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璐
摘 要: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發展,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斷推進,本科院校招生數量急劇增加,高職院校學生數量也在增長,高職學生就業日益困難。提升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是高職院校的重要任務,也與國家、高職院校、學生自身利益息息相關。本文就如何提升高職學生的就業質量,分別從學生自身和院校兩方面進行探討,以求能進一步推動高職教育教學改革。
關鍵詞:高職學生;就業質量;策略
一、學生要提高自身就業競爭力
高職教育旨在技能培養,需要符合目前市場乃至企業發展需求,在校學生首先應該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其次所學知識要有實用性,具有較高的動手操作能力。高職院校的教學課程模式也應該與時俱進,其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應該與職業崗位需求掛鉤。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需要具備職業性、專業性和實踐性等特點,而且需要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和適應能力,思想政治素質要高,專業技能要強,實踐能力要專。
在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中,職業道德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在職業教育中占重要地位,也是個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部分。所以,高職院校學生需要不斷加強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建設,不斷提高職業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社會、企業對人才的要求。
二、高職院校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改革方法
1.改革課程體系,使學生能夠適應崗位需求
學校教學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程的設計和教材內容,課程是連接教育與社會的紐帶,成功的教材內容和課程設計會使學校教學質量和人才規格向著良性方向發展。課程開發不應拘泥于傳統的“學科本位”思想,淡化學科教育模式,要從就業根本出發,培養學生能力,適應崗位需求,使學生所學知識適應崗位需要,使知識性和實踐性緊密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堅持校企合作辦學的宗旨,培養企業所需人才,提高辦學質量
高職院校要培養具有技術性和適應能力的人才,需要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步伐,也要符合當下人才發展的趨勢,開展校企合作辦學,走產教結合的道路。很多經過改革的高職院校都收效頗豐。校企合作在落實企業參與的基礎上最關鍵的是培養了學生專業技術應用的能力,并且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學習和工作環境,這是學校難以提供給學生的。校企合作辦學為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學??梢噪S時了解企業生產實際情況,明確企業對所需人才技能狀況的要求,有的放矢,更加有針對性地對該課程進行改革,也使學生擁有厚實的基礎和較強的適應能力。校企合作,不再盲目教學,而是以市場、企業為導向,需要什么人才就培養什么人才,更符合社會發展步伐,符合培養人才的標準。
3.豐富教育資源,突出實踐性教學,提高學生就業能力
現代職業教育必須要理論結合實踐,并且要突出實踐。學校要想使學生學習技術豐富、技能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保證學生在校期間50%以上的實踐時間。
以豐富的教育資源為基礎,以實踐教學為保障,是全面培養學生、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要求。這種教育資源包括校內和校外兩方面。校內教育資源無疑是與教學有關的一些教學設備,比如電腦、投影儀、實驗室、實訓場地等,這是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提高動手能力、進行動手實踐的基礎,校外教育資源則是上文中提到的校企合作,在校外建立實訓基地,將教育與生產勞動有機結合,不斷歷練,最終成為行業所需人才。
4.強化職業指導,注重職業培養,以優質占領市場
職業指導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職業現狀,了解該社會崗位對人才素質的具體要求,以此為基點,幫助學生認識自己,了解自我,從而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和社會競爭。在職業教育中,不應一味宣傳技術教育,學會做人,學會處事,并且懂得怎樣與人相處也十分必要,努力培養學生做一個德才兼備的人。當然,也可以邀請專業人員來學校做講座,也可以請企業用人單位講解其企業精神、企業文化等,更可以請往屆優秀畢業生回校談其擇業和就業經歷等,目的是讓學生在未踏出學校時就做到心中有數,對自己的職業前景有具體規劃。
我國高職教育正處在轉型階段,新時期全球化的大背景為高職教育帶來了契機,而且前景光明。高職教育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要以自身特點為基礎,突出特色,而且最重要的是提高畢業生自身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提升升學質量,為國家、社會、企業培養其所需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玉輝,王恒根.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J].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學報,2004(03).
[2]張仁杰.關于增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思考[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4).
(作者單位:恩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