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 楊有龍
[摘 要]設置大學考查課非常必要??梢詮膶W生、教師、課程三個方面探討導致考查課教學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根據考查課的教學現狀,突破困局的方法是在教學理念上注重數學思維的滲透和培養,在教學方法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考查課的吸引力,在知識應用上加強數學實踐能力的培訓以問題驅動學習,在教學管理上嚴格考核制度,保障教學考核科學合理。
[關鍵詞]考查課 數學教育 教學方法 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11-0044-03
隨機問問學生或教師,什么是考查課?一般的回答就是課要上,但不組織筆試,最后成績主要由平時考勤成績和期末學生上交的小論文兩部分組成,總評成績分為優、良、及格和不及格。大部分教師認為既然是門考查課,只要學生來上課,期末又提交了論文或者大作業,成績那就非優即良;而學生也了解到這種課重視出勤率,也知道總不上課,期末論文再完美也可能不及格,主動權在教師那邊,教師不讓你過,你就怎么都過不了,所以學生到課率挺高,但上課期間學生干啥的都有,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既然這樣為什么要設置考查課?導致考查課的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何在?如何改革才能使得考查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針對這些問題,本文以大學數學專業考查課為例進行探討,以為提升大學數學專業考查課的教學質量拋磚引玉。
一、設置考查課的必要性
據《光明日報》記者采訪學生[1],“我們已經大三,專業選修課越來越多,且多以考查方式進行,這給我們減輕了不少負擔。但是另一方面又讓我們有所懈怠”。相比考試課充分的準備和緊張的復習,大學生對于考查課大多是持“無所謂”的態度。作者在網上查找大學生關于考查課詢問的問題,基本上是“考查課掛科可否補考?”“考查課掛科可否保研?”既然對學生而言考查課只要不掛科就無所謂,那為什么要設置考查課?
考查課就像宴席中的特色小吃,既起到品嘗特色美食的作用,又起到調節氣氛的作用,不可缺少??疾檎n更像出師前的絕門手藝練習,是學生闖蕩江湖關鍵時刻的看家本事,具有“專業特長”的氣味。事實上,為了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培養學生的自我鉆研能力,激發學生自主創新的欲望,大學行政部門強調減少考試課,增加考查課。考查課也促使教師將教學和科研緊密地結合起來,將學科的前沿發展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養成熱愛研究、善于思考的習慣。反過來考查課還促使教師緊跟學科的研究熱點,達到科研反饋教學,教學促進科研的目的。沒有考試壓力的考查課,使得教師能夠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提高教學質量上,授課效果明顯得到改善。
考試課變為考查課,教師沒有了教學壓力、學生沒有了考試壓力,獲得了教師和學生積極支持,師生皆大歡喜。有的學生說,考查考查不考難查,教師認為,大三、大四的學生上課率本身就不高,考查考查沒有了考,只有走過場的查。
然而增加考查課這一改變是否達到“增加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發揮了學生的自由探索精神”的目的?如何發揮考查課的本質功能?這新問題值得探討和深思。
二、導致考查課的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
增加考查課、減少考試課,固然有其良好的出發點和師生的高度認同感,然而還需充分考慮教師、學生、課程三方面的主要因素。
對于學生而言,經過多年的應試教育熏陶,初入象牙塔的青年學子已經深刻認識到“分數”的重要性,養成了對“分數”緊密依賴性。隨著大學獎學金、助學金的評定,以及推薦免試研究生的排名等同樣和“分數”緊密相連,致使高等教育的創新教育方式、方法或者培養模式往往顧此失彼。考查課本質功能的缺失就是一例。由于考查課成績的主觀性較大,大學內各種成績排名、評優均和考查課的成績無關,因此在大學生心目中他們會自然而然地將考查課放到“混個成績”的地位,因此沒有了學習的動力。有學生說[1]“不光是不去上課,連作業也是應付了事。我們去年上了一門課,開始大家還聽得津津有味,覺得收獲很大。后來知道這門課是考查課后,去上課的人就越來越少。最后交論文,幾乎所有同學都是在網上東拼西湊,照搬照抄。”
另一方面,大學的考查課基本在大三、大四開,對于學生而言,除了考試課外,還有考研壓力、找工作的壓力、考公務員以及各種考證壓力等。有人說大三、大四是大學的青壯年時期,也是個人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和發展的黃金時期,更是在大學取得除畢業之外最輝煌成績的重要時期。這個時候他們的課余時間本身就不多,而希望他們在不多的時間里擠出時間鉆研考查課,本身就是一種奢望,也不切實際。
大部分教師認為,承擔考查課教學任務沒有成就感,如果能夠完成教學工作量絕不愿意帶考查課。這部分教師是被逼上梁山的,其教學積極性自然不高,原因何在?除了上面所述學生方面的原因外,還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考查課的課時短學分少,導致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師不愿花更多的時間準備充足的內容和有趣的知識。其次是考查課的教學難度大,由于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教學程度的深淺極難拿捏。如果上課所授內容較難一些,必然使課后不做功課的學生上課吃力,興趣性下降,如果教師上課所授內容比較容易,當然對課后自主鉆研的學生用處不大,上課收獲寥寥無幾,因此達不到考查課的教學目的。還有一點是大班型的考查課,缺少教師和學生面對面的充分交流,導致嚴重缺失個性化的學習指導,使得期末提交的大作業或者小論文程度參差不齊,部分學生抄襲嚴重,對于考查課而言,這是嚴重的敗筆,值得教學管理者和教師高度重視。事實上,上考查課的教師也感無奈,學生知道不筆試,沒有學習的動力,只是應付上課、應付小論文,教師感覺不到辛勤付出后的成就感,很是無奈。
還有部分教師認為考查課沒有教學壓力反而輕松。他們自己事先積極做好準備,不管學生課堂上學的效果如何,只要督導、學生、領導聽課沒有提出具體的“致命”意見,能夠平平安安到結課,其結果是只要學生去上課,期末有東西上交,無論質量好與壞,成績至少是及格,大部分給個優或良。這樣的教學過程既沒有加強某一方向的專業知識學習,又沒有開拓學生思維,引領學生自主鉆研思考問題,顯然未能達到培養方案的要求,失去了開設考查課的意義。居然還有教師在結課時直接告訴學生,考查課的成績無足輕重,能通過就可以了。如果個別同學有特殊需要想得高分的,告訴他一聲就行了。[1]
若課程內容偏重于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則不適合設置為考查課。例如有的學校將泛函分析這門純理論基礎性質的課設為考查課,也確實難為學生和教師。一方面,這門課概念抽象、理論推理多、知識的前后連貫性強,教師需要透徹講解的地方比較多、舉例較多??梢哉f這門課是為分析類課程搭建大平臺,需要扮演大師的教師盡可能出演,所以學生平時需多聽講、多閱讀才能達到深刻理解授課內容的目的。另一方面,對于學生而言,課后的時間多花在個人預習新內容、復習教師講過的內容上,而這些知識多是概念、定理、推論和舉例,留給學生發揮的地方很少,導致為“查”沒有留下多少余地,學生幾乎無用武之地。當然在理想狀態下,可以讓學生查閱論文、翻找資料,但能夠為泛函分析這門純理論課這樣做的學生實在是寥寥無幾。因此,這類性質的課程不適宜設置為考查課,即使設為考查課,其結果只能是變相放水,教學目標難以實現。
三、改革現狀促使考查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在理念上,培養數學思維??疾檎n的目的是數學思維的自我訓練和養成。我們知道,數學是思維訓練的體操,教師通過數學知識這個載體,仿真數學思維、訓練學生思維、激活學生思維,使其在教學中得到充分體現和發揮。在教學實踐中,把數學知識作為培養學生理性思維能力、定量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正確判斷能力的載體,并設法融入課后生活,于無聲處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追求完美、最優、簡捷的思維習慣,讓他們身上留下數學思維的氣質,而不是只教給學生概念、定理、公式和結論。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考查課可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質疑推進,深入問題要害,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歸納到概括、從現象到本質的過渡中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獨創性、批判性。考查課要求學生追求一題多解、聯想類比以及多方求解積極探索等,以此來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和敏捷性。
在方法上,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考查課吸引力。若沒有興趣,就沒有了強烈的求知欲,就會急功近利和浮躁。濃厚的興趣才會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動力和耐力,才會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探索能力和認知能力。[2] [3]教師需要研究教學內容、深挖知識的來龍去脈、緊密聯系實際問題,以高超授課藝術吸引學生。教師應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工作,在教授數學工具性的同時,適時穿插一些數學史、數學方法論、某些新成果以及同其他學科聯系的實例,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習興趣。[2] [3]為了增強考查課的吸引力,不妨改革教學方式,采取講授與分組討論相結合,個人閱讀、自由探索與小組協作撰寫小論文相結合,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不求深度和寬度,但求有新意。
在應用上,加強數學實踐。數學知識的高度抽象性和嚴密邏輯性增加了獲取的難度,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皵祵W建模”不僅鍛煉了學生理解問題、描述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通力合作、撰寫論文的能力。全國性的“數學建?!焙汀案叩葦祵W”競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不僅展示和檢驗了教學效果,而且可擴大學校的影響,提高學校的知名度,為優秀學生出國、考研提供強有力的佐證。通過將數學建模思想融入考查課中,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加強學生的數學建模訓練,使學生在探索精神、刻苦精神、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寫作能力、團隊合作精神、計算編程能力、文獻獲取能力等方面得到綜合性的鍛煉,有利于其后續學習、讀研和工作。
在管理上,嚴格考核制度。執行嚴格的教學制度,讓學生了解到,不進行筆試的課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同時對參與小組討論的學生進行科學評價,加強平時教學效果的跟蹤和考核,讓學生感覺到他們的一點點付出,教師都有了解和記錄,任何一次課外任務的欠缺或不盡力,都會記錄在案。降低課程結束時小論文或開卷考試的考核比重,鼓勵學生平時用功,而非最后的突擊復習和應付考核。如何對學生的考查課學習進行考核?曹黎俠,馮孝周給出了一種量化策略。事實上除考核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外,還應包括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核。[5]切勿讓學生感覺到還是“只要記得多、記得準成績就高”。
對于教學管理部門,需改變對考查課的兩點錯誤認識。一是考查課的教學工作量并不比考試課少,至少一視同仁。和其他考試課比較,如果考查課的教學工作量按一定比例減少,勢必造成教師對考查課的另眼相看,直接的后果是考查課的組織討論和課后輔導啟發形同虛設,教師不會花更多的心思思考課后的知識延伸。二是考查課的教學班規模不可太大,在30-50人之間最好。學生過多,難以組織有效的提問、思考、啟發、討論以及課后的輔導指點。
四、結束語
考查課的設置初衷是好的,既為了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自由探索時間,又為了培養學生的基本科研能力,即從學習知識、應用知識到解決問題、創新知識的過程,從而達到創新能力培養的目的。然而考查課的現狀卻不容忽視,教學效果有待提高。本文以大學數學考查課的教學體會為例,分析了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課程設置不盡合理。同時提出了改變這一現狀的四點建議,主要是在教學理念上,教師應圍繞養數學思維的培養展開教學工作,切忌就事論事,導致學生知識難以延伸,從而失去自由探索的基礎和動力;在教學方法上,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考查課的內在吸引力,切忌內容枯燥乏味,失去應有的趣味;在知識應用上,應加強數學實踐,以數學建模的思想促使問題驅動知識學習,增加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教學管理上,嚴格考核制度,注重平時的科學合理考核,弱化課程結業時的考核。
考查課的教學效果如何?對于學生而言,就是考查課是否達到了愛聽、愛問、愛說、愛做的程度,是否達到了“學然后知不足”的程度。這里的愛聽,指的是學生喜歡聽教師的知識教授;愛問,指的是學生思考后喜歡提問題;愛說,指的是學生在小組討論時喜歡亮出自己的見解;愛做,指的是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于教師而言,就是喜歡上考查課,有教學成就感,達到了“教然后知困”??疾檎n的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走自主學習與創新之路。
[ 參 考 文 獻 ]
[1] 唐湘岳,沈劍奇.大學“考查課”學生多翹課 老師無奈以考試威脅[N].光明日報,2013-03-26.
[2] 吳艷.培養創新意識 開發創新能力[J].高等教育研究,2001(4):71-72.
[3] 楊有龍,吳艷.數學教學中的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J].教學研究,2014(4):62-65.
[4] 曹黎俠,馮孝周.考查課成績評定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325-329.
[5] 徐行方,曾云祥.從考查課檢查結果談課程考試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2(10):110.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