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雅仙
【摘 ? ?要】很多初中生都反映說數學太難,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興趣,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就顯得很重要。這也關乎著課堂教學質量的問題,課堂教學質量又直接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老師應該努力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質量 ?提高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2.164
學習數學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得學生思維縝密,但很多初中生普遍反映數學很難,自己學起來很吃力,尤其是對于初一的學生來說更是不知道該怎么學數學。這可能與學生還沒有適應從小學到初中的這個轉變有關,小學的數學主觀性很強,沒有什么需要邏輯思考的地方,初中數學比起小學數學,自然是有難度的。學生一時接受不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只要找對學習的方法,學起來應該是很輕松的。
數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十分緊密,如果數學不好的話,會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的不便。比如,去商店購物的時候都會運用到數學的知識,如果不會算賬的話,很可能會招來他人的譏笑。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意識到這一點是很重要的,但是筆者在長期的數學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出現了偏科的現象,數學成績不好的學生很多,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教師沒有做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傳統的教育教學中,老師是課堂的主體,老師的主要任務和目的就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檢查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上。因此,課堂上,老師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學生則處于完全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上。就拿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來說,老師課堂上把數學書上的基本概念講給學生聽,然后開始講例子,講例子的目的就是為了驗證概念的正確性。總之就是老師口干舌燥地講,學生昏昏欲睡地聽,學生沒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似乎是一個局外人一樣,只靜靜地聽,而不參與教學過程,學生學習沒有激情,沒有旺盛的求知的欲望,是自然的事情了。
二是,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對。學習如果一味地只靠蠻力,死學是不行的,每個學生都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只有學習方法對了,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起來也才會輕松,甚至是應對自如。對的學習方法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長期的摸索,別人的方法不一定適合自己。
實際上,經過新課改,我們知道,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學習上的引路人和幫助者,老師不可能代替學生學習,思考,分析,感知,學生只能通過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分析,感知等。
老師也不可能把自己的知識強加給學生,這樣只能打壓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扼殺他們的學習興趣,窒息他們的思想。因此,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和輔導者,各種能力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從教上轉移到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只有做到這些才能提高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質量,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采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學習。初中生尚處于發展之中,他們的身心發展還不成熟,比較喜歡新鮮的事物,如果老師長時間地采用一種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厭倦,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因此,老師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認真研究教材,創新教材,從而發掘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
這其中有些老師沒有認識到新課改的重要意義和作用,認為新課改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于是就采取應付的態度,或者是照搬別人的教學方法,結果適得其反,令教學質量更加堪憂。
老師要想發掘更多的教學方法,除了精心研讀數學課程標準和數學教材以外,還要研究學生,研究學生的知識性結構,也就是學生的基礎知識怎么樣,只有了解了學生的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安排課堂教學任務和目標。還要研究學生的能力結構,這主要指的是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了解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就了解了學生的接受能力,這樣有助于老師更恰當地安排講課的順序。
此外,還要研究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比如,學生的興趣、學習習慣、意志力、情感等,我們知道,興趣里面蘊藏著學生的天賦和興奮點,這有助于老師選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同時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快樂性、主動性有很大的作用。
全方位地了解了學生之后,老師就可以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了,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對那些成績很好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很牢的學生,老師要加強他們對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的理解。而對于那些基礎知識和能力都一般的學生,老師就要加強他們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及對基本能力的訓練。
其次,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第一,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所有的老師都知道備課是成功上好一節課的關鍵所在,教師只有提前備好課,才能了解自己所要講的內容是什么,才能更好地把握知識的重難點,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教師通過備課了解了所要講的知識的整體結構,課堂上,就能更加合理的安排所講內容的順序,講到重點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加強語氣,或放慢速度來提醒學生這里要注意聽講,如果老師能做到這些,那課堂教學質量自然就會得到提高。
但是如果只有老師備好課,而學生沒有提前預習,也無法收到好的學習效果,因為學生如果不預習的話,是很難跟上老師的步伐的,甚至不知老師所云,尤其是數學。學生需要緊追老師的思維,稍一發呆、走神,老師可能已經講完了一道例題。如果學生沒有預習,就不會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不會知道自己在預習的時候,哪里懂了,哪里毫無頭緒,也就不知道知識的重難點在哪里,這樣可能會錯過老師所講的重難點,因此,學生需要提前預習,尤其對數學更要如此。
第二,通過互動,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是獨立于老師的客觀存在,他們有自己的思維,感知,學習規律和習慣,老師無法代替他們思考,無法代替他們學習。因此,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把教學任務從教轉移到教會學生學。老師要想知道學生的學習情況,知識是否掌握了,只能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來實現。
老師可以通過提問題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對于問題既要注重它的質量也要注重它的數量,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難易程度的問題,這樣才能激發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上幾點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的個人看法,可能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針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還需要廣大同仁的不斷努力和總結。希望通過集各家之所長,最終幫助我們的學生更好地學習初中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