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振霞
摘 要: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是學生學習方式的主動改變,自主參與,樂于動手,獲取新知的模式。數學教師應努力為學生構建一個讓學生充分展現自我、自主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舞臺。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合作
一、讓數學課堂變為學生活動的“舞臺”
小學生的年齡小,活動是他們的天性。他們樂于游戲,大家有目共睹。數學教學應該結合游戲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給學生充裕的遐想空間,使他們自主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游戲的同時獲取數學新知,可謂一舉兩得。例如,在講授“統計”的時候,抓住學生樂于游戲的個性,我設計了超市購物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購物、收集信息的同時,對統計知識細致理解,掌握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形成統計的概念。這樣的游戲活動方式學生樂于接受,喜歡參與。在游戲活動之中,加深了學生對統計思維、概念的認識。數學游戲活動既可以說是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又是數學知識鞏固加深的過程。
二、讓數學課堂變為學生合作的“舞臺”
新課程標準理念所倡導的學習方式中應該有合作學習方式,它是十分有效的學習方式。小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把學生通過小組的方式,將不同水平的學生分在一起,使學生優差互補,形成良好的學生關系,促進學生團體意識的良性發展。
例如,我在教學“圓的周長”的時候,設計了幾個測量小組,小組成員自己選出小組長,組長進行分工,選取合適的測量工具,進行小組操作活動。有的小組選擇滾動法,有的小組選擇繩測方式,從實際操作中看到圓的周長與圓的大小息息相關。合作學習不僅讓學生學會了分工合作,還明確了活動操作的規則性,懂得了小組成員中只有人人參與,人人動手,任何的困難與險阻都可以克服,更增加了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為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努力為學生創建一個合作學習的“舞臺”。
三、讓數學課堂變為學生生活的“舞臺”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這是數學課程標準所強調的,要求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善于理論聯系實際,從生活實際中捕捉數學的身影,用教師自身強烈、豐富的感性材料,把學生具有創新思維的火花激發出來。
例如,學習了“三角形的特性”之后,我讓學生親自到生活中去找尋應用三角形特性的實例,進一步感悟、理解三角形的特點。學生學習的興致很濃,從生活中找到了電線桿拉線使用三角形特性使電線桿穩固;課桌椅腿使用三角形特性使桌椅穩固;房架使用三角形特性使房蓋牢固等。在例子找尋的過程中,更加深了學生對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