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此類電子產品能夠給人們提供豐富多彩的休閑文化,促進了人與世界的聯系,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為方便快捷。大眾文化的發展較為迅速且影響范圍廣,其產生于歐洲,影響著整個世界。大眾閱讀可以說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大眾文化重要的接受形式,是大眾文化發展和影響的產物。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的閱讀方式及閱讀習慣也受到了時代發展的影響,產生屬于各個時代的鮮明特點。本文重點介紹大眾文化及大眾閱讀,試圖解讀大眾閱讀心理的變化。
【關鍵詞】 大眾;閱讀;心理變化
【作者單位】 許海燕,重慶三峽醫藥高等??茖W校思政部。
閱讀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的思維過程,在閱讀中人們可以增長知識、感悟世界??晒╅喿x的書籍各式各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閱讀喜好,閱讀受到個人興趣、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大眾文化是時代發展的趨勢,是大眾閱讀的消費對象,而大眾閱讀是大眾文化發展的產物,也是一種較為顯著的大眾文化接受形態。大眾閱讀心理是指大眾在閱讀或者使用文獻時的心理狀態,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過程、心理特征及心理活動。閱讀效果直接受到閱讀心理影響,這也體現在大眾閱讀的渠道中。比如,人們可以通過研究圖書館中不同讀者的心理特點來提供個性化服務,以獲得更高的大眾滿意度,并且提高圖書館的工作效率。
一、大眾閱讀的概念及發展狀況
1.大眾文化和大眾閱讀
(1)大眾文化的發展及概念
經典與大眾似乎始終是學術界對立的兩個面。早在20世紀70年代,歐美學術界就對經典閱讀展開了討論甚至是爭論,而爭論的主要問題是對經典的界定,即何種作品可以稱為經典。但這種爭論并未對學術界造成實質性的損害或威脅。實際上,經典所受到的威脅來自于新時代發展的產物——大眾文化。大眾文化在當時是新生事物,然而卻應用于多個領域,由大眾文化衍生的工業產品逐漸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并被廣泛使用。而大眾文化的概念可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最早產生于歐洲,如今發展流行于世界范圍內。然而,對大眾文化概念的內涵,暫無統一的定義?,F今大眾文化主要有六種定義,每種定義都不同。如對大眾文化的第一種定義是指有著很大受眾且被很多人喜歡的文化,第二種則認為大眾文化是區別于“高雅文化”的通俗文化,甚至是低等文化。
(2)大眾閱讀的概念
大眾閱讀是大眾文化重要的接受形式,是大眾文化發展和影響的產物。大眾文化的發展較為迅速且影響范圍廣,中國在大眾文化的影響下,閱讀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閱讀的主體由傳統的知識階層發展為普通大眾。我國的大眾閱讀并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大眾或民眾的閱讀,而是在大眾社會背景下,大眾傳媒作為傳播載體,大眾文化成為一種可供消費且較為新型的閱讀現象。我國大眾閱讀的主體受到了大眾傳媒的深刻影響。早期的歐洲研究表明,大眾閱讀的主體與閱讀者的出身階層的聯系并不十分明顯,主要是統治階級提供文化產品。而在當代,隨著時光流逝、朝代變更,大眾閱讀依然是統治集團提供文化產品,差別在于沒有了明顯的階層劃分。
2.大眾閱讀的發展狀況
大眾閱讀與大眾文化相輔相成,聯系密切。大眾文化是大眾閱讀的消費對象,而大眾閱讀是較為顯著的大眾文化接受形態,是建立在大眾社會背景下的時代發展趨勢和大眾傳媒載體。大眾閱讀對象有消遣娛樂性、普遍性和模仿性三方面的特點。信息技術發展的作用顯而易見,其飛速發展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豐富的色彩,人們的閱讀方式及閱讀習慣也受到了時代發展的影響,產生屬于各個時代的特點。隨著時代發展,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這些電子產品能夠提供豐富多彩的休閑文化,同時促進了人與世界的聯系,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方便快捷。大眾閱讀可以說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大眾閱讀心理變化的原因分析
大眾閱讀心理變化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圖書出版的產業化趨勢。圖書的發行受經濟利益驅動,為了獲得經濟利益,圖書出版物越來越多,但創造性逐漸降低甚至消失,抄襲、炒作現象增多,出版商為了吸引讀者可謂想盡辦法。如此包裝固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多數空有其表,名不副實。由此,閱讀成為市場化的行為,不再是完全憑著讀者的個人興趣而選擇。其二,日常生活的表層化趨勢。大眾閱讀的心理變化與社會大環境息息相關,當前社會所崇尚的是偏物質的消費文化,對消費品的迷戀或是對奢侈品的追求被視為身份及地位的象征。大眾閱讀也逐漸向庸俗化、膚淺化發展。人們在對消費的追求中獲得快樂和滿足,由此也使大眾閱讀的娛樂化、表層化趨勢更為明顯。
三、大眾閱讀心理的變化趨勢
大眾閱讀心理是指大眾在閱讀或者使用文獻時的心理狀態,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過程、心理特征及心理活動。閱讀的效果直接影響讀者的閱讀心理。閱讀也受到個人興趣、社會經濟及其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就社會現狀而言,大眾生活的重點之一是消費,大眾閱讀作為文化也不例外,也被消費著。當前社會中有較多不好的現象,如人們生活愈發物質化、功利化。同時,文化消費是塑造人生觀、價值觀的有效方式之一,它可以改變人們的價值觀乃至世界觀,由此可見閱讀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1.大眾閱讀心理由精心閱讀到消費體驗的變化
大眾閱讀心理可以說是個人追求與喜好的體現,深受主觀意識影響,同時也被客觀現象所左右。人們有不同的經歷,處于不同的地位,對閱讀會有不同的需求,閱讀的方式也千差萬別。大眾閱讀從心理大體上可以分為探索型的經典閱讀和消費式的消遣閱讀。前者是以提升自身水平、求增長學識為目的,同時也能修身養性、開闊眼界,或培養個人的興趣愛好;后者則是一種個人消遣,是人們放松休閑的選擇,是人們處于較為緊張復雜的社會環境下所選擇的舒緩生活節奏的方式。對比上述二者,前者往往能獲得更好的閱讀效果。受當前社會整體環境影響,圖書種類變得越來越多,不乏較為低俗的讀物混雜其中,讀書不再是高雅的藝術,變得更為大眾化。人們對閱讀的追求產生變化,由經典閱讀逐漸轉為消費閱讀,追求更為表面的東西,如果說經典閱讀是使圖書增值的有效方式,消費閱讀就只是資源的浪費。
2.大眾閱讀心理由嚴格考證到隨意處理的變化
在世界的發展變革中,圖書有著悠久的歷史,并且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圖書見證著時代的榮辱興衰,承載著民族的智慧。傳統的圖書是作者心血的積累,一字千金,每個字都是經過推敲和考量的,有很強的創造性。傳統圖書的嚴格考證現象十分普遍,無關圖書類別;同時,讀者也視閱讀為一種研究,是十分嚴謹的過程。然而,歲月更迭,如今人們對待閱讀的態度有了很大轉變:從前人們對待閱讀十分謹慎,希望作者字字珠璣;如今有了更大的隨意性,更為自由自在,某些作者創作存在較為明顯的抄襲現象,在獨立寫作和創意方面有所欠缺。由此,很多人改變了對圖書的看法,認為圖書不需要嚴謹,僅需要自由;不需要高雅嚴肅,只需要平實時尚。此種閱讀無疑是偏離了科學精神,是求實與探索精神的喪失。
3.大眾閱讀心理由個性閱讀到從眾行為的轉變
閱讀本是屬于個人的事情,讀者帶著各自目的去讀書,然而隨著人們受到越來越多的外界因素影響,閱讀變得錯綜復雜。大眾閱讀的從眾化趨勢越發明顯,人們讀書的目的不再純粹,不再因為個人喜好而讀書。書籍的種類很多,不同讀者有不同的愛好,對讀書也有不同的追求,以理智的心態選擇并讀書,方可獲得理想的效果,若為了復雜的外界干擾因素去讀書,可以說是開卷無益。當前圖書消費受市場影響,娛樂消費風氣較濃,人們的閱讀喜好也隨之受到影響。同時,市場化的宣傳,營造出許多所謂的暢銷書,左右了讀者的選擇。然而,從眾閱讀也有其優勢,人們能夠更好地掌握大眾的閱讀情況,了解大眾的讀書目的。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社會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就看閱讀能植根多深。一個國家誰在看書,看哪些書,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讀書不僅影響個人,還影響整個民族,整個社會。由此可見,大眾閱讀是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
[1]張正. 資訊時代大眾閱讀心理研究[J]. 圖書情報工作,2009(13):66-69.
[2]杜延慶. 當前大眾閱讀心理的變化趨勢分析[J]. 科技創業家,2009(1):63-65.
[3]張華橋. 圖書的娛樂因子——現代大眾閱讀心理解析[J]. 出版參考,2004(6):17.
[4]曾繁敏. 當前大眾閱讀心理的變化趨勢分析[J].河北科技圖苑,2009(1):63-65.
[5]羅紅. 讀圖時代與高校學生的閱讀心理[J]. 當代圖書館,2010(2):24-27.
[6]詹福瑞. 大眾閱讀與經典的邊緣化[J]. 復旦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12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