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平
摘 要:大部分地區在推進新課標改革進程中,已經把新課標教學積極地實現在實際教學之中,新課標指出,數學屬性和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心理和規律應成為數學課重點考查的內容,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科目上真正做到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而且數學學科教學和學習必須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基礎,建立在生活經驗基礎上。為使這一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相關教育部門把“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提出來。在首先簡略概述這一教學策略基礎上,把個人幾點看法提出來,以期為應用“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而發揮積極推動作用。
關鍵詞:生活化;小學數學;途徑;探索
就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而言,旨在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進行改善,轉變教學過程與實際日常生活脫節局面。實行“小學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關鍵在于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發展學生實踐能力。那么研究和探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存在的誤區
1.場景設置往往忽略數學本質
把生活簡單地與數學等同,對數學的本質忽略是很多教師的認識誤區。認知過程具有動態性,是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而雙向建構數學與生活關系旨在使學生能夠對數學的意義更好地理解。數學生活化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把數學理解得更好,但很多教師設置數學課堂情境往往會與實際脫離,把數學與生活簡單等同起來。對課堂表面熱鬧過于追求,結果把講故事和做游戲變成了最后數學課堂形式,而學生在一堂課中沒有掌握數學知識。
2.問題設置偏離數學教學
很多教師所設計的生活化問題往往與數學的本質脫離,教學的真正目的往往不能實現。設計生活化問題旨在使學生在學習之后,能夠對生活實踐了解,達到通過數學知識的運用把生活中的問題解決。在實踐中很多教師在對問題設計時往往挖空心思和絞盡腦汁,但卻處于經常流于形式的狀態,與預期的教學效果相差甚遠,達到教學目的就更是談及不上。還有的教師設計問題具有模糊性和空泛性,學生不但學不到數學知識,而且受到誤導,使思維數學教學產生偏離。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1.更新教育觀念,正確理解數學教學生活化
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對現代教育理念進行及時更新,對數學生活化意義能夠正確理解,這是小學數學教師做好數學生活化工作的基礎與前提。就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來看,教室和書本往往是其局限的范圍,具有單一的教學形式,往往出現脫離兒童思維狀況,對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教師教育觀念的及時轉變至關重要,注重把數學知識滲透到生活中。教師也應打破局限課堂45分鐘的局面,把數學教育有關的素材在生活中多發現和多尋找,建立生活化方式和教育工具等。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對學生要時刻留意和思考,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教學點,注重把創新教學激情保持長久。扭轉課堂教學理論知識傳授的單純局面,實現教學能夠充分地結合理論知識與培養能力。
2.挖掘教材,為教學提升所用
知識的載體就是教材本身,教師應注重把教材充分利用好,挖掘教材就是最好的教學手段。教材本身實質就是把學生學習活動基本材料展示給大家,教師對其進行挖掘與開發是極為必要的,通過對教材的改造整合,達到為己教學所用的目的。新課改以來,各種版本的教材把培養學生應用和創新數學能力作為著重點,在編寫教材時注重了以學生認知發展特點與實踐為出發點。但是設計教材時不可能做到與生活化的標準完全吻合,這時老師改編開發就是極為必要之舉,教材中許多內容還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就每個學生情況來看,家庭環境和父母教育經歷等狀況存在差別,對于這一點教師也應給予充分的考慮,對每個學生認知特點給予了解,對其生活狀況進展掌握,在對教材挖掘的同時,根據每個學生實際情況制訂因材施教方案,靈活掌握每個學生的教學方法,通過不同的途徑達到對學生學習興趣和數學素養培養的目的。
3.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
老師灌輸和學生接受并不是數學學習的唯一停留層面,這樣學生對學習就會產生索然無味之感,學生就會對學習逐漸喪失興趣。學習數學重要方式體現在動手實踐和自主探索以及學生間合作交流上。通過老師的指引,學生自己展開觀察和實驗以及推測和驗證,由老師最終進行總結,并積極地啟發學生。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知識行為給予鼓勵,這樣的學習過程將會使學習效果更加優化。
循序漸進是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過程的主要特征,一線數學教師要轉變傳統課堂模式,把對數學的理解融入生活中,這樣就離不開教師的多方面努力,引導的多方式運用,并注重家校共育模式的實施。教師要與家長溝通協作,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為良好的教學效果的獲得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鄭國棟.從情趣教學入手,走教學生活化之路:英語教學之我見[J].教育觀察,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