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美娟
摘 要:結合小學英語聽力教學,反思現階段英語聽力教學存在的實際問題。如:英語聽力枯燥無味,語速過快等最終導致小學生對英語聽力學習失去興趣。在審美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從美育出發,從美感來激發學生的聽力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追求英語聽力之美。
關鍵詞:小學英語;聽力教學;美育;學習興趣
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英語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一種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只注重學生的讀與寫,聽說略帶,以至于“啞巴英語”盛行。多數學生能夠在課內聽懂聽力內容,可是在其他場合,多數學生根本無法應對各種語音、語調以及變幻莫測的語速,結果就摔跟頭、掉鏈子,對英語聽力失去信心。為此,小學英語老師都為此苦惱。隨著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美育”改革的盛行,小學英語聽力教學也應在美育理論指導下實施審美教育,使英語聽力教學真正從傳統模式中解脫出來,并從美感來激發學生的聽力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追求英語聽力
之美。
一、營造英語聽力美的氛圍
英語并非我們的母語,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欠缺英語聽說的語言環境。所以,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英語課堂,為學生創造一個英語聽說的良好語言環境、例如各種實物、文字材料或精美的課件等,給學生傳遞一種視聽覺上美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把視覺中所接收到的審美信息傳送到自己的腦海中并保留下來,最后再通過課堂作業或課內外實踐,完美地應用所學。
同時,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堅持盡可能地用英語教學或評價。平常的生活中也要極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聽力環境,例如:師生間簡單的問候,課間游戲,廣播等一切有利于學生聽的環境,都可以采取“拿來主義”。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中,幫助學生聽懂并欣賞英語聽力之美。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英語老師不斷摸索并創造有利的聽力環境,只要學生對英語聽力持之以恒,就能感受一種輕松的,美的英語聽力氛圍,從而喜歡英語聽力。
二、培養學生對英語聽力美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英語教師應當極力培養學生的聽力興趣。眾所周知,小學英語聽力材料的內容應該是非常簡單的,主要有小故事、歌曲歌謠、人物介紹、小對話等。其中小故事83%;歌曲歌謠80%;人物介紹32%;對話72%。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小故事和歌曲歌謠最易于接受。因為故事有情節,歌曲歌謠旋律優美、歌詞簡單、容易模仿跟唱。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求學的最佳時期,英語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盡量滿足學生的一些興趣要求,選擇一些健康有益的英語歌曲歌謠,給學生提供一個聽力平臺,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愉悅的審美環境。這樣一來,不僅培養了學生對英語聽的興趣,又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情操。在聽覺享受過程中,學生慢慢積累了一種美感的體驗,更有激情地投入到英語學習當中,從而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教授欣賞英語聽力美的技能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為一種直接聽取信息的能力,英語作為我們第二語言的教學中則需要專門培養。教給學生一定的聽力技能和技巧。一般有以下幾方面:
1.識別技能,即識別語音、詞匯、語法、語義等知識的技能。辨別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感嘆句等典型句型。
2.預測技能,即對將聽到的英語聽力材料的內容和情節做出自己的估計,還要聯系上下文語境,對自己沒聽清的那部分內容進行意義猜測,也就是根據所聽材料進行分析、判斷,最終得出相應結論的能力。
3.捕捉關鍵詞的技能。如:關于數字的就著重聽數字;關于顏色的就主要聽關于顏色的詞等。
總而言之,小學生聽力能力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聽力能力的提高也是當務之急。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應在美的指導下,千方百計,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資源,訓練學生的聽力技巧,靈活多樣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聽力習慣,逐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真正使英語聽力教學從傳統模式中解脫出來,讓學生真正感受英語聽力之美,從而喜歡聽力。
參考文獻:
[1]王小剛.淺談中小學文化建設.人民教育出版,2009-05.
[2]程育峰.小學英語聽力教學淺談[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1(08).