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菁
摘 要:新課程標準針對幼兒教育提出了德育目標,從德育的本質出發,結合幼兒教育中的實際對幼兒教育的德育滲透進行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幼兒;一日活動;德育;滲透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進步與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開始對教育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受中國家庭“倒三角”的結構和重視教育的文化傳統影響,幼兒教育的地位上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傳統德育忽視幼兒年齡特點,德育趨于成人化。因此,樹立新的德育觀念,促進幼兒優良品質的形成,提高幼兒德育效果,是擺在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重視幼兒的主體觀念
文明禮貌、道德規范等,只有讓幼兒去自覺追求,才會積極地付諸于實現。比如:大班的幼兒語言能力發展得比較好,可開展談話活動《說說我自己》,請幼兒自我介紹,告訴大家自己最喜歡什么顏色,最喜歡誰,最喜歡做什么事情等。也讓幼兒告訴大家自己在幼兒園快三年了,有哪些進步的地方,有什么地方還做得不夠好,以后要怎樣改正,爭取做一名優秀的小學生等。學生積極回答,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在每次教學活動中,都能做到以幼兒為主體進行“寓教于樂”。這樣的活動以“我”來貫穿活動主題,讓幼兒有了明確的主體觀念,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主體,以幼兒的各種回答體現出文明語的使用,體現了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二、德育觀念滲透于幼兒一日活動中
幼兒美好的心靈、優良品質的形成,把德育自然靈活地滲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使道德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針對幼兒接觸過的各種事情,隨時隨地進行教育。例如,教育幼兒來園時就要對遇見的老師都要說:“老師早!”幼兒來到保健醫生那里也要說“醫生阿姨早!”幼兒走到班級要說“老師早!阿姨早!”小朋友們一起玩游戲時用“對不起!”“謝謝!”而不是對待玩具你爭我搶;放學時要主動跟老師、阿姨說“再見!”等語句。從這幾點來說就是幼兒在來園時禮貌用語的一種德育。又如,在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逐步萌發幼兒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的情感,培養幼兒誠實、勇敢、好問、友愛、愛惜公物、不怕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能夠為幼兒良好品質的形成打下扎實基礎。
三、開辟愉悅的德育天地來實施道德教育
一位智者說過:“德育觀念并不意味著嚴肅多于微笑,刻板多于活潑。”面對天真爛漫的幼兒,教師可以開辟愉悅的德育天地,知道孩子每天都希望自己是快快樂樂的,為了讓幼兒知道勞動的辛苦,我們開設了教學活動《勞動最光榮》的音樂活動,讓幼兒在好聽的歌曲中得知小動物也在勞動,從中感受到熱愛勞動是一件多么光榮的事情。
例如,大班教學活動《春天里的人們》,讓幼兒懂得“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的含義。知道幼兒園里的花工師傅在整修花草,為了使幼兒園更美麗,知道醫生阿姨是在為幼兒講解春季預防感冒的方法,還知道其他工作者在春天的工作,在輕松的教學活動中,幼兒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并將這種愉悅轉變成自我努力,促進了優良品質的形成,這樣也是一種道德的教育。
四、開設自由開放的德育天地來實施道德教育
開展《好書大家看》活動,讓幼兒將圖書帶到班級內相互交換閱讀。帶幼兒周游“世界各國”時,初步感知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漫步“童話王國”時擁有博愛之心,童話神奇色彩。又如:在活動《海底世界》中,先請幼兒來說說對海底世界的認識,幼兒積極的回答突現了幼兒的奇思妙想,然后請幼兒畫畫心中的海底世界。幼兒開動小腦筋,發揮想象力,在畫紙上揮灑自己的藝術靈感。幼兒在時間、空間上得到開放,從中體現出道德教育。
五、做好家庭、幼兒園、社區之間的相互聯系,體現良好的道德品質
德育要全面,正確實施必須要加強家園聯系,定期召開家長會、家園聯系冊等,及時傳遞信息,相互溝通。例如:不定期進行“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親自感受一下幼兒在班級的表現情況,上課時候有沒有舉手,老師有沒有叫他們回答,幼兒的能力好不好,這些都是家長關心的事情。然后開展一些小型的親子活動,讓孩子跟家長一起來玩一玩游戲,從中體驗到合作的樂趣。假期里開展社區活動《參觀敬老院》,幼兒為爺爺奶奶打掃衛生,給爺爺奶奶捶背等進行尊老、敬老的教育。家長、教師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社區做好調節作用,使幼兒良好的道德修養從小建立起來。
葉圣陶先生說過:“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益。”為了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優秀的品質,從幼兒抓起,從娃娃抓起,勢在必行。幼兒教師有責任、有義務讓幼兒從小學會講文明、懂禮貌,根據孩子的發展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道德修養,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健康、活潑、品德優良的創世紀幼兒。
參考文獻:
[1]崔曉紅.幼兒教育中的德育滲透[J].學子:理論版,2015(01).
[2]吳淑瓊.淺談幼兒園如何滲透德育[J].現代企業教育,2011(16).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