類比,幫助學生弄清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心中有底,學習起來更容易上路。
三、定期開展作品展示法
教學中可以展示歷屆全國中小學生電腦作品活動中獲獎的作品,也可以展示教師、校內外同學制作的動畫、網頁、程序設計等電腦作品,引導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審美、創新能力,激發學生思維,開闊視野。
四、開展小組學習,培養學生合作與探究學習能力
計算機課作為操作性很強的課程,而學生的操作水平往往又參差不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同學碰到一些問題只要有人稍微指點、提示一下就可以了。但還有一部分操作水平比較低的學生,碰到問題如果沒有人能夠及時講解,就根本無法進行具體的操作,那么一節課也許什么也沒做到就下課了,幾次下來學生就有極大的挫折感,對學習也就漸漸失去興趣了。對于信息技術這樣操作性強的課程來說,老師不可能及時解答所有學生的問題,很多學生得不到你的幫助而影響學習。開展小組學習小組競賽,鼓勵小組同學互助學習,正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使得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小組學習是把全班按一定方式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設立一個組長,由操作能力或者組織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擔任,并主動幫助成員學習解疑、向老師反饋小組學習情況。小組學習可在一般的課堂教學和小組階段性的作品制作中體現。在平時的課堂學習中,每節課講完后,設置一定與目標一致的檢測題或相關的練習題,作為學生學習的目標。學生一般自己先獨立完成,在學習過程中有困難的,小組同學間可協助解決,如果解決不了的就及時向教師求助;同時組長要檢查本組學習情況,并向教師反饋。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留言觀察并主動加入各小組學習討論和及時幫助有困難的小組,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和指導學生正確展開學習。在小組階段性作品制作過程中,由小組自定一個主題,自選一到兩個負責人,然后進行人員分工,包括素材的選擇、采集、排版等。規定在一定時間內作完,在作品展示課中各小組派代表上去展示講解自己作品,由全班進行打分評選出較好的作品。通過小組學習,給學生創造的一種相互幫助、相互協作的愉快學習環境,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與交流,用協作方式解決實際問題,既提高了教學效率,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
總之,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更加重要的是,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現代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主題。我們要在信息技術課堂之中,努力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傳輸信息的能力,培養他們主動參與的意識、方法和習慣,使他們適應信息時代的需要,成為有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